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档案职业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指出了档案职业的源动力是社会主体对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而详细分析了档案职业源动力的三个层次,即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档案事业发展需要和公众个人发展需要对档案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档案职业源动力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职业蕴含着时尚元素。但图书馆职业在现实中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时尚。图书馆职业的时尚塑造,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塑造图书馆职业时尚的方略:一是挖掘与强化图书馆行业的时尚元素,二是内化图书馆职业时尚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余玉 《现代传播》2019,(12):59-64
新闻职业共同体是由价值维系的"想象的共同体",其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过程。聚焦于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新闻职业共同体自近代新闻业开启以来在中国的嬗变历程,探寻其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溯源与孕育(1815-1905)、萌芽与建构(1905-1928)、分化与重构(1928-1949)的独特演变轨迹和发展逻辑,并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新闻职业的信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知识共同体的现实表征,从而揭示中国近现代新闻职业共同体演进的源流关系及对当下新闻职业共同体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古典特征、外来特征和中国化特征。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催生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兴办,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职业懈怠产生的原因在于智力物化,具体表现为发展唯经济论、社会价值取向金钱化、图书馆员价值认知偏差、图书馆经营化4个方面。图书馆职业懈怠危害了馆员个人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实质是图书馆精神缺失。开展图书馆榜样教育可以有效培育图书馆精神,克服职业懈怠,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图书馆职业环境和职业实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和核心能力对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分析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的内涵,阐述当代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张辉 《图书馆学刊》2009,31(12):60-61
简要分析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应有的积极作用,结合工作实际需要提出了培育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高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高原”是许多高校图书馆馆员面临的现实问题。“职业高原”阻碍了馆员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职业高原”的概念,探讨了“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图书馆及其馆员在面临“职业高原”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浓缩了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广告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还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图像记忆,它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的历史流变和观念沿革,具有记录时代的作用。民国时期电影海报是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播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百超 《图书馆界》2023,(1):66-70+85
民国初期,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沉沦”与“进步”并存,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使命在继承“传古”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新”的变革,坚持政治使命、文化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形成了以注重传承使命与主动调整使命有机互动为基本建构的“承续—变革”模式。基于《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文本,可以发现阐明国耻、宣传党义是公共图书馆的政治使命;保存国故、介绍学术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开展平民教育、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通过对民国初期公共图书馆使命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话·2014     
正2014年8月6日至9日,由《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档案》杂志社和《档案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在昆明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中国档案见证新中国档案事业》、《新时期对档案职业的要求与挑战》等三个学术报告,并就档案的"法制与标准"、"职业状况"、"职业责任与风采"、"数字化生存"和"资源建设"等五个专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而"对话"则是贯穿论坛始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俄罗斯图书馆学会2001年通过的《俄罗斯公共图书馆活动示范标准》制定的社会背景与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分析了该标准的主要特色,提出了图书馆职业意识和精神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事业法制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指出要重视图书馆职业规范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发达史》是一部研究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史学著作。在对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及儿童图书馆学研究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该书作者王柏年及其著述情况,同时对该书的主要结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与史学贡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社会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基于《申报》1925—1927年的报道,即主要根据上海地区的案例,分析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4种主要形式,并对其原因作了分析,发现了社会背景和图书馆自身努力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4):104-111
通过职业发展理论,探讨民国初期及中期图书馆职业化的发展进程。认为图书馆职业从没有职业特点的简单工作,逐步上升到具有职业标识、职业学术、职业理论的成熟阶段,图书馆学术理论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具有共同职业认识的图书馆人借助职业刊物,将职业团体发展成职业共同体,发展出统一的职业诉求,努力使政府及文化界确认其社会地位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将个案调研数据和统计资料相结合,梳理中国女性馆员群体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发现,受欧美影响,女性进入图书馆界具有开风气之先、促进近代转型的符号意义.早期女性专业馆员整体呈现述而少著、乐于整理以及"致用"取向的研究等特点.宣扬女性适宜于图书馆职业、聘用知识女性担任馆员,缓和了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人才困境,助益于职业道德建树,具有先导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统包统配的全民就业政策下,女性占据多数的职业格局基本形成,并延续至市场经济时代.一部分女性图书馆人以其学识、能力和意志,取得不俗的职业成就,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多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国时期的这几份奏折粘抄片、嘉奖令、请假条等档案史料,从侧面展示了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在那个时期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当时中国教育事业起到了表率与推动作用,同时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图书馆女性职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是女性从业者较集中的行业,其中女性馆员的职业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文章以女权主义为视角,从职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培训、职业平等和女性事业与家庭平衡问题四个方面,对国外女性职业发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给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图书馆保存国粹、启迪民智、促进教育、强国利民等社会功能的深入人心,社会力量办馆成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文章以上海新亚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了新亚图书馆特色的创办宗旨、特色服务部门的设立和运行、特色服务的开展等几个独具特色的办馆实践,展现了以上海新亚图书馆为代表的民办私立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服务读者、启迪民智、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努力,其办馆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力量办馆是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理论论断。  相似文献   

20.
档案职业是社会职业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存在着不断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断调整完善的问题。研究档案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建立在对档案职业现状、形成、发展、确立、组织体系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合理规划档案职业未来发展进程,进而实现档案职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社会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