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能够进入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工程,是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辽宁在开展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中,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推进了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应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探索技术创新组织机制,完善科技资源整合机制,强化科教优势转化机制,完善内外兼修的人才政策等,着力形成区域集成创新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介绍我国印钞造币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印制行业经营的特殊性和研究开发资源调查情况,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工程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规律及模式,提出了特殊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体系和制度,针对行业的特殊性,论术字其技术创新体的决策机制,技术供给机制,激励机制和企业化建设,为印制行业开展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科技体制改革和构建行业技术中心等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层——以政府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调控系统,核心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生产应用系统和服务层——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服务系统。目前,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存在政府定位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不平衡,专业化程度不高,国内创新文化氛围不浓以及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层--以政府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调控系统,核心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生产应用系统和服务层--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服务系统.目前,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存在政府定位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不平衡,专业化程度不高,国内创新文化氛围不浓以及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推行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判断的体系,然后运用统计数据及制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基本判断,分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从天津技术创新的全局出发,认识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要作用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已将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构筑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国务院统一部署了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工程”。该工程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通过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使技术进步成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技术创新总体目标,并确定了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实施500个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开发5000项重点新产品的技术创新重点计划。这项工程的成功实施,将为我国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将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必将会深刻的影响到我国高校的科研…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以来,泉州市的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在国家科技部、福建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围绕着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机制与体系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促进、引导、支持作用,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我市经济、科技、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泉州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技术创新工程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按照科技部、山东省科委的部署,以30家科技先导型企业和6方面的科技服务机构为试点示范单位,启动实施了临沂市工业技术创新工程,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科技服务联动"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1998年以来,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影响,临沂市以创新工程试点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仍然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带动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正常的运行态势.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现将我们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构成及我国建设现状和重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还存在着诸如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缺乏协同配套,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等问题.论文通过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及其内在构成,分析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并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及趋势,包括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肖利 《科研管理》2008,29(5):29-34
丰田与佳能公司是日本著名的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主要归结于其技术创新的魅力、颇具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卓有成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独树一帜的选拔和用人制度,这些经验为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诠释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陈劲  李飞宇 《科学学研究》2001,19(3):102-107
社会资本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它表明 ,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物质层面的创造工作 ,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技术间断、技术创新陷阱与战略技术创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论述了技术间断的本质和战略影响 ,指出了技术创新陷阱的本质和企业陷入技术创新陷阱的原因 ,最后分析了战略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动作模式。技术间断是技术范式的转变 ,在其中隐藏着两种技术创新陷阱 ,在技术创新陷阱中 ,企业越创新越死亡 ,只有实施战略技术创新 ,企业才能跨越技术间断 ,避开技术创新陷阱  相似文献   

14.
对创新网络中技术共同体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于技术共同体这一分析工具,对创新网络中共同的技术来源、环境和市场、利益规范,以及共有共享的技术整体等有关共同体的整体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对联系交融与创新成功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罗初业 《大众科技》2013,(6):293-294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资源压力,实现低碳为普遍共识。低碳经济发展在于技术创新,需要政府规划引导和提供相应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02,20(5):534-538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独特的组织行为 ,是由技术家族创新和战略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组成的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技术家族创新、战略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技术创新前后的经济效益差异,建立技术创新动因评价模型,分别对企业在被保护垄断和被威胁垄断两种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偏好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提出在市场垄断状态下,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被保护垄断状态下,企业更偏好于过程创新;在被威胁垄断状态下,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偏好性随新进入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而定,如进入者的新产品竞争力强,企业将偏好于产品创新,如果新产品竞争力弱,企业将偏好于过程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已历经40余年,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企业技术创新不同环节的科技金融体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对科技金融提出重大挑战和突出问题,亟待进一步升级发展。面向新需求建议完善基于创新规律的融资体系,构建差异化定位、一体化链接的科技金融服务系统;大胆创新金融制度,探索建立全国政策性科技银行、在“新三板”建立终身保荐人制度等新举措;进一步明确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功能定位,培育“耐心”资本,引导社会资金“投科”“投小”“投早”“投长”;优化创新导向的政策环境,为科技与金融结合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突破全面创新: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劲  王方瑞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49-254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对影响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的24个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在所获得六个因子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协同联系和协同功能,并获得具有可行性的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管理架构。本文是全面创新管理研究的一个突破,为探究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内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上,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制度创新依赖于技术创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技术创新依赖于制度创新。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也就不能绝对地说谁是主导的,谁是从属的。其一:技术创新需要适宜的制度作为支撑。其二:制度创新受制于技术创新。此外,本文对“李约瑟难题”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