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用一个称呼语称谓别人,比如:“同志”、“校长”、“叔叔”等等;有时为了指称明确,还可以在这个称呼前加上他的姓名或姓或名,比如:“李波同志”、“丁校长”、“小亮叔叔”等等。但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普遍注意到称呼语与人们所处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因此,从“同志”、“师傅”、“先生”、“Honey”等典型的称呼语出发,结合历时共时的角度.“管窥”我国称呼语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老/小"+姓的称呼方式十分普遍。本文以小说及现实生活中的语料为基础,从权势与等同关系来分析称呼中的"老/小"+姓。实例证明权势和等同关系对"老/小"+姓这种称呼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外国语练习     
学外国语发音和语法非常重要。现以“先生”一词举例说明。日语:“先生”读音“森塞”。称呼人姓在前,如李森塞。英语:“先生”读音“密斯脱”。称呼人姓在后,如密斯脱李。俄语:“先生”(同志)读音“达瓦力师”。称呼人姓在后,如达瓦力师李。法语:“先生”读音“牧绪”。称呼人姓在后,如牧绪李。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一般是单独使用的、有定的,但称呼语因其所体现出来的人际关系温度计的作用,又使得它最富有创造性、最具灵活性。在这方面,“我的+称呼语”就表现出了一些颇耐人寻味的特点,它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体现了4种类型的语用含义:彰显自我、讨好对方;责备与撮哄兼具;赞扬、套近乎;厌烦、埋怨。  相似文献   

6.
从医务工作者称呼使用看隐性权势与同等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医务工作者称呼使用情况,应用称呼标准理论分析这一群体通过语言称呼形式建构表达的相互间的社会关系,并以SPSS 11.50软件加以分析,发现权势及同等语义形式在汉语称代系统中隐性存在,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样的称呼形式上;其中,“姓+老师”在医务工作者中经过泛化被认可,成为一种固定“补位”。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高校官位称呼语的流行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官位称呼语接受和使用的自愿度有限,认同的反应性不好。“老师”或“教授”等称呼语才是真正通用或流行的高校称呼语。  相似文献   

8.
称呼语作为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附带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交际和具体语境下现实指称需要等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乖”作为称呼语在交际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泛化现象。称呼语“乖”的泛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扩大了其指称范围和语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称呼语也不断的丰富了起来,尤其是近几年,一些称呼语“帅哥”、“美女”、“哥”、“姐”便流行了起来。本文从语用学的三个角度: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礼貌原则,对流行称呼语“美女”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语用特点并且指出如何正确使用流行称呼语。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韵书的产生引出其“科举考试”和“写诗押韵”的双重社会功用后,指出因这两项功用而导致韵书发展中出现了进步和保守的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进而又导致两系韵书发展的不同结果,从而得出“平水韵”的社会功用早已不复存在,最后得出“平水韵”为人所宗的观点可以休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的思想完全摆脱了过去抽象意义、自然意义的观点,发现了个性的社会性,并且把个性看成是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的产物,认识到个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要想解放个性,就必须改造现实的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改变“偶然性”,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采取现实的革命运动,实现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从“偶然的个人”向“有个性的个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立德"是儒家的"三不朽"思想的最高层次,指以道德垂范后世,是士人立世的最高标准,也是儒家伦理生命价值观的最高层次。"伏膺儒术"的陆机,立德亦是他人生追求中的应有目标。陆机始终坚守个人的道德底线,并恪守"匡世难"的志向。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单向度"理论展开了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科技理性是"单向度"产生的元凶。"单向度"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单向度"导致了工人阶级发生转变,社会变革受到遏制。"单向度"虽存在其理论局限性,但对人们的价值导向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古时期的“乐”,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诗歌和礼仪为一体的复杂文化形式,它与当时的农事、政治等社会生活方面息息相关。“乐”的形式与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涉及到社会道德中的公平正义观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此类矛盾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社会矛盾,也关系到社会道德问题。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应当重视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公平正义观,正确处理坚持正义与遵守规则的关系,使整个社会沿着理智的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姑六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其形象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文学中的伦理意蕴。"三言"文本中各个"三姑六婆"形象,一方面具有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由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观念、强烈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某种妖魔化,并以此突出冯梦龙反对封建道德束缚,提倡人欲,但不赞成纵欲,淡泊贞节观念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大学去行政化之“积极”与“稳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大学行政化该不该"去"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对如何"去"的路径也颇多争议。对此,应在思想层面上坚持改革信念不动摇,发挥高校引领社会的功能,"积极"推进大学去行政化社会共识的达成,调动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在具体操作上则"稳妥"设计好如何"去"的战略路径,通过推进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处理好大学自主发展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处理好教授治学与校长治校的关系,寻求去行政化改革的示范性突破口等,争取去行政化改革最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