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德良  李世雄  廖丽君 《科技风》2023,(26):105-107
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推进,许多高校将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提上了重要的专业建设议程,但对标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许多高校的工科专业建设水平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亟须改进。本文基于贵州师范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提出一种光电专业综合改革的方案,以期能够为同类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光电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皖西学院新开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根据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总体要求,本文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教育工作为例,开展“三创”教育与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推动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创”理念融合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并落实“三创”教育、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当前光电子产业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通过有机整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课程群和多层次、多模块的立体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光电传感与检测、光电信息处理、光电显示等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当前光电子产业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通过有机整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课程群和多层次、多模块的立体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光电传感与检测、光电信息处理、光电显示等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阐述了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制定教学计划、结合教学改革、利用实验室开放和第二课堂、狠抓实践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从而为地方高校培养更多创新实践型人才。目前地方高校的在校学生占全国总数的绝大部分,也就是说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国家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各地方高校中大多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该专业是由多门学科(例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  相似文献   

7.
党文佳  李兆  刘静  李小雪  薛红杰 《科技风》2024,(8):107-109+152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为培养新型光电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求,通过研究本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思政建设、课内实验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优化教学内容,将光通信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结合,为进一步打造一流课程奠定基础,对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皖西学院新开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根据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总体要求,本文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0)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本论文的研究是依据新工科的建设标准,将光电信息技术实验重新整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按实验项目的课程目标进行分类,对专业实验室进行模块化建设,单独开课,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研究与探索,既克服了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完全依附理论教学的不利因素,又有利于实验教学的个性化、创新化,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整合的专业实验涉及了多学科知识,增开了综合设计型、创新研究型和自主开发型专业实验,重点培养了学生利用实验教学细致观察、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的宏观背景下,新兴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在此环境中,企业的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动力。尤其是在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这些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长春电子科技学院为例,重点探讨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文章还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在职场和创业中的竞争力,同时促进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理科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理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讨论“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以及不足,探究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搭建符合理科学生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适应地方新业态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造和升级路径出发,探索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兼有学科交叉特点的课程体系,探索具有新工科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地方高校视角探讨安全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需要,并以专业课程“安全生产法规”为例,分析其课程改革背景及必要性,提出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型研讨班以及推动课程考试由“知识考核型”向“知识+能力考核型”转变等方面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并介绍教学改革实践思路及具体措施。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来看,相关课程改革措施能够促进地方高校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要求相适应,有助于学生工程应用思维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地方普通院校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胜雪 《科教文汇》2014,(35):41-42
地方普通高校交通工程专业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文章分析了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提出了地方普通院校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难、理论依据少、主观因素多等问题,设计一种包含21项指标的三级指标架构,利用总体相关系数法,依据指标特征提取出多项指标与理工科高校成果转化的相关性,并与综合指数法有机结合,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一种新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真实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得出各项指标在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权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助推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若干建议,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邹家柱 《科教文汇》2014,(17):65-65,68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获取国内外专业最新信息和了解国内外专业最新动态变得十分重要,因此专业英语的学习逐渐引起各学校的重视。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内涵包括: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和办学水平和特色的定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应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多种新型教育模式相继涌现,慕课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在线教育模式,能够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给体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出新的方向。在“互联网+”视域下,慕课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遵循“课题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挖掘教学素材—制作慕课视频”的流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校可借助慕课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细化具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我建构,优化教学考评模式,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周海清 《科教文汇》2020,(14):41-42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各个领域都逐渐引入了互联网技术,不断通过该技术创新产业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互联网+"也为各地方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本文就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互联网+"的优势、特点,以及"互联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互联网,通过就业创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数据集合平台、融合社会企业资源等,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不断完善其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帮助其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掀起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使得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平衡被破坏。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既背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青年教师带来的冲击,并提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专业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