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分析和定位,要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是从教师和学生作为个人,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人际关系,即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关系继而生发出师生的相互尊重关系、教学民主关系、师生合作关系、师生共同成长关系。平等、民主、合作、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充分交流,包括情感交流、思维交流、知识交流、思想交流、个性和心理品质上的交互影响。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还原师生关系在人际关系层面上的上述本质。这种还原并不是出于浪漫的、抽象的…  相似文献   

2.
一、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分析和定位,要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是从教师和学生作为个人,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人际关系,即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关系继而生发出师生的相互尊重关系、教学民主关系、师生合作关系、师生共同成长关系。平等、民主、合作、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充分交流,包括情感交流、思维交流、知识交流、思想交流、个性和心理品质上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创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董赟 《黑河教育》2014,(1):62-62
正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一个人的个性成长和能力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尊重与平等的人际关系及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尊重与平等是个性成长与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的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独白式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对话教学在教学目的观、课程观上更充满时代气息,并在师生观上更关注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和协作的师生关系,这给传统教师权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论对话教学过程中新型教师权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独白式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对话教学在教学目的观、课程观上更充满时代气息,并在师生观上更关注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和协作的师生关系,这给传统教师权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陈淑英 《广西教育》2008,(29):29-29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与教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师生关系也应变得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及教育功能的要求,而且也更为根本地体现着教育规律的要求."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实践新的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正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民主平等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也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教育生活中,师生关系的民主不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民主。笔者认为,民主型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互动建立起来的以“平等、自由、爱和尊重、对话”为内涵的人际关系。一、师生平等是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或泛指地位相等。在很长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专制和压迫一直是社会声讨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新的学生观已经形成,师生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与学生的平…  相似文献   

10.
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新世纪师生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师生双方的内在要求。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借助一定条件,以其独特的身份与主体地位,通过理解、对话等多种民主方式,平等对待,自主建构生成的一种主体间关系。它具有动态生成性、时代性等特点,其形成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制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对话与交流、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是新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主要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师生关系必须构建在人际关系的普遍特性--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师生关系便会倾斜、失调.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特殊人际关系.因此,师生关系除具有人际关系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性--教育特性.  相似文献   

12.
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互相尊重、自由和谐、平等对话与交流的人际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是良好教育的前提,但是在构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师生间的伪民主、师生关系的绝对化平等、师生间的情感疏离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正确处理民主与权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等策略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师生观一直束缚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剖析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以对建构21世纪平等、民主、理解、对话的师生观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师生观一直束缚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剖析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以对建构21世纪平等、民主、理解、对话的师生观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及教育功能的要求,而且也更为根本地体现着教育规律的要求。”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实践新的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正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民主平等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17.
王永 《教书育人》2006,(10):34-36
现代社会,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也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教育生活中,师生关系的民主不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民主。笔者认为,民主型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互动建立起来的以“平等、自由、爱和尊重、对话”为内涵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车雪琴 《文教资料》2010,(16):159-161
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巨大。传统的师生关系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对立与分离,直接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面对新的知识观,以及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冲击,我们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本文指出,教师应从知、情两个方面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发展,给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构建一种合作与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文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42+244-242,244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也构设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探讨"和谐师生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师生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自身有关特点以及社会和家庭问题在教育中的折射。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本文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课程教育理论为理论背景,浅析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因素以及提出笔者的一些试探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