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本建设中常有些“半拉子”工程,令人看不顺眼;报纸和广播、电视上也有一种“半拉子”新闻报道,叫人读了、听了不舒服。去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口播新华社的一条消息说:一项最新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3个5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两个缺少微量元素锌。锌被誉为“生命之花”,儿童如果缺锌严重,会使增长速度缓慢,伤口难以愈合,性成熟延迟和智力低下。听到此处,再也不见下文。这使一些孩子的  相似文献   

2.
吴洁 《视听纵横》2004,(6):67-68
在众多的广播专业频率中,几乎看不到一个老年频率,只有上海电台的专业台中,有一个金色频率,还是老人和少儿合并的一个半拉子老年电台。当各专业台把目标听众锁定为“拥有财富、拥有权力、拥有知识、拥有未来”的目标听众时,恰恰忽略了对广播情有独钟的老人,我们不难看出广播界的“爱富嫌贫”。  相似文献   

3.
广告用语要文明合法秦玉瑾在一家电视台的营养品广告中,原先有一个画面是── 一个儿童对其父亲说:“送给你的丈母娘!”后来改为“送给爷爷和奶奶!”这样一改,就无损于儿童的形象了,就文明了,也符合《广告法》的要求了。在各新闻媒介所发广告的用词、用语中,有一?..  相似文献   

4.
海飞 《出版参考》2011,(24):8-1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儿童阅读推广风生水起.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文化强国建设中,在推进“书香中国”的阅读大国建设中,我国儿童阅读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儿童阅读“不差书” 读书读书,有书才有阅读,有好书才有好的阅读.有书,有好书,是开展阅读推广的先决条件.和新中国建立初期“12个儿童只有一本课外读物”的严重“书荒”状况有着天壤之别,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经过世纪之变的风云,中国童书出版“大国崛起”,正在向世界童书出版强国迈进,中国童书出版正处于历史最好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5.
某报在“新鲜事”栏目中报道了一则新闻:去年暑假。有个年仅8岁的儿童在其父陪同下,骑自行车行程2400公里,到了北京。8岁儿童骑车上北京,前所未闻,可谓“新鲜”,然而,这样的“新鲜事”值得宣传吗?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8岁儿童骑自行车上路,显然违反这条规定。  相似文献   

6.
诸多研究和实践表明,“阅读疗愈”与“艺术疗愈”皆是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助方式。在公共图书馆环境中,“艺术疗愈”可以视作“阅读疗愈”的一种延伸实践方式。文章就“艺术疗愈”的概念、类型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从理论基础、实践现状和现实意义3个维度展现了它在图书馆儿童读者服务方面的适配度,同时从文献资源供给、空间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进而提出在儿童阅读推广服务中应用“艺术疗愈”的四个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洁 《出版参考》2016,(3):66-67
五四运动之前,整个社会对于儿童的认识处在“君臣父子”“父为子纲”“成人本位”等封建思想的儿童观中,儿童是“缩小的成人”,是“不平等的人”,儿童是没有独立人格和地位的.鲁迅先生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谈到旧时中国文化对儿童的压抑.由传统的儿童观所引发的儿童教育观以及儿童阅读观便是“以成人为中心”,从成人的角度支配儿童的阅读,完全不考虑儿童的心智特点,社会上几乎没有专为儿童打造的儿童读物.虽然有《日记故事》这样具有初步图画书形态特征的儿童读物出现,但总体来看,儿童的读物还是以纯文字、伦理规训为主要目的蒙学教材.本文将2000年之前定义为原创图画书的早期发展阶段,讨论不同阶段儿童观的变化,厘清我国原创图画书早期发展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儿童电视的争论一向不曾平息过,西方有不少学者认为电视消解了“童年”的概念,甚至由此而诞生了“成人儿童”这一术语。学界与业界也一直在思考电视节目的导向和儿童教育这两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看怎样的电视节目呢?  相似文献   

9.
黄灿 《传媒观察》2005,(8):51-52
“教育”和“游戏”是儿童电视专栏节目的两个主导性元素。所谓“寓教于乐”落实在具体的儿童电视节目中。也就是这两者相互关系的协调。但是在现实节目运作过程中,对于二者的任何偏差都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的诟病。如果过多地偏重“教育”因素,电视纯粹变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始介入早期阅读,其发展路径从“关注儿童”逐渐转变为“聚焦家庭”,这一转变在“图书馆里每个孩子都做好了阅读准备”(EveryChildrenReadytoRead@YourLibrary)与“图书馆里的家庭空间”(FamilyPlaceLibraries)两个全国最佳服务实践的推动下完成。发展路径的转变相应带来了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空间、服务氛围的变化。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参与”理论为这次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撑,“阅读从出生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好的老师”等核心理念为这次转变提供了理念指引。“聚焦家庭”的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模式获得了图书馆员、家长与儿童三方的肯定,作为一种全国普及性的服务模板广泛地应用在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总部设在慕尼黑的“青少年奖基金会”和“青年与教育电视国际研究中心”,去年对五大洲44个国家71个电视机构制作和播出儿童和青年节目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材料表明,这些国家所有的电视机构都办了儿童电视节目。62个电视台还办了青年电视节目,其中有两个与儿童节目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以下简称“儿童本”),读后颇有所感,愿谈些意见。一、《中图法》是准备做为“国家标准”颁布、全国各图书馆执行的一种分类法。做为“国家标准”是必须执行的,而“标准”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有多个,其它一些分类法,都将逐步由《中图法》代替。多种分类法混用的局面,将逐步统一到“标准化”轨道上来。——既然如此,它的趋势应是由“分”到“合”,而不该再由“合”走向“分”的格局。这样,对现在出现的“儿童本”的做法,是令人不解的。二、一部标准化的分类法原则上应使它能类分各种图书,各类型图书馆都应使用。如果其一类型  相似文献   

13.
和普通人相比,中国的很多公务员仍有希望买到为其量身定做的低价住房——名曰经济适用房、集资建房或公务员小区。这使得他们在房价涨潮时能安度狂澜。他们享受的低价来自政府的优惠。在福利分房被宣布取消若干年后,一些公务员仍然得到福利“暗补”,它不仅承袭了福利分房的历史不公,也干扰着当前的房市。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公务员住房改革也不应该成为“半拉子工程”公务员:低价购房之疑  相似文献   

14.
张薇 《群众文化》2002,(6):11-13
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农村儿童化园,是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跨世纪工作“薄公英计划”的—个组成部分,它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化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新事物。农村儿童化园是集化、艺术、图书、科普、教育、体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化活动场所,是对农村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增强农村儿童的化艺术素养、获取科技知识、了解信息的窗口,是农村儿童施展艺术才华的一个广阔天地。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农村儿童化园也是农村学校、幼儿园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农村儿童的“第二课堂”。它在全国和我省有关市、县都相继建立之  相似文献   

15.
《扬子晚报》作为一张“八小时以外”的“家庭报纸”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群,从八、九岁的儿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喜欢读它。目前发行量已达39万份,在全国43家晚报中名列第四名。翻开最近两个多月的晚报,我们觉得她又有了新的进展,既坚持了党性原则,又体现了晚报的特色,确实具有“扬子”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1999年9月,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少儿社”)向市场推出了《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这是该套家喻户晓的科普图书61年诞生以来的第六个版本。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随着新世纪版网络版、《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CD-ROM)、《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CD-ROM)、《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精读本、《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VCD的相继问世,到《十万个为什么》出版40周年纪念之际,上少版“十万”系列读物群的二度开发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看到新世纪版的旺销势头,许多社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一轮出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小高潮又悄悄掀起。一个老品牌缘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一个老品牌又如何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实现成功的衍生和拓展?本文以纵横两条线索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廖嵩 《四川档案》2023,(2):57-58
<正>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第74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追溯这个节日的过往,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儿童事业的巨大进步,更能感受到儿童、家庭和国家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一、国民政府时期的“四四”儿童节(一)儿童节的确立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发布《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首次提出了“儿童节”的概念,呼吁世界各国政府重视儿童权益,维护、教养及保障各国儿童福祉。该倡议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赞同和支持,各国政府陆续确立了本国的儿童节。  相似文献   

18.
子生 《新闻三昧》2006,(5):43-43
近来见了媒体上使用的一些字词,其正确否,值得一辨。——“恋”与“娈”。去年,美国迈克尔·杰克逊对男童进行性骚扰一案,在我们报纸上作了“杰克逊娈童案又有新进展”、“杰克逊娈童案陪审团开始公开辩论”……等诸多报道。其实这里使用“娈()童”一词,是错的。应改为“恋()童”。“恋童癖”是指社会中一种畸形犯罪心理,有这种犯罪心理的人专对男女儿童进行性侵犯。此词源自西方,却也指称了现代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的同类现象。在我国算是个新词。迈克尔·杰克逊案,案情的中心恰恰是他被控在内维兰庄园对一名13岁男孩实施了性侵犯。因而“杰…  相似文献   

19.
如今,各种儿童电视广告铺天盖地。我国《广告审查标准》第三十七条对儿童广告有详细说明:“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广告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儿童使用的产品广告,如玩具、食品、文具等;另一类型指:有些产品不是儿童使用的。但广告中有儿童形象出现,并参加演示。  相似文献   

20.
和普通人相比,中国的很多公务员仍有希望买到为其量身定做的低价住房——名曰经济适用房、小区。这使得他们在房价涨潮时能安度狂澜。 他们享受的低价来自政府的优惠。在福利分房被宣布取消若干年后,一些公务员仍然得到福利袭了福利分房的历史不公,也干扰着当前的房市。集资建房或公务员“暗补”,它不仅承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公务员住房改革也不应该成为“半拉子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