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大量通过媒体报道经由网络媒介传播走进公众视野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吴英案是网络民意影响司法裁判的一个鲜活范本。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但这并不等于说司法裁判不需要民众监督。如何理性引导网络民意?要走出困境就需要通过制度框架构建民意导入机制,使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恰当作用,确保公正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舆论和司法看似对立其实是统一的,因为它们都为保障社会正义;但舆论与司法的关系又是复杂和微妙的,很多案件刚刚发生,社会舆论就积极介入。如"宝马车撞人案"、"邓玉娇案"等,社会舆论一次次将司法部门推上风口浪尖。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现阶段媒体与司法之间的矛盾,促使它们和谐,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该案情节跌宕、线索复杂,案件审理层层升级,直至惊动了晚清最高当权者慈禧太后。作为中国较早具有近代新闻媒体特征的《申报》一直对该案给予高度关注,作了长达三年的追踪报道。《申报》在报道该案的过程中,不断揭出案情的可疑之处,并抨击传统司法审理制度的弊端和官吏的昏聩无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杨乃武案”的最终平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司法不公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而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人员认为“不必公正”、“不敢公正”或者“不愿公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提升司法权威,改革司法体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让司法人员重视公正、敢于公正、愿意公正,真正使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司法文明是人类在长期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法律文化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是文明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疑罪从无是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原则,在促进人权司法保障、防范和纠正冤错案件、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中疑罪从无贯彻与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疑罪从押等现象损害了司法公正,侵蚀了司法权威。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司法文明理念入手,重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等,为实现疑罪从无创造理性的环境,推动了司法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问题也寄予了更大的关注,但是,传媒与司法并不只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如何发挥传媒对司法的监督,使其达到遏制司法腐败与保护民众话语权的目的;拟对其二者关系进行理性思考和法理分析,从而使其达到最终的和谐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其核心是司法活动自身的公正性;德治的实质是依靠提高社会主体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理想的、高度文明的社会状态的实现。司法公正作为法治和德治的纽带,促使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互为助益的作用链条。在德法共同为治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司法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司法职业道德制度创设,建立健全司法保障机制以促使司法公正和德治社会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是人们对司法活动的一种基本愿望。承认人类有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应当说这是一种顺乎自然的结果。司法公正必须建立在理性之上。所谓法制现代化,首要的是保证司法公正,这就需要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9.
去年出现的赵作海案被人们称为“河南版佘祥林案”,两个案件非常相识,最终都是通过“死人复活”才使案件真相大白。如此频繁地出现这类冤案,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地反思。如何避免此类冤案的再次发生,关于正义实质涵义的认真解读和程序正义的严格遵循,是我国司法审判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传递日益便利的今天,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司法、执法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舆论监督对实现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时候,舆论监督影响了司法公正,由此造成的后果同样也不容忽视.如何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而尽量限制其消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传递日益便利的今天,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司法、执法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舆论监督对实现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时候,舆论监督影响了司法公正,由此造成的后果同样也不容忽视。如何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而尽量限制其消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法院民事调解制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在促进纠纷的高效解决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独特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新的认同.但是,近年来,我们不得不看到,民事调解的蓬勃发展也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新问题,盲目追求民事调解率的弊端开始凸现,集中体现为当事人利用调解制度进行虚假诉讼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开始出现滥用膨胀趋势.因此,在“调解热”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当事人恶意调解,促进民事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应成为当前司法领引起重视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开根据动力来源的区别可以分为内生型和外发型两种模式。尽管当前全国法院正在全面推进司法公开,但主要是作为回应社会需求的工具性政策考量,而忽视了其本位价值,导致其目标取向、制度构建、工作推进等方面出现偏离。为此,一方面要厘清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的定位,促进司法公开的本质回归;另一方面,在制定落实司法公开政策时,要注重兼顾理性建构与经验推动,努力实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4.
民愤对刑事司法审判领域的影响愈演愈烈,有时会严重影响到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实现,成为困扰法官审判的难题之一.实际上,一方面民愤对司法公正产生积极作用,监督司法;另一方面民愤还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消极作用,绑架司法.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合理对待民愤,尊重民愤,但不应完全顺应民愤,不为民愤所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司法公正日益成为各级司法机关追求的永恒目标。但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司法不公的现象,这些司法不公的现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公共权力机构的信任,而且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不良因素。因此,要把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法治的全过程,就必须维护司法公正,建立实现司法公正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全方位社会诚信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司法诚信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公众呼吁司法诚信,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司法诚信。司法诚信的构建要依据司法的独立性、公开性、权威性以确保法官的职业胜任性的建设路径来科学规划、理性推进,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程序正义,确保司法审判在程序正义中实现具体的实体正义,以达到社会法治正义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公共道德的遵循和弘扬是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载体和实现方式,是实现司法理情兼顾和评价司法公正的重要考量因素.公共道德的遵循和弘扬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公共道德不仅是约束社会主体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的方向发展.公共道德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动态实现,并成为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的参考因素和正义指南.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从构建公众社会话语权、培养公众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舆论监督等方面,有效促进了政治参与和司法公正的建设。然而,由于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开放、匿名、免责特性,本身无可避免地有一些缺陷和偏差,过度泛滥和缺乏引导将对司法理性与独立造成冲击。因此,处理好"影响性诉讼"和"媒介审判"与司法独立和理性之间的关系,需在完善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与司法公开和对待媒体的正确态度中找到平衡。"影响性诉讼"与司法公开地互动,逐渐让网众养成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司法理性与公正的更成熟理解。  相似文献   

19.
传媒与司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媒体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推动司法进步;但如果媒体监督不当,又会对司法独立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要以促进司法公正为契合点,建立新闻媒体对司法监督的相应制度,使得媒体对司法权的监督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才可能达成一致,从而实现二者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舆论作为公众意识和社会存在的一种映射,对定罪与量刑的影响是双面的,它不仅提升了司法透明度,也因为"媒体审判"的问题引发了诸多担忧。试从社会舆论的含义和特性入手,讨论社会舆论对定罪量刑的影响的利弊,对如何抵消负面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