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合作行为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对儿童未来社会适应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阐释了儿童合作行为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合作行为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全面分析了影响儿童合作行为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丁浩  程志龙  邵义仙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9):125-127,139
采用博弈研究范式,设计独裁者博弈实验,探讨年龄、环境和性别等因素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被试为3、4、5岁三个年龄水平的学前儿童,分别来自城市和县镇两种环境下的4所幼儿园,共计120名,在独裁者博弈中担任提案者角色。实验研究结果为:(1)年龄的主效应显著;(2)环境的主效应显著;(3)年龄和环境的交互效应显著。学前儿童在3岁左右即出现合作行为,合作行为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升,城市学前儿童的合作行为超过县镇儿童,并且在城市环境下儿童合作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杭州市114名7~11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考察了小学儿童助人、合作、分享、安慰四种亲社会行为类型的行为意愿,探讨了儿童在四种亲社会行为上的年龄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7~11岁儿童助人、分享和安慰行为意愿呈下降趋势,而合作行为意愿不存在年龄差异;女生的安慰行为意愿显著高于男生,其余亲社会行为类型上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是獐土产歃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分享、助人、合作、安慰与保护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郑重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起源问题,并结合国外的有关研究资料考察了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幼儿期是个体各种社会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已有研究调查了幼儿对合作行为和合作本质的认知特点文章进一步探讨了4~5岁儿童对合作对象和合作策略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发现:4~5岁儿童合作对象认知整体发展较好,有78.95%的儿童能够觉知同伴的情绪变化和同伴的真实意愿77.19%的儿童能够理解同伴的意愿;对合作策略的认识较为浅显具体,轮流、谦让是4~5岁儿童运用较多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袁丽丽 《文教资料》2010,(18):114-116
本文从言语行为、指称词语、合作原则、话轮转换四个方面,综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智力落后儿童的语用障碍研究,以便为研究汉语为母语的智力落后儿童语用障碍、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借鉴。现有研究显示,智力落后儿童言语行为的表达能力比言语行为理解能力弱,指示词语的运用能力很差,在会话过程中更少引进新话题。  相似文献   

7.
合作行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基本方面。本研究将合作策略分为四个水平,随机选取幼儿园中班、大班及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被试300名学生,按性别随机分为三种组合方式,在鼓励合作的条件下,通过游戏的方式,研究性别组合方式的不同对儿童合作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合作水平越来越高;性别组合方式的不同,对儿童合作行为及合作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男男组合合作水平优于男女组合,男女组合又优于女女组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种心理理论任务(包括失言理解任务、白谎任务和故事理解任务)、合作行为任务、儿童马氏量表等方法探讨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合作行为、“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关系。90名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参加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心理理论与其合作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理论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合作行为水平。(2)小学儿童心理理论与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3)小学儿童合作行为与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高“马基雅维里主义”小学儿童的合作行为水平显著低于低“马基雅维里主义”小学儿童。  相似文献   

9.
以63名5-6岁儿童为被试,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判定,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合作行为任务的施测,以此探讨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3名被试儿童中,有22名被试(34.92%)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合作行为任务上的得分,要显著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假想伙伴现象有可能是促进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幼儿阶段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合作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可以提升其合作与交往技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基于儿童本位论视角,通过了解幼儿合作行为的含义、发展特点,分析幼儿合作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探究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1.
儿童生活观是对儿童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教育是在儿童生活中并且是为了儿童生活而展开的一种人类活动。教育者的儿童生活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在学校的生活状况。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生活意义,那么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当代儿童生活观就十分必要了。儿童生活观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儿童生活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对当代儿童生活的界定;当代儿童生活与儿童自身发展及教育的意义关系;儿童完整生活的内容;儿童生活的一般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是教师教育观念系统中的核心内容,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发现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儿童学习的基本认识、儿童知识的形成以及儿童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儿童学习观表现为两种类型,具有朴素性、层次性和内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校外教育开展中儿童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成人对儿童行为的干涉、对儿童权利的忽视、对儿童人格的不尊重,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的污染。儿童文化应是自由而无拘无束、纯真而无邪质朴、乐观而信心十足、自主而积极主动的文化。儿童文化视野下校外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为了儿童的自由与超越、和谐与发展,策略为关注儿童的需要,关注儿童自身的文化本质,给儿童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4.
幼儿舞蹈具有鲜明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及时捕捉幼儿心灵闪光的行为举止,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能够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居多,民族儿童诗创作有待加强.民族儿童小说、散文、诗歌生动鲜活地张扬了儿童文学民族性;洋溢着民族地区奇异的风情,同时又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512名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1-6岁幼儿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考察其语言发展基本情况与规律,及其与儿童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湖南1-6岁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掌握的基本词汇量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依据高频、构词能力与独立性等指标,筛选出幼儿的典型词汇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幼儿主要是在扩充和衍生典型词汇的过程中,领会和创造性使用语法规则的;幼儿语言发展与其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着远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艺术潜力,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都应从儿童世界的特点入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文化,艺术与审美渗透到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儿童文化视角下审视儿童艺术,二者之间呈现出整体与部分、本质与表征、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幼儿艺术教育本应更多地受到儿童文化的观照,然而当前成人文化处于霸权地位,导致幼儿艺术教育中儿童文化的缺场与儿童文化的自觉困境,幼儿艺术教育发展呈现出从艺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到环境的异化样态。为此,要针对幼儿艺术教育各个要素的异化样态进行纠正与积极建设,让其目标设定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内容从分裂转向整合,方法从机械转向创造,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环境从封闭转向开放,让儿童文化重新回归幼儿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20.
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他人与社会的行为,其发展水平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等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