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禄琳琅"藏书作为中国第一个宫廷善本专藏,在外部装帧和藏书玺印上均有特殊规制。对辽宁省图书馆藏42部"天禄琳琅"书从藏书来源、外部特征、名家收藏、版本误判、刻工信息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清宫"天禄琳琅"珍籍在东北的聚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清宫"天禄琳琅"专藏的建立、焚毁和复建、"天禄琳琅"藏书的主要特征、部分"天禄"珍籍流寓东北的曲折历史及东北光复后这些藏书的去向等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是中国大陆地区天禄琳琅藏书最多的公藏单位,其入藏主要通过政府调拨、捐献和采购等途径,其中天禄琳琅宋元版书尤为重要,涵盖了前编藏书、后编藏书和三编藏书,基本完整地呈现了天禄琳琅藏书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4.
天禄琳琅是清代宫庭藏书处所,《天禄琳琅书目》和》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是清高宗、仁宗朝宫庭藏书的官修善本目录,在目录学、版本学领域有极重要之参考价值.按此书编制体例,书中已著录若干方伪印,于版本鉴定大有裨益.然而百密一疏,书中遗留不少当时没有发现的伪印,文章依序一一指出,并分析伪书的版本及欲冒充之印主,归纳出藏书印作伪主要集中在明代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刘蔷 《图书馆杂志》2011,(9):73-86,57
"天禄琳琅"藏书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善本特藏。本文在全面调查海内外存世天禄书的基础上,以《天禄琳琅书目》与存世书相互对勘,结合文献、他书,考证辨别,首次统计出《天禄琳琅书目》前后编中版本鉴定错误的总体情况,得出整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版本误判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而宋元版部分更是几近三分之二的结论。对这些鉴定错误加以归纳分析,并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探讨其致误原因。  相似文献   

6.
天禄琳琅     
清代宫内藏书室名。 174 4年 (清乾隆九年 )命检内府书善本 ,列架庋置昭仁殿 ,并题额天禄琳琅。昭仁殿广三楹 ,为宫之东暖殿。 1775年 (清乾隆四十年 )于敏中等编《天禄琳琅书目》10卷 ,以经、史、子、集为纲 ,以宋、金、元、明刊板朝代为次 ,一书而载数本 ,详其题跋姓名 ,收藏印记、品评甲乙。共收宋版书 71部 ,金版书 1部 ,影宋钞书2 0部 ,元版书 85部 ,明版书 2 5 2部。其后陆续收藏至 1797年。嘉庆二年彭元瑞等仿前编体例续编 2 0卷 ,收书 6 6 3部 ,并宋、辽、金、元、明五朝刊板俱全。故所藏典籍 ,均前朝善本天禄琳琅…  相似文献   

7.
胡坚 《图书馆杂志》2004,23(3):71-73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是清代皇家秘府藏书书目,然而其记载尚有阙漏错误。“欧阳先生文粹二函十二册”条即其中一例。本文辨证其误,补正其阙,并略见古今图书聚散之流变于一斑。  相似文献   

8.
建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天禄琳琅"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善本特藏。对于天禄前编书的下落,历来有不同说法。本文辑录旧闻,再考天禄琳琅前编书之结局,剖析珍籍被毁后君臣各自心理。并试就存世实物,印证文献记载,再现天禄琳琅前编书之风貌,探讨其劫余与"目外书"问题。  相似文献   

9.
《天禄琳琅书目》作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版本解题目录,深深影响着清代中叶以后公私藏书目录的走向.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的问世,方便了学界对它的研究和利用,然此本在文字、标点、断句上仍未尽善,今略加校正.  相似文献   

10.
曲台小考     
李更旺《西汉官府藏书机构考》一文,(载《图书馆杂志》1984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李文)对西汉官府藏书机构作了系统的论述,读后颇受教益。然难免亦有疏忽之处。现仅就曲台一处,作一小考。曲台为殿名。《三辅黄图》卷二:“未央宫有曲台殿”。而李文云:“天禄、麒麟、曲台三阁,既是藏书之所,又是校书之地。”把殿、阁混为一谈。按:殿,在古代泛指为高大的堂屋。《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  相似文献   

11.
刘蔷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0(4):90-95,64
《天禄琳琅书目》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在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对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的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世版本目录学的兴盛。从编纂体例、目录体裁、"重在鉴藏"的编目思想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其对当时及后世版本目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万健 《图书馆》2004,(3):99-102
中国有着悠久的藏书文化。清代是藏书业发展的巅峰时期,这是由许多历史因素促成的。清代的藏书家人数超过其历代的总和,且分布地域广;其收藏丰富,藏书质量高;藏书家中多学问家,对发展学术贡献大;藏书家中多编刊专家,刊刻传布典籍成就突出;许多采用新式图书管理方法,主张藏书对外开放,促进了近代图书馆的诞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清代民国著名藏书家年谱》,对清代藏书家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三、方功惠方功惠,字柳桥,清同治、光绪间湖南巴陵(今岳阳)人,起家盐商,家财殷富,一生极喜收藏古籍。清同治光绪间在广东任太守三十余年,岁岁购书,藏书达二十余万卷,得广东潘家、伍家等名藏书家的珍秘本极多,构成了“碧琳琅馆”藏书的特色,所藏明人诗文集较多。方氏藏书室名“琳琅馆”,大部分藏书是在广东装订的。各书册首册尾均用广东佛山的东丹笺作副页,以避蠧鱼。书根以仿宋字体书写,整齐划一,极为美观大方。方功惠刻书有:《古经解汇函》、《小学汇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藏书利用率降低拒绝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藏书利用率”、“藏书流通率”、“文献拒绝率”的理解什么是“藏书利用率”?《图书值报词典》解释为“某一图书情报机构的藏书中被其读者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的种数或册数占馆藏总种数或总册数的比率。”它说明被读者利用过的那部分藏书所占的比率,是反映馆藏质量的重要指标。我认为,用如下方法计算藏书利用率,是比较恰当的.比如,若按藏书的种数计算藏书利用率为100%,就说明所收藏的每一种书刊资料都被读者利用了;若按册数计算藏书利用率为100%,就说明所收藏的每一种书刊资料及其复本都披读者利用了。假如藏书利用率为…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以收藏、整理、出版、流通古籍为职志的文献大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崛起.流韵所及,在湖南也出现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如道州何绍基之"东洲草堂"、湘潭袁方瑛之"卧雪庐"、岳阳方功惠之"碧琳琅馆".其中,岳阳方功惠在广州建成的"碧琳琅馆"共收藏宋、元、明、清刻本及明、清抄稿本达740多种50多万册,成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全国私家藏书之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汉文善本书中的李氏特藏与马氏特藏书两部分,笔者已在本刊上两期中作了介绍,上二类以外的善本书中,旧北大和原燕京大学图书馆旧藏的部分亦颇有特色,今简述如下: (一)藏书源流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即北大图书馆的前身),于1902年建立,从1904年起开始收藏善本书。此时巴陵方氏碧琳琅馆一批善本书捐赠大学堂,同年又从外务省领到《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清光绪年间影印铜活字本),成为旧北大收藏善本书的开端。碧琳琅馆,是方功惠的藏书堂号。方字庆龄,号柳桥。祖父曾任过漳州知  相似文献   

17.
礼品图录类     
《全国新书目》2013,(7):16-19
《孝经》相传由孔子删定。此书曾是明代前期藩王晋府藏本,经唐辰、季振宜、徐乾学、周叔韬等名家递藏,再入天禄琳琅,经乾隆御览。本书品相精缮,版本珍稀,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8.
愚斋藏书是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的私家藏书,其藏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图书馆以“公诸同好”,这在晚清是难能可贵的。愚斋藏书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愚斋藏书又以其数量众多的日本刻本,以及部分善本的流传日本,亦在海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漫话室名斋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将自己的图书(包括金石彝鼎、法帖名画)收藏处、自己的读书之所冠以名称,这就是通常说的室名斋号。它是随着社会图书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上古时代,“学在官府”,老子任职的“柱下”,应为起始,汉代的“兰台”、“石渠”等名,那是皇家藏书之所的室名斋号,历代官府相承沿袭,至清代有“文渊”、“文津”诸阁,都是充满着至尊的皇家味道。私人拥有室名斋号,恐以东晋桓温为最早,他在南州起斋,斋中悉雕盘龙,因号“盘龙斋”,然而并非是他的收藏处、读书处,只能当作类似今日的客厅名称。作为文人个人收藏处、读书处的室名斋号,实在是起始于唐五代印刷术发明和广泛运用,使图书大量方便产生以后。东汉曹曾的“曹氏石仓”,仅此一例,而唐  相似文献   

20.
北宋官府藏书的机构众多,按藏书性质大致可分为朝廷藏书机构、皇室藏书机构、其他藏书机构三类。其中皇室藏书机构多达十余处,为历朝官府藏书机构之最。其官职设置也很繁杂,等级繁多,任职条件近于严苛,是升任高官大员的必经资历,“一经此职,遂为名流”。这些为造就北宋在藏书文化史上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