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公益广告对社会大众捐赠心理的提醒与引导作用。基于情感适应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感性诉求公益广告所引发的受众情感变化及其对后续捐赠动机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面和负面感性诉求公益广告会分别引发正面和负面情感,负正结合广告诉求引发低负面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负面情感会激发更高的捐赠意愿,但是相比于高负面情感,低负面情感下的受众会产生更高的捐赠意向。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论情感类型,情感对捐赠意向的影响都是通过中介变量动机完成的,其中负面情感下的受众易于产生利他动机;但是随着负面情感的加深,受众会倾向于产生利己动机。  相似文献   

2.
广告中的恐惧诉求是一种改变态度和行为的方法,它利用人们的害怕心理,对受众施加心理压力,从而达到广告传播效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影响恐惧诉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信息内容本身两个方面,因此恐惧诉求的内容一定要有效果,并且在此前提下掌握好恐惧强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被受众接受并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①恐惧诉求广告中的“恐惧”不等于“恐怖”,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恐惧是指害怕、惧怕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感受,恐怖则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从程度上讲,恐怖强于恐惧。我国广告法第七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因此广告中的恐惧诉求是依照遵守客观事实、不得随意夸张制造恐慌为前提的,是完全合理化、科学化的诉求方式。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广告诉求中能从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给人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人们规范社会行为、提高整体道德素质。情感诉求作为公益广告的重要诉求方式,决定了公益广告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使公益广告更加地深入人心,就要找到最佳的情感诉求手法,并结合创意形式表现出来,与受众达到共鸣。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公益广告中成功应用情感诉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恐惧诉求广告要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有效传播,取决于诉求的适宜强度.施以不同强度的威胁,其说服效果很不相同,有时威胁太强烈,反而效果不明显,因为恐惧诉求过于强烈,可能会激发受众的防御心理,导致对面临的问题做出回避反应.只有从一个侧面采用较新而易为人们接受的方式进行诉求,扣住产品特性与功能,才能实现广告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中韩公益广告合作不断深入的今天,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非常必要.由于中韩文化的不同,在公益广告的主题、诉求方式以及受众接受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中韩电视公益广告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中韩受众调查,对中韩公益广告的异同进行分析,并对中韩公益广告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泰国被公认为是整个亚太地区具有较高广告创意水平的国家,由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形成了泰国公益广告的独特风格,情感诉求策略的运用正是泰国公益广告的一大明显特色。文章重点分析了温情、幽默两种情感诉求方式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体现,并进一步指出平民化的视角、故事性的情节、反转化的剧情等情感诉求创意策略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通过对情感诉求策略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运用研究,能够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以期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社会行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8,(2)
电视公益广告是社会问题解决或缓解的有效途径,关注其社会效果的意义要高于传播效果。公益广告的社会效果包括告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循序渐进的评价指标,研究运用实验法、借助SPSS软件发现:代言人使用和广告作品的创作国别是影响公益广告社会效果达成的重要因素;画面是影响公众对电视公益广告作品评价的最重要因素;公众对公益广告作品的评价会影响公益广告社会效果的达成;公众对公益广告作品的接触频次对公益广告社会效果的达成影响有限。电视公益广告需要不断丰富主题、创新题材、提升品质,以保障其诉求的社会行动效果得以兑现。  相似文献   

8.
樊昌志  何纯  王洁群 《新闻界》2005,(5):89-90,86
一 “恐惧诉求”是一种传播技巧.它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贾尼斯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次实验,表明不同程度的“恐惧诉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进行“恐惧诉求”的过程中,(1)被诉求对象的心理因素对效果会有怎样的影响呢?(2)控制实验的控制方式对效果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贾尼斯等人并没有给出结论.为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开放式控制实验”。  相似文献   

9.
公益广告是通过建构一种劝服情境,来引导受众关注并参与解决社会议题的。由于公益广告的非商业性和宣传导向性,容易使广告传播者只注意响应国家号召和完成自己作为信息发布者的使命,而忽视诉求技巧的选择,从而无法引起目标受众对社会议题的注意,进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10.
警钟效果,又名恐惧诉求,作为一种诉求方式,是传播技巧的一种.它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①"敲警钟"会导致两种效果的发生:一是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他们不得不对警告内容加以关注;二是使人们对"警钟"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  相似文献   

11.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具有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其产生迎合及拓展了受众的审美心理及期待视界,价值实现需要全社会认可.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公益广告的创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是展现公益的情感诉求,象征符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央视的公益广告《包住篇》为例,探索"包住"这一符号的象征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公益广告正是通过象征性的意义建构,用情感诉求引发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流报纸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巨大的影响力,主流报纸中的公益广告有着良好的传播效果。话语对受众的影响是长久的、持续的。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人民日报》中公益广告的分析,得出主流报纸中公益广告话语转型的四个趋势:公益广告制作内容的亲民化、公益广告制作形式的艺术化、公益广告的广告主趋于多元化和公益广告的广告主题时代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将该类公益广告的主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与整理,对不同的受众进行了问卷调研,并通过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受众的反馈情况作为研究重点,找到该类公益广告的优缺点,利用传播学的理论和心理学的理论,对"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的改进及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媒体传播产生的负面效果,不仅有损媒体的公信力,而且也会对受众造成伤害。本文从传播效果研究入手,分析了媒体传播负面效果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分类,并提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职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精神追求的公益广告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内化于人心的民族心理必然会影响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公益广告只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研究其传播机制,增强对传统文化心理运用的系统性对于公益广告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认知失谐理论在广告中的正确应用能极大提升其劝服效果,但该理论在广告应用中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如失谐点和诉求点的一致、恐惧诉求中度的把握等等.  相似文献   

18.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19.
当下,微信已成为向大众提供健康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微信健康教育信息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却不容乐观。为探讨微信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本研究以恐惧诉求的最新理论成果——延展平行过程模型为理论框架,对2015-2018年深圳卫计委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推文进行内容分析。从恐惧诉求的采用情况来看,深圳卫计委采取恐惧诉求传播策略的比例较高,并且综合使用了威胁和效能要素,同时在具体应用上较好地结合了恐惧诉求策略与微信传播模式。从恐惧诉求策略的应用对推文传播效果的影响方面来看,呈现疾病严重性信息能促进推文阅读量,运用视频形式呈现威胁信息同样能显著促进推文传播。本文对基于社交媒体开展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恐惧诉求是广告中最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研究者们重点探讨了恐惧诉求的作用机制,恐惧诉求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这些研究对实践者创意广告均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