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唐代文学中,经常把妓女称作仙女;<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与清代文言小说中记载的某些妓女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一切都预示着她们的现实蓝本可能就是妓女.封建社会中男子对妓女的要求与对良家妇女的要求是不同的,<聊斋志异>中狐女的那些勇敢行为并不是作者在提倡女性解放,而依然是男权社会男子对女子统治的再现.  相似文献   

2.
"女性解放"作为一种特殊的解放运动,首先要解除的就是性的束缚,这是女性寻求自由发展的基础,而真正的自由发展恰恰是以人格独立作为保障的,人格的自由与发展才是女性解放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把思想启蒙作为他们的主要使命,仿佛只要将西方文化精神植入中国老态龙钟的机体,中国便会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颜色.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知识分子精心编织了一个有关中国命运的启蒙神话,"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西方现代价值观便是这一个"神话"的故事内容.然而,启蒙理想是否存在有内在的缺陷?"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神话内容能走多远?思想启蒙是否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两个时代的作家,鲁迅和巴金在对启蒙理想的反思中都发现了启蒙神话的虚妄,洞察到了启蒙神话的乌托邦色彩.在《伤逝》和《寒夜》中,鲁迅和巴金用不同的方式打破了他们亲手编织的个性解放的"启蒙神话".  相似文献   

4.
《简爱》表达的是女性解放的主题。女性解放,要有独立经济意识,也要有人格的独立。没有独立的经济意识,就没有人格的独立,同时,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尊,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更谈不上女性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5.
苔丝勇敢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在默默忍受着悲哀苦难以及男性的压迫,她凭借自己的人格美和精神吸引力,实现了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6.
西方“性解放”思潮,开始时主张婚前性行为不受约束,后来发展到主张性行为的绝对自由,给社会帶朱严重危害。“性解放”思潮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人性论,它把人类性行为的自然属性绝对化,否认人类性行为的社会属性。本文从哲学唯物主义的高度对西方“性解放”理论进行剖析,并根据我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大众媒介对当时的性解放运动作出了积极反应,本文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特殊视角,主要分析了自由派大众媒介对性解放的反映和影响,认为他们对新型性观念和性行为的作用虽然有着局限性,但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和显著推动了这场性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8.
湖南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尤为重视女性启蒙与女性解放,直接开启了从湖南走出的三位著名女作家的人生之路和文学创作。她们用逃离与反抗书写着性别的主题,用"打出幽灵塔"的姿态演绎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集体宿命,在现代文学史上划出了一道性别鲜明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生活在相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位反叛女性进行了对比,通过她们相似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揭示了她们在理想和现实的对立中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必然性,传达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转变时期,新思想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她们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望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为了女孩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受到性解放风波的影响.我国虽一直重视和强调对青少年道德观念教育,但在性解放浪潮冲击下,社会上少女早孕、人工流产率仍在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早期作品,在女主人公米莉亚姆身上体现出了渴望新生活、渴求知识并注重精神情趣的特点。她是保罗才智的崇拜者和支持者,是保罗母子之间的爱的牺牲品,是传统的性观念与追求性解放新思想之间冲突的受害者。同时在她身上反映出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作为女性文学文本,《祝福》致力于中国封建女性意识独立性的探求。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基本上是以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男性控制着话语权,封建神权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女性意识失去了独立性。从封建女性意识和思想角度反映中国妇女的命运,呼唤女性解放,《祝福》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强调个性解放或自由个性的实现.在当今的中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倡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被称为继伍尔夫之后最杰出的女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著名的小说,其代表作品《金色笔记》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经历,表达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中,最终完成了自我解放,体现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同时表现出莱辛为了追求女性解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15.
朱丽叶与杜丽娘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光辉典型;她们的爱情悲剧既有同情,又有殊异性。  相似文献   

16.
李聪 《考试周刊》2009,(43):29-31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其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本文拟从莱辛不同创作时期的众多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揭示女性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表现出的极强自我意识。随着“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也得以增强。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当代社会下的男女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立论之基,有怎样的人性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在现实教育中,往往以物性逻辑来认识人及其教育世界,人等同于物件、器具。以物性代替人性,是现实教育之惑,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事实如何。人性解放是教育所应秉承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是教育之道,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应当如何。因此,我们应建基于人性假设,认识教育之惑,从对人的贬抑和控制中走出来,达至人性解放,实现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相当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崇尚功利主义、个人本位、性解放等方面,应通过发展先进文化,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采用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丁玲,探索现代女性解放之路的先驱,她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作品,描述了我国现代女性追求解放的轨迹,她认为女性应该先独立,再追求革命,最后应该自强.身为女作家的丁玲处在政治的旋流之中,只能融合文学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冲突,遗憾的是,在她之后的作品中却难觅"现代女性解放"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是人类发现自己的理论标志,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则主张建立合人性的社会,主张彻底的人道主义用以对抗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它们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善人类生存的社会关系,推翻一切不合理制度,根除极权主义,批判绝对一体化;崇尚人的自由,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利,倡导个性解放;使人获得主体性地位,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在他们的理论批判中,我们可以发现和自觉建构人道化的日常生活———审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