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梓淇 《东南传播》2022,(5):131-133
观察类综艺节目的诞生是在“慢综艺”盛行的当下,对于真人秀综艺节目模式的创新与充实。节目以被观察对象的真实生活记录作为内部叙事,以主持人与明星嘉宾的场外讨论作为外部叙事,通过“窥视+表达”的形式满足受众的“沉浸式参与感”。在综艺节目主持人功能弱化的当下,观察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出现重新拓展了主持人的角色空间,展现出紧跟时代浪潮的核心素养,也为当下的综艺节目主持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慢综艺在综艺节目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推出的体验类慢综艺仍是当前热度较高、品类较为丰富的慢综艺类型,随着节目市场的发展,这类节目也出现了利用明星流量的娱乐化倾向和同类节目扎堆的同质化问题。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如何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突破,则需要节目更关注其差异化升级和文化价值深化。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节目在叙事主体、框架和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当前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不断涌现,“真人秀”已成为推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乃至制作理念转变的又一个转折点。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我要上春晚》便是将“真人秀”元素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相结合的一次尝试。201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要上春晚》基础上推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以《直通春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目特点,探讨“真人秀”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陈晨 《新闻前哨》2023,(14):62-64
近年来,随着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大火,各大视频网站都开始自制综艺。《这!就是街舞》的一夜爆火,带着“亚文化”元素走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本文以《这!就是街舞》节目为例,简要阐述了街舞综艺与饭圈的互动影响,并且分析它所带来的问题。对街舞综艺带来的狂欢进行思考,肯定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越  郭凯 《传媒》2019,(9):69-70
2019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的原创声音竞演类真人秀节目《声临其境》(第二季)正式播出。该节目在文娱大数据发布盛典上荣获年度最具全网口碑指数的综艺节目,豆瓣评分8.2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予以高度肯定,将其视为“综艺界的一股清风”“一次综艺节目价值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张茜  贺雪飞 《东南传播》2021,(8):136-137
在泛娱乐背景下,芒果TV凭借其强大的粉丝号召力及综艺节目的 制作能力,运用多维度的新媒体形式,成功打造出全新的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朋友请听好》立足"声音互动直播"加"真人秀"的全新综艺形式,将广播节目搬上荧幕,创新真人秀节目的 呈现方式,体现了芒果TV在综艺制作上对内容和形式的积极探索,也实现了"治愈"观众的节目主旨.  相似文献   

7.
邓力 《新闻传播》2013,(2):199-200
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中,演播室节目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演播室节目也有着自己特有的叙事特点,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日趋泛滥的当下,本文从节目叙事元素出发,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处,窥一斑以见全豹,总结一档成功的求职类演播室真人秀节目应该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冯莉颖 《东南传播》2012,(9):185-187
在国内纷繁的综艺节目舞台上,近几年内越来越火爆的节目多是对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改造后的节目。在众多引进的节目中,引进自比利时的真人秀节目《年代秀》因其狂欢的游戏精神、竞赛的叙事规则、消费的话语逻辑、差异化生存策略和全综艺的外在形态等成功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符合现今消费主义文化的社会背景和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广受欢迎。本论将从《年代秀》的娱乐机制与叙事策略入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内综艺节目战场依然硝烟弥漫,轻松娱乐的大综艺时代已经过去,"泛真人秀现象"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上一道瞩目的风景,在这一环境下,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作为全国首档原创明星子女励志真人秀节目横空出世,位列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综艺类节目排名第一。不仅如此,该节目还成为2014年戛纳电视节唯一组委会官方推荐的中国原创电视综艺节目。可以说,作为国内首档自主研发的原创类真人秀节目,《我不是明星》的成功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传媒》2015,(13):58-59
2015年3月22日,由经纪人霍汶希担纲制作人的综艺真人秀《十二道锋味》获过《综艺》“年度美食真人秀”大奖,这是该节目继“微博之星”之“微博给力综艺节目”、“微博影响力十大香港话题”、 “微博之夜”之“年度蛮拼奖”之后,收获的另一大殊荣.《十二道锋味》是一档在全世界10多个国家播出的华人综艺节目,融会贯通中西方美食美景和风土人情,其收视人群覆盖面甚广,创造了不可小觑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江婉琪 《视听》2023,(5):100-103
在互联网企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综艺节目尤其是中小型“腰部”综艺制作和生存较为困难,经常会因为初期招商失败就“胎死腹中”。作为户外旅游体验类真人秀,《快乐再出发》的豆瓣评论已破十万条,豆瓣评分高达9.5分。该节目嘉宾特有的真实状态和真诚态度、制作方独特的创制模式、“正片播前+播后衍生”综艺矩阵以及节目所形成的后续IP价值,为制作“小而精”的“腰部”综艺节目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05年《超级女声》热播,开启我国选秀元年;2018年偶像养成类节目大放异彩,掀起全民造星狂潮。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快速发展,从传统电视综艺到超级网综,从竞技演出到偶像养成,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变化。本文以2018年的两档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下一站传奇》为例,通过对其不同节目叙事模式的比较,探讨养成类真人秀火热的原因,分析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叙事模式对传统竞演类选秀模式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历经20年的发展,凝聚了一大批忠实的电视受众。特别是2006年以来倾力打造草根明星的真人秀节目《快乐向前冲》、《我是大明星》已经成为目前山东地面频道强势的综艺节目。随着综艺频道节目的异军突起,综艺频道的营销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2015年山东综艺频道《明星·宝贝》和《当红不让》两档新的节目形态把流失的青年受众聚拢到电视机前,多元化的节目形态紧随当今国内主流综艺节目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档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播,这类以多维视角"观察"生活的综艺模式成为中国综艺节目的新流行。此类节目以"情感"为载体,聚焦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和情感关系,不仅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也增加了综艺节目叙事模式的多样性。在这类节目当中,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更是影响着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本文将从语言表达视域出发,探讨情感观察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为该类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从《了不起的挑战》、《奔跑吧兄弟》到《极限挑战》、《二十四小时》,多款竟技比赛类真人秀节目充斥着国内的综艺市场.观众对此类节目也从最初的津津乐道变得产生审美疲劳,而"慢综艺"也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有别于竟技类综艺节目的高强度,快节奏,追求对抗性与挑战性;慢综艺是在宽松舒缓的环境下,让嘉宾去贴近生活,为观众呈...  相似文献   

16.
郭卫东 《传媒》2015,(14):51-52
近年综艺热持续升温,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平均每季度都有近30档综艺节目上星,电视综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竞技、亲子、旅行等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综艺节目进入全盛时代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也在日益凸显.而此时,在电视荧屏之外,数亿网络“原住民”聚居在互联网世界,他们对“年轻化”节目形态的强烈需求,已经成为培育综艺节目形态持续进化的土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7.
孟欣 《记者摇篮》2010,(5):41-41
江苏卫视旗下的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最近红透大江南北,与湖南卫视“综艺一哥”何炅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竞争激烈,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湖南卫视的一位爆料人,《我们约会吧》的关注度也远不及《非诚勿扰》,正是因为缺乏了“设计”。这种设计,就是电视综艺节目嘉宾的前期策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许晓婷 《视听》2016,(7):83-84
《我们相爱吧》是江苏卫视与韩国MBC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明星恋爱实境真人秀节目。由节目牵线,将互不相识的当红明星或偶像配对,使其彼此成为假想情侣,展开属于两人的恋爱之旅。明星恋情一直是大众聚焦的话题,而将明星半真半假的恋爱直接搬上荧屏,是综艺节目的一大创举,此举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回响。本文期待通过探讨《我们相爱吧》的节目流程、实境特色以及综艺特色,挖掘《我们相爱吧》的节目架构与叙事公式,为实境真人秀节目提供值得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韩国综艺近年发展迅速,在我国也颇具影响力。《新婚日记》作为一档新创的综艺节目,是对当前生活情景类真人秀节目的一种新的尝试,是众多同质化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本文将基于受众心理与视听语言,以《新婚日记》为例,分析当前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创新路径,无论基于内容或形式,创新的一点便是结合受众需求;论述镜头语言和音乐在整体上提高节目质量,形成节目特点的作用;探讨将现实性、文化性、娱乐性融合的节目趣味性,让受众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健康向上的精神导向。结合受众需求打开创新思维,将娱乐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有效平衡,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这是提高我国电视文艺节目的关键元素,也是真正有利于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0.
由芒果TV、湖南卫视联合香港TVB在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之际推出的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不错的口碑。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这一宏大背景下,作为一档主流音乐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综艺节目中“出圈”,与节目创作过程中打破原有综艺节目的传统叙事方法,大胆创新密不可分。片段式的叙事结构、去综艺化、电影感的叙事语言、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等创新叙事手段丰富了节目呈现形式,让经典港乐串联起家国情怀、个人成长,在文化的传承中,不但使经典港乐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更以音乐为桥,让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声”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