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少数民族武术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居住于山东的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德州地区回族武术成为山东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代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从德州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史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德州回族武术的宗教文化背景、社会习武风气、民俗民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回族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代特点,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这个锲入点来全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内在特点和外在形式的体现,以及它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振勇  姚孔运 《体育科学》2012,32(9):52-61,74
以民族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甘肃兰州地区回族武术习练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习武群体在族群认同、社会认同和政治认同三个维度层面的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建构回族武术活动对于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测量指标和文化认同因子,并对文化认同因子进行广泛的社会实地调查,以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当今存在的社会价值和功能领域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研究尝试。  相似文献   

4.
从武术的健身功能谈武术的国际化推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对健身文化需求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学习终身化的呼唤下,健身的全民化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具有健身功能显著的武术文化,应当在思想理论实践体系、内在品质等取得更大更深层次的突破与进展,才能使武术文化具有良好的国际化市场.文章从武术的健身功能出发,对武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武术国际化推广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是彝、土家、苗、傣、壮、瑶、傈僳、纳西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武术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是了解和认识各民族日常生活和文化的途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巫、舞、傩"等西南少数民族武术的特殊外在表现形式、独特的遗留形式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少数民族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多元特点,并探讨其在现时社会中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7.
徐妍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36-38,4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济南回族武术与摔跤发展进行论述性研究,探讨回族武术、摔跤习俗在济南的初始和发展,并介绍近代济南成就卓著的回族武术家,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燕赵武术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燕赵地域内发生、存在的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对于燕赵武术文化的形成、演变过程进行独特资源、内在特征、文化优势等方面的综合解读,分析燕赵武术文化特征及其历史成因,论述燕赵武术文化历史悠久的开新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梳理燕赵武术文化刚健有为、尚武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归纳并阐释燕赵武术清代以降所表现出的"引领中国武术浪潮"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受不同地域条件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形成符合本民族习性的意识观念和文化特征。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武术拳种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古文化遗存对武术拳种的深远影响,以达到促进武术运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1841年开埠后香港武术文化形成入手,对香港武术发展阶段与文化特征进行划分与剖析。香港武术文化具有区别于大陆的中西融汇、南北结合的多元文化特质。香港受长期殖民文化与海岛文化相互作用,致使文化发展形成"边缘化"与"向心化","衍生化"与"孤立化"的内在动因,从而使香港武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汇的影响下,呈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属性,同时又具有市民气息浓厚、商业化程度高、高度文化融合与原生态并存、发展与传播方式多元等鲜明特征。因此,开放性的多元化格局赋予香港武术创新的可能和持久的活力,研究与保护香港武术文化的生态格局对于当下武术文化的整体保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瑶族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民俗学视角对瑶族传统体育进行描述。研究认为:瑶族传统体育是瑶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社会生产、生活的"活化石"。探讨瑶族传统体育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苗族鸡毛毽进行历史回溯,探索其演变过程。结果显示,苗族鸡毛毽的内涵丰富深刻,社会功能独特,运动形式上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类似运动和而不同,与羽毛球有一定的传承关系,是板羽球的前身。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拔腰带"这一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概况、动作技术特征、开展的意义、发展的方向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体现"拔腰带"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对科学地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运动员国籍纠纷频繁出现,所涉利益关系重大。在对国际体育仲裁院受理的运动员国籍问题的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现行的运动员国籍纠纷解决机制中存在许多漏洞,造成了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完善此类纠纷解决机制需要区分体育国籍和法律国籍,明确取得和变更体育国籍的方式和效力,修改现有运动员国籍规定中不公平的条款,保障运动员寻求救济的权利,统一各单项联合会章程规则中有关体育国籍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是我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鄂伦春族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狩猎文化,这种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狩猎文化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保护和弘扬这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瑶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考察法及文献资料法,以传统节日"盘王节"为背景,对瑶族传统体育"打长鼓"文化进行了研究。提出瑶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应顺应时代要求,延续与更新并行,留"形"更要扬"神"。  相似文献   

17.
“清江舞”是清江流域流传下来的舞种组合,经过恩施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编创而成,反映了当地人劳作、嬉戏的场景,再现了土家族、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清江舞既整合了土家苗族歌舞和音乐的精华,又揉进了时尚的音乐舞蹈元素,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并有休闲、健身、陶冶性情等功能.其提升和推广普及对土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欣赏研究——以射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弩"项目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欣赏视角和视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欣赏的步骤和方法3个层面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欣赏进行了研究,以期构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欣赏思路,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鄂温克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又充满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抢枢”运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体现了鄂温克人与大自然、与生活的抗争。鄂温克人在完善和发扬这项运动的同时把它纳入到了学校的体育课堂,补充了学校体育课上的乡土教材和民族教材,为少数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推广走出了一条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广西壮族武术的原始形态、内容分类、风格特点以及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掘及其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