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跨媒体叙事中的粉丝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媒体时代,媒介组织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活动受到传播渠道和平台多样化的挑战,开发跨媒体产品是媒介组织和独立内容生产商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跨媒体传播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受众,培育粉丝参与产品的传播、发行、消费、评价和内容创造,从而取得范围经济效应.然而在跨媒体产品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也要注意对粉丝进行合理区分,设计出能够吸引不同倾向受众的跨媒体产品,实现粉丝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崔聪 《传媒》2016,(11):75-77
“互联网+”背景下,IP成为动漫产业追捧的热点。对影视作品的改编,以及游戏、玩具等衍生产品的开发,是提升动漫IP价值、打造产业生态的关键。纵观国内动漫IP,在改编中存在着内容模仿抄袭、定位低龄化、故事结构单薄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影响着用户的消费信心。因此,通过跨媒体传播塑造IP品牌,根据用户需求数据分析培育原创IP,利用“粉丝”基础实现内容与社群的结合,是国内动漫IP价值挖掘与商业转化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盗墓笔记》大火的同时,也带火了IP经济。凭借粉丝成功营销的IP模式为广播节目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自带粉丝的属性也为广播节目IP化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本文从分析成功IP的盈利模式出发,以福建经济广播《股市百家谈》在实践中的探索为例,对什么样的广播节目可以打造成IP,以及广播节目如何通过运营成为IP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广播节目未来产业化发展的IP模式。  相似文献   

4.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指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其实质是原文本实现跨媒介平台的内容变现,观众中的粉丝群体、粉丝粘度是影响其价值变现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14年——2016年国内IP电影,从IP产业链三个阶段、票房以及粉丝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粉丝群体以其自主、高参与度的行为,在文本再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更多消费内容,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和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常恒 《传媒》2018,(6):76-78
新媒体时代,口碑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利益、提升自身形象必不可少的工具.近年来,以《大圣归来》为代表的国产动画电影在利用口碑进行宣传方面做出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国产动漫在口碑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高票房差口碑、口碑传播缺乏秩序性等问题.为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网络口碑传播效果,需要采取挖掘共鸣点,形成自发的口碑参与、挖掘动画IP,深耕粉丝需求等策略,从而形成国产动画电影网络口碑传播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吴作奎 《传媒》2021,(1):74-76
新时期,网络文学IP开发已经成为影视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在粉丝经济的加持下,逐渐形成一个超级文化现象,在影视传播、文学创作、文创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结合网络文学IP发展现状,重点总结了现阶段其营销模式,包括版权销售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影视游戏改编植入营销和后期衍生产品借力营销,并结合营销问题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具体优化策略,为其未来营销发展提供了新选择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网文平台用户在线阅读时长显著增加,数字阅读市场升温.进入后疫情时代,网络文学IP作为拉动数字出版业增长的支点,持续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我国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业已形成,但粉丝经济与价值链间仍存隐性屏障.面对网文粉丝社交化、移动化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诉求,网文平台调整粉丝社群运营管理思路,加强网络文学IP价值链辅助活动的技术赋能,注重调和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上的利润矛盾,尝试打造网文Ip+有声阅读的长音频盈利集群,从接受审美的视角提高网络文学IP的文化内涵,融入全球价值链,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科普传播存在着媒介歧视、效率低、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三网"融合为构建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三网融合及其对科普传播的影响和科普传播现状为背景,从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浅析了科普传播在"三网融合"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承载粉丝情感的IP具有多场域价值传递、超强货币变现以及全产业链运作等功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运营理念,IP对促使数字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此背景下,数字出版行业利用IP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内在逻辑,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开发、善用粉丝经济实现IP增值、强化社群经营形成品牌效应,并利用资本运作实现全产业链运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既与IP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生产机制有关,也和文化消费者尤其是粉丝群体的"生产者式参与者"的介入有关.数之不尽的IP文化资源和跨媒介平台丰富了消费者的文本生产能力,呈现出复杂交错的文化认同、抵抗、协商与妥协.以往的原创与改编、创作和接受的关系结构已难以概括如今复杂的产业化运作流程.在全球创意经济时代来临之时,IP全产业链运营中特有的参与文化与文本生产/消费之间的形塑关系,也恰恰昭示着IP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动态过程及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给科技期刊的传播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内也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跨媒体发展方向达成了共识.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互联网的繁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出版也使传统出版与多媒体相融合,形成全媒体出版成为可能.国内一些科技期刊也开始逐步由跨媒体传播向全媒体传播开始探索,改变纸质期刊的信息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在各类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作品的普及过程中,借助新媒体"两微一端"渠道,通过跨媒体传播增加受众的接触频率、利用群体传播发挥粉丝的人际传播效应、交互式传播调动受众的参与性、品牌传播打造悬疑文学品牌等传播方式,不仅扩大了我国社会派悬疑小说的普及程度,也提升了其传播速度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的几种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迎来全球化传播的新时代.卫星传送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即由旧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毕一鸣教授在<现代广播电视论纲>中提出了"现代广播电视"的概念,阐述了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区域传播、跨媒体传播、跨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以跨媒体传播为最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视觉影像时代,跨媒体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叙事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使得当下小说进入了文字阅读与视听感知相结合的"共读"时代,从而形成了互动促销的传播效应.这种互动双赢的传播效果不仅为出版界的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使影视作品收视率节节飙升.本文拟从跨媒体传播角度探讨影视作品改编后呈现的形象直观的传播符号、大众化的编码技巧等变化情况,以及两者双向互动的传播规律及其对出版文化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珊珊 《新闻世界》2014,(10):202-204
近年来,"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在众多娱乐事件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而百度贴吧作为国内最大的粉丝交流平台,将其作为粉丝文化研究的文本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使用文化变迁和迷群理论,结合贴吧十年间的粉丝大事件,来阐释贴吧粉丝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分析其变化的深刻的内外部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健康的网络粉丝文化传播给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沛芬 《视听》2022,(3):147-149
网络媒介与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下粉丝文化现象日益升温,作为本土粉丝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偶像粉丝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偶像粉丝领袖为考察窗口,通过线上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这类粉丝个体的媒介生活与传播实践进行深描,试图祛魅本土粉丝文化.粉丝领袖的传播实践历程中呈现出引流工具、养成范本与自我平衡三种样态,"清醒地沉浸"用...  相似文献   

18.
曹金焰 《东南传播》2021,(3):101-104
出版业的底层逻辑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版权各方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利用媒介融合的背景发展自己的路径和方法,IP策略是其中之一.IP策略是基于互联网络上同一内容的跨屏出版与传播,运用知识形态的创新和粉丝的关注互动与粉丝的跨屏转移,使同一知识版权形态(IP)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策略.IP运营的方式能有效提升书籍影响力和销售量,并能保持读者对类似内容和出版社的持续关注,对抗网络时代注意力四分五裂的境况.IP策略运用的最大障碍在于版权.IP策略的运用,需要版权的集中.IP策略运用的新发展,是基于垂直内容和场景结合的衍生版权开发.  相似文献   

19.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时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