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规范与图书质量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是一种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其质量水平较之其他产品更加重要。高质量的图书离不开严格的出版规范,只有把握好出版的政策规范、学术规范、技术规范,才能保证图书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1994年第二期《出版发行研究》发表刘志荣的文章,指出,图书质量主要应表现在图书的使用性、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服务性五个方面.使用性质量是指图书具有的使用价值的高低,即图书传播和积累思想、知识、信息,满足读者使用要求所具有的功能;社会性质量指作为精神产品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的优劣.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坚持为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编辑出版方针政策所达到的水平;经济性质量  相似文献   

3.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所从事的出版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图书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其社会责任是高尚而神圣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因此,作为图书把关者的图书编辑必须理性地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导向职责,编辑出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把最真最美的精神产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是当前图书出版领域的显性特征.随着出版政策放宽,企事业改革深化,大众审美水平提高,整个图书市场正逐步从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演变为出版品牌的竞争.出版品牌具有易辨认符号、高水准内容、广泛影响力以及产品附加值,有助于出版机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图书市场占有率,增强读者在图书使用价值以外的价值认同.因此,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将出版品牌的创建与维护作为其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贺丽 《采.写.编》2021,(9):135-136
图书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产品,更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图书编校质量不仅关系出版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对广大读者负责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之匹配,因此国家相关部门、社会、人民大众对于精神文明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加强图书编校质量的管理和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图书编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图书编校质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PDCA循环的图书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书作为一种产品,有其独特的质量特性及评价特点.图书质量可以按图书出版过程划分为选题、内容、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项,分别对其达到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然后综合出一种书的总体质量.在出版实践中,图书质量观表现为两层含义,即狭义的图书质量观和广义的图书质量观.  相似文献   

7.
图书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图书的精神产品属性集中表现在内容方面,而物质产品属性则主要反映在载体方面,两者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一定要为内容服务,要便于内容的表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为内容增色.因而,作为图书质量的重要方面,图书印装质量应得到我们出版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所从事的出版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图书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其社会责任是高尚而神圣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因此,作为图书把关者的图书编辑必须理性地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导向职责,编辑出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把最真最美的精神产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立足质量优势,优化效益机制  相似文献   

9.
质量滑坡--出版繁荣背后的隐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应该弘扬真、善、美,激发读者奋发向上.质量低劣的图书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腐蚀人们的心灵,甚至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没有质量的出版繁荣是虚假的繁荣.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为读者提供优秀的、高质量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书出版的项目质量策划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图书产品满足其所执行的标准而进行的各个过程。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质量策划、项目质量控制等内容。一、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策划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策划是围绕图书出版项目所进行的质量目标策划、运行过程策划、确定相关资源等活动的过程。(一)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图书出版项目的质量目标有两项主要内容:图书产品质量和销售质量。关于前者,《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所谓图书产品的销售质量,指项目的营销推广人员在图书出版项…  相似文献   

1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图书质量,争创品牌,是出版社倾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出版行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图书的质量和品牌上,还体现在图书的价格上.图书价格的高低,对于图书能否赢得读者、抢占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价格的确立又与图书成本直接相关.为此,各出版社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图书的价格,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图书成本,以实现图书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国际社会对缺陷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制度。为加强图书产品的管理,我国很早就通过制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规章的形式确立了缺陷图书产品的召回制度。但现有制度存在立法层次低、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根据我国国情和保护图书消费者权益的需要,通过制定《出版质量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明确缺陷图书产品召回的对象、实施主体、召回方式、召回程序、监管机构、法律责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开儒 《出版经济》2004,(1):52-55
图书行业内部分工繁杂,运作程序各自不同,但有一个东西是贯穿图书行业始终的命脉,那就是图书.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从呈现形式上讲,有大小厚薄之分;从内容质量上讲,有优秀低劣之分等等,形式也好,内容也罢,对于图书来说,其真正的核心则是受读者欢迎的程度,这个受欢迎度之核心就是牵动书业命脉的"图书排行榜".  相似文献   

14.
质检部门承担着对全社图书进行质量管理的任务,为保证出版的图书具有高质量,我社质检部门制定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相关部门质量负责人的职、权、责做了明确规定.同时每半年我社对全社的图书进行一次终审与质检情况通报,对合格图书责任人予以表扬,对不合格图书的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我们认为,质检是对图书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应贯穿于图书生产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质量是一切商品的生命.而图书作为一种作用于人的精神产品,其质量好坏更显得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出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勿庸讳言,出版界片面追求数量,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图书质量的现象也日益蔓延,其结果是使相当数量内容平庸低劣、错误百出的图书流向社会,造成大批“文化垃圾”,有的图书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政治性错误.据1994年3月7日《新闻出版报》披露,对全国20家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时下,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解构和颠覆,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由于其主要产品——图书,属于脑力劳动成果,图书编辑作为图书产品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个性思维会体现在具体的图书产品上,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图书编辑的思维方式,对图书产品的品相、传播效果,与其他物质产品相比,更具有天然的决定性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狼奔豸突”之际,随着传播链条的各个“节点”逐一被突破,互联网思维已经被各行各业视为顺应或者是直面互联网热潮的重要思想法宝.  相似文献   

17.
选题策划需要关注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出版业转企改制的变革已将出版人推向市场的前沿,策划"叫座又叫好"的图书产品无疑成为编辑同仁的共同目标.为追求图书产品的数量、质量和销量,编辑们疲于组稿、审稿、设计、印制、宣传、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几起出版发行企业受处罚案例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人们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但这都主要集中在物质产品质量上,而对图书这类精神产品的质量却持一种极其宽容的态度.但近些年来,人们对图书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读者权益意识有所增强,有些读者开始对图书市场上出现的伪劣图书说"不".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小学教育实行新课改以来,每个商家都在抓契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也就出现了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辅图书.教辅类图书因具有出版周期较短、用量较大、市场风险小、回款有保证、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一些出版社获取利润的主要产品,成为出版社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出版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辅编辑为"抢饭碗、占市场",在短期内"剪刀+浆糊"策划、编辑、出版大批的教辅图书,直接导致了教辅图书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出版社作为特殊类型的企业,它的产品(图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出版社自身的兴衰,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出版管理,提高图书质量是各出版社首要的中心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要上,无疑对各出版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图书质量,而这又是一个长期以来受到普遍关注却一直没能彻底解决的课题.本文试探讨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