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及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评估主体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是评估活动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历程的纵向考察,着重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特征以及影响主体行为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转变思想、规范管理、加强理论指导、鼓励多种机构参与评估和开展高等教育的元评估以改善评估主体行为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成人教育的评估工作,是对成人教育办学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作为评估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和执行者的评估主体,评估主体自身的价值理念对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要使德育评估科学、准确 ,必须具备几个相互独立的要素 ,即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的方法、评估结果及其表达和解释。在德育评估诸要素中 ,其影响、作用、地位是不同的 ,但缺一不可。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 ,主要就评估诸要素等问题做些探讨。一、德育评估的主体德育评估实质上是对德育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进行这种判断的组织或成员就是德育评估主体。评估主体是整个评估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控制者。一般地说 ,德育评估的主体和客体总是分离的 ,即它们是不同的组织或成员。德育评估也可以说是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及其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估主体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是评估活动成败的关键。本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历程的纵向考察,着重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特征以及影响主体行为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转变思想、规范管理、加强理论指导、鼓励多种机构参与评估和开展高等教育的元评估以改善评估主体行为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教育评估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要存在评估理论薄弱、评估制度混乱、评估标准笼统、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方法粗糙、评估成本过高、评估关系疏离、评估认识偏差、评估结果失效、评估文化缺位等基本问题。文章归纳了这些问题的表现,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改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评估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中介和评估结论四个基本的子系统。大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又具有复杂的结构,自成体系;子系统中特有的价值客体、评估标准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评估不同于其他专业课质量评估的特殊性。从动态视角看,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中介、评估结论进行着具体的现实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由评估主体主导、价值主体参与的一系列实践过程、实践结构。  相似文献   

7.
专业评估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专业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双高”大学建设等背景下,通过专业评估对专业办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加强专业设置的宏观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在梳理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现状及评估源起的基础上,借鉴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构建具有广东特色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专业评估新模式。强调评估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评估客体以学生成果为导向,评估周期向常态、动态评估转变,及评估价值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估实质上是其价值的表现.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教育价值和个人价值是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估主要的五种价值表现,这五种价值表现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可能产生误区,即政府作为唯一的评估主体、缺失社会作为评估主体、远程教育学术功能在评估中被忽视、远程教育机构本身缺乏评估的内部动力、学生受功利心理影响丧失了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回眸、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是指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进行价值判断的人。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新生事物,评估主体必然存在某种先天不足,现实中也会存在许多问题。评估主体的完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的,增强评估主体的独立地位,扩大评估主体的社会来源,提高评估主体的专业素养,并促进评估主体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估中对人的评价出现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价值偏差,脱离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专家评判是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评判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但是专家判断中也严重存在"五唯"现象。因此教育评估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意,即"育人",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依据,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破除唯一性、单一性的评价价值取向,并从专家主体的价值认同和评判尺度统一、评估标准"唯"与"不唯"的平衡点、客观数据与主观评判关系、道德自律与规则他律四个方面探寻教育评估专家评判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危机、信息污染、信息侵犯、信息综合征等,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网络主体缺乏网络生态伦理理念、道德自律意识和缺乏对网络行为的道德认知造成的。所以,切实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培育显得非常重要而又迫切。首先,要引导网络主体树立正确的信仰。信仰能给予道德主体的行为以意义和价值,它的存在既对人行为的善恶标准给予评价和规定,也对人的善恶进行评判和范导。其次,网络主体必须确立网络生态伦理理念。保护网络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应该像保护大自然一样,保护人类的网络家园。其三,教育网络主体应遵循互惠互利、公正平等、适度自由、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等网络生态伦理原则。其四,规范网络主体的道德行为。其五,引导网络主体不断“内省”和“慎独”。最后,构建网络生态伦理教育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历史决定论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选择性。这种主体选择性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本在肯定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基础上。主要从主体性、必然性、自由性等多维视角对社会历史的主体选择性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是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有效保障,是高职院校有效管理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动力。但是高职院校在绩效评价实践中存在重视不够,评价主体混乱;盲目照搬,"高职"特色缺失;定位不当,评价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研究,借力高职院校评估,增强评价主体的独立性,挖掘绩效评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在学生评价中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简化、操作评价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缺乏评价反馈指导等问题。为此,提出学生多维评价的理论构想: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面化和评价标准多层次化。指出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支持体系是评价结果发挥实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具有线性偏好结构,决策者常常只具备不完整的有关各目标权重信息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类基于评价准则的交互式决策方法.在此过程中还提出了获取评价偏差测度某上界的方法,调整评价以使偏差测度较小的方法,和利用具有一定偏差测度的评价准则获取准最优目标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对中误差的由来入手,分析对中偏心距所处位置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对观测方向值的影响,从而减小对中误差,在指导实际测量中,对提高导线测量精度,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西方历史上几种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做一简要回顾和梳理,并从整体价值取向上对这几种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蕴涵在课程评价模式中的价值取向有三类:注重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注重人的需要的价值取向和注重主体间交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学术增值评价强调对人类知识生产创新的纵向衡量,被认为是一种关注发展性的前沿教育评价方式。为提升高校教师学术增值评价的实效,以符号和知识的关系转化为理论视角考察其实践困顿与应然进路。结果发现:高校教师正在遭遇来自等级制符号系统的无声暴力,其中,学术增值的识别难题、符号与知识的价值转换困境以及从符号到知识的机制性障碍成为增值评价面临的突出矛盾。基于此,重构符号识别机制、探索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代表作制,探寻符号本体价值、激发教师作为创新主体的内驱动力,健全符号系统功能、促进基于分类管理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将成为推动高校教师学术增值评价发挥实效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9.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四个评价”的改革思路,并针对“五类主体”统筹设计改革任务。高考作为教育评价指挥棒之一,面对教育评价改革新形势新要求,需要立足“四个评价”,从服务“五类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改革。高考评价改革要积极探索高考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中的定位和作用,整体提升高考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高考评价改革要以学生评价这一主体为抓手,立足全局,整体谋划,加快推进服务“五类主体”的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高考评价改革要以《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3个方面重点突破,完善评价工具,创新评价手段,健全评价结果反馈与使用,全方位提升高考评价功能,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