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酸"的投射范围主要包括五大经验域:听觉/视觉域,情感/心智域,生活/时间域,性格/方式域,性质域;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绝大部分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丰富语料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和对比了"植物是人"概念隐喻在汉英植物名中的投射情况,进一步综合分析了植物拟人化表现在汉英语言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人"的投射范围主要集中在人的外貌仪态、器官组织、衣着饰件、社会关系等概念域上;(2)汉英植物名共享了"人"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汉英语所各自独有,反映了两个民族在社会文化心理上存在的同一性及差异性。"人"与植物概念的跨域映射和"存在大连环"文化模式的影响是其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4,(A2):19-21
隐喻是心理认知模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认知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是从某一认知域到另一认知域的投射。人们的"味觉"概念通过隐喻方式投射到认知活动中,即从味觉范畴的认知域投射到其他范畴的认知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料,以汉语中的"甜"与"苦"这两个味觉概念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甜"和"苦"味觉隐喻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探讨味觉词的内在隐喻机制,从而为汉语词汇的语义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汉英语料库的对比研究,分析汉英色彩词"红/red"隐喻映射模式的异同。共同的生理结构及语言体验性形成了汉英语料共有的跨域投射:身体—色彩、物体—色彩、情感—色彩模式。受文化溯源性的影响,环境成分—色彩、事件—色彩的投射模式成为汉语语料的区别性特征。由此探究"红/red"在动态文化语境下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特征及情感趋势,旨在促进认知主体对色彩词隐喻意义的多元识解,结合文化负载信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及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的英汉语料,对比分析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程度域、范围域和评价域。此外,汉语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声音域和经济域,而英语空间维度词"wide,narrow"却在这两种隐喻投射上出现了空缺。隐喻投射的共性源于英汉民族对物理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大体相同,而隐喻投射的个性则是由文化、认知方式上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隐喻构成的双域性体现在隐喻概念系统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这是多个心智空间相互映射并形成最忠实于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表达和阐释的概念复合过程。这个过程以概念隐喻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概念复合理论为依据,受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文化背景、语言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通过空间概念来投射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时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涉及时间概念的隐喻表达式,来说明汉英民族在建构时间概念时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大的相似性,也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主要是结构功能型的投射,英汉两种语言大致相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分布。英汉两个民族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经过英汉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过虑,去认识世界时,便对世界做出了不完全相同的切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隐喻无所不在,在新闻语言中也不例外.体育新闻语言常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构建体育赛事典型特征.本文就汉英体育新闻语言实例中普遍存在的"体育即战争"的隐喻概念进行分析,详释其认知基础和功能,说明战争概念的源域特征向目标域映射的宏观和微观过程,以此体现隐喻是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田 《考试周刊》2008,(50):224-225
在汉语和英语中,隐喻的习语同中有异。由于中英思维认知模式的差异,汉语中的隐喻习语常使用双源域来映射同一个目标域,而英语的隐喻习语则常使用单源域来映射一个目标域。本文以Lakoff(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点,阐释汉英两种语言隐喻习语构建存在的同与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具身认知的观点,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修饰手段,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隐喻对概念特别是抽象概念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概念隐喻理论可以为"女人"这一抽象复杂概念的建构过程提供理想的分析框架。借助具身认知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关于"女人"的隐喻和各类不同隐喻的工作机制,可发现《传奇》中"女人"概念的隐喻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隐喻:"女人是物体"和"女人是生物体",而两大隐喻还包括11类子隐喻。同时,进一步分析显示,由始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特征都是消极负面的,因此,张爱玲《传奇》中的"女人"概念也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  相似文献   

13.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朱晓燕 《考试周刊》2012,(47):23-24
空间隐喻是形成认知概念的重要认知方式。通过对比汉英语"深/deep"的隐喻映射,本文发现在时间域、颜色域、情感域和心智域隐喻映射中,汉英语"深/deep"隐喻具有普遍性;但"深/deep"隐喻也存在汉英民族差异性,这说明空间隐喻既具普遍性又具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共享食物范畴动词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英汉语各自独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感觉体验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使食物范畴动词在英汉语中产生了部分相同而部分相异的隐喻投射.人们用身体部位、感觉经验及日常身体活动的概念域来构建抽象或具体的概念域.食物范畴的动词不仅能投射到智力域,同时还能投射到情感态度域和社会关系域.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关于"水"的常见隐喻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这些相似隐喻背后的认知途径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17.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空间维度词"粗、细"在汉语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空间维度词"粗、细"可以由空间域投射到声音域、评价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意象图式和隐喻,将形象具体的空间概念域投射到复杂抽象的非空间概念域,语言词汇方面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类通过隐喻将一个简单概念域向几个复杂抽象概念域转换的结果。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认知机制,尝试探究法语介词"sur"的多义拓展理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因而对法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面,隐喻语言的建构与解读依赖于语言基本单位——构式。从隐喻的认知本体研究出发,结合相关学者对概念隐喻、语义框架和构式互动关系的研究,围绕概念域的组成成分、源域和目标域的标签方式以及基于构式的隐喻映射方式三个方面,进一步厘清构式视角下的隐喻的认知机制,即源域和目标域的选择依赖于构式义主导下的自主—依存关系,依存项激活源域,自主项激活目标域,从而形成从源域中框架向目标域中框架投射的完整隐喻映射过程。该结论不仅拓宽了隐喻研究的广度,而且以较新的视角—构式探究隐喻认知机制,为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