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对国际汉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审视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尝试提出可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视域下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涉及2个重要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能力、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针对这两个重要概念元素,本文首次提出用"Y=Q×X±常数"数理公式来描述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能力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函数关系模型,充实和完善本土化的跨文化交际理论。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本民族与汉民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汉语学习者熟练、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水平。笔者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培养民族汉语教师和民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民族汉语教师和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的国家发展形势、学科特点、学科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完善,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国际型的汉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汉语言文化功底的基础上,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汉语言文化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40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调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参考教材、教学方法与技术、培养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学原则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理论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特点,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和针对性。"交际能力"这一汉语国际教学基本原则在"汉语热"的背景下适用性有限。因此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基本原则的内涵、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辨正、"文化大纲"难产、跨文化交际能力渐成业界共识等角度,探讨该原则拓展提升的原因、必要性和现实难度,并以这一基本原则为基础,将其拓升为"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课程思政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融入各门课程之中。跨文化能力培养中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要素,本文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构建了“德、知、行”的课程三元教学目标,并从传播传统文化、聚焦真实案例、中外文明互鉴、结合全球热点四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融合之道,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体系中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课程资源等方面亟需进一步改进,这对提升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至关重要。面向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课程建设,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完善课程资源等措施,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外汉语教师不同于语文教师,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普通的汉语教师,又是一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者和汉文化传播者。传授汉语知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文化教学也不可缺少,这两部分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是十分重要以及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国际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其次才是教授汉语的行为.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的效果,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为国际汉语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教学水平,找到有效的传播汉语的切入点,面对各种文化差异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差异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对汉语的文化依附.这样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地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吕俞辉 《中国教师》2010,(23):10-11
<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汉语教育作为一项国策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许多国际汉语教师走出国门,走进孔子学院,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的课堂。他们从中国文化的环境走进了异国文化中,被异域文化所包围。即使在中国从事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小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依然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来教学,势必会引起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如果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不但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而影响到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在汉语国际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剖析,并深入分析了汉语国际推广中影响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提升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历史与地理环境、社会风俗和禁忌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英双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称谓、问候及寒暄语、致谢语以及词汇使用等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这种语言使用的跨文化差异,要求各类教育机构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培养时,运用多元化的培养方法,注重对教师跨文化交际精神和理念的训练,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强化教师对遵循跨文化交际基本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院校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强调与中医药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本文以安徽省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为出发点,探索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思考今后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笔者在韩三年任教期间的所见所闻为基础,将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遇到的真实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展现给读者,并且逐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哪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与韩国人相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培养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能给即将赴韩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该课程应尽量呈现"真实"立体的异域文化场景,以拓展学习者的文化心理空间,培养其对异文化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为此,教师应创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科学设计,注重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实践的结合,以便使学生在课堂的方寸之间与世界接轨,更好地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教师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国际汉语教师发展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文化意识,应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化成长的意识和教学反思的能力,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习得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国际交往中的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真实跨文化交际项目的开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为:教师要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探究新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模式;专业层面要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校要积极搭建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从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开始研究跨文化交际至今,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讨论和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极少量的论文提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大学英语教师。因此,文章试分析当前一线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教育意识,希望能为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