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四清”运动在党史、国史上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近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目前的“四清”运动研究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清”运动发起的原因、运动中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分歧、“四清”运动的影响与评价等问题上,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四清”运动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四清”工作队的作用、“四清”运动的地方经验阐释、运动后期的组织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1958—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是党和国家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的失误。学术界对“大跃进”运动的研究起步于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至1995年研究主要的内容为“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进程、原因与评价,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奠定了以后研究的基础。近十年来,“大跃进”运动一直是党史界与国史界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有关的研究论文就超过了80多篇,涉及“大跃进”的著作也有10多部,如李锐的《“大跃进”亲历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宋连生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等。概括起来,近十年来,“大跃进”运动的研究方法日渐新颖,新意迭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一关于“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国际背景50年代“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际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方面,对此加以研究,对正确认识“大跃进”的起因和深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将有重要意义。有的学者指出,这一因素深深影响了“大跃进”的发生。国际反华势力十分猖獗,新中国处在被包围封锁之中,增强了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富民强国...  相似文献   

3.
“拒俄运动”是“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知识分子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研究“拒俄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可以使我们看出帝国主义特别是老沙皇的侵略怎样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又怎样把广大知识分子直接推上了革命道路,从而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战略.浙江省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全面启动了“新乡村建设运动”,文章把21世纪初期发生在长三角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概括为“新乡村建设运动”,以浙江为例考察了“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宏观背景,描述了其内容,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有一章内容为“各种环境中的动物”。该章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是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将动物分为三类,并分别选取代表动物进行研究。这种编排方式遵循了动物的进化规律。实际上在每一节里面,教材所选取的主要内容则是动物的“运动”与“呼吸”,当然在教学中,师生们真正要研究的也是动物的“运动”与“呼吸”,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因此围绕动物的“运动”与“呼吸”展开。动物的“运动”与“呼吸”是贯穿整章内容的“教学暗线”,本章教学内容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6.
笔者2006年参加省立项课题“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拓展与课余运动素材开发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实践中以学生的“玩”为切入点.将运动素材“飞镖”和简化的运动技能整合.制订相应的规则.变革生成多种飞镖玩法.以教材体系在学生课堂中呈现、课余锻炼中运用.既丰富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外延.又提升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内涵.多年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我们对课余运动素材的有效开发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近代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史涉及到一个理论问题,即所谓革命运动的“中心”及其转移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过去史学界多囿于苏联一些史学家的传统观点,认为从近代无产阶级独立进行革命斗争时起,就出现了革命运动的“中心”;革命运动的“中心”不会长期地固定在一个国家,而是随着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由这个国家转移到那一个国家。处在革命运动“中心”的国家中的工人阶级,也就成为当时国际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苏联史学家有的认为国际革命运动的“中心”开始是在宪章时代的英国,后来转移到法国,到德  相似文献   

9.
西方“理论运动”,亦称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theory movement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 tion),大致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力图将教育管理建构在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之上的“管理科学”运动,后遍及英、法、加、澳等国,对战后美国并整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将从“理论运动”的兴起、理论运动的假设和目标、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界的评价方面加以研究,并试图从中得出对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八年六、七月,在昆明爆发了学生反对美国政府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爱国运动(简称“反美扶日”运动,又称“七·一五”运动)。这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昆明青年学生,继伟大的“一二·一”运动以后,掀起的又一次爱国民主运动。认真研究这次学生运动的历史经验,不仅是我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对今天的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在昆明举行了“一二·一”运动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东京、上海、江苏、黑龙江、浙江、陕西、四川、贵州、青海和云南等十个省市的一百余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四十余篇。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原地下党云南省工委书记、“一二·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郑伯克同志到会作了“党如何领导‘一二·一’运动”的报告。当年直接领导“一二·一”运动的刘清、袁永熙、洪德铭同志也分别作了讲话。美国学者伊斯雷尔教授列席了会议,并交流了海外学者的研究情况和意见。这次讨论会的特点是当年直接参加“一二·一”运动的同志和专业工作者相结合,共同研讨运动中的问题。一、“一二·一”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搜索并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献后发现,对柔力球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开展的可行性分析、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缺乏对该项运动竞技核心技术的研究.因此,通过对柔力球运动的培训、竞赛、表演等实践的观察与分析,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对“弧形引化”的过程及违例动作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纠正建议,以期对“弧形引化”的界定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进柔力球项目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养生学理论极为重视“静”的养生、健身价值。然而,受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以竞技体育作为健身运动的方式,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理念。时至今日,这种运动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健康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要求。本文以我国传统养生学中“静养观”、“动静平衡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从现代医学理论和研究角度,阐述了健身运动中“静”与“动”的辨正关系,以及“动静平衡”对人体健康的积极意义,揭示盲目强调运动负荷的竞技运动对人体健康的负面作用。对当前的运动健身活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教材中具体研究的一种曲线运动,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对这部分知识掌握透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曲线运动”这类复杂运动问题的处理和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和运用,有的同学正是因为“平抛运动”这部分内容没学透而产生畏难情绪,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以中长跑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调查分析、实践剖析、文献参考等方法 ,浅析了突破“极点”对中长跑运动的影响 ,反映了“极点”是影响其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而了解和掌握运动“极点”的特征 ,以便正确实施训练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田汉的革命和文学道路,1925年“五卅”运动对他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也为这场反帝爱国斗争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他对于“五卅”运动的贡献和“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对于这位作家的深入研究,理清他的前进轨迹,弘扬他的革命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一 “五卅”运动在田汉的革命道路、文学道路以及个人的生活道路上,不啻是一块高高的碑  相似文献   

17.
“五四”歌谣运动的兴起,促成了台静农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台静农为“五四”歌谣运动贡献了“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民歌资源,他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不仅提供了七言五句体的民歌范本,传承、发展了明代冯梦龙发现的“桐城歌体”,而且明显地留下了受胡适影响的重考证的学术印迹.他从发生学的角度,通过翔实的考证,探讨了歌谣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投掷运动是竞技运动之一,竞技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程,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单纯以竞技运动为目的教材体系已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革、创新,即竞技运动“教材化”.通过投掷运动的“教材化”以提高学生学习投掷运动教材的兴趣,提高投掷运动能力,为体育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投掷运动“教材化”的几种方法 (1)投掷运动的游戏化。在单调的运动中加进“情节”强化协同和竞争的因素,使学生有兴趣地从事投掷运动,如在体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投掷运动改造成“…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七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鼓舞了一代中国人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准备。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就必须接过“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走“科技立国”的道路,迅速发展生产力,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大跃进”运动开始时间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跃进”运动开始或“正式”开始于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这是目前史学界通行的看法。其实,“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7年10月。“大跃进”运动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产物出现的,作为“总路线”中心的“多快好省”是在1955年下半年就完全出现并很快响遍全国和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的;作为“大跃进”运动开路方法的大辩论在1957年10月前后已被肯定并广泛使用开来,这就使得发动及进行“大跃进”运动有了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评“反冒进”的过程,也就是号召、部署“大跃进”运动的过程。中共中央在1957年10月前后,更是对“大跃进”运动做出了明确的部署;从1957年冬农业方面投入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的劳动力情况看,是“大跃进”运动中常用的“大兵团作战”组织形式;1957年10月后迅速出现的农业“大跃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大跃进”局面的迅速形成。农业、工业战线的“大跃进”运动,又推动了交通运输、商业等经济战线及文教卫生等战线迅速形成“大跃进”局面;1957年10月中共八届三中到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间工业战线和其他战线取得的成绩情况看,1957年10月后已是“大跃进”的局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