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中至高中4个年级316名学生开展生涯适应力调查.结果发现:男生在生涯好奇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生涯关注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初一年级生涯适应力水平显著高于初二年级,高一年级生涯适应力程度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系列指标中,只有母亲职业类型对学生生涯适应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湖南省长沙市281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高中生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评价较积极;(2)除“健康关注”、“负性情感”维度外,省示范性学校和较好学校高中生在其余7个维度及单项目总体幸福感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一般学校;(3)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4)取样高中生在“健康关注”维度的得分出现了学校与性别的交互作用,省示范性学校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较好学校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校,省示范性学校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相似文献   

4.
2007年,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体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二年级总体平均分高于一、三年级;男生平均分高于女生;三年级学生肥胖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女生的耐力性项目成绩好于男生,男生的力量性、速度性项目成绩高于女生.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渗透“终身体育”思想,加强体质健康研究,对不同性别学生加强练习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2)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呈V字型发展,大二学生自我概念最消极;(3)男生在自我满意、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4)城镇学生在社会自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65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高职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状况良好;女生在学习方式与学习观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观、深层学习方式与知识收获得分上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7.
以本校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的方式,筛选出被试11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4名。全部被试接受七个单元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与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OS)进行前后测,通过t检验,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矫治过度自卑心理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对229名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调查显示:(1)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维度上得分较高.存在适应困难,其中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得分显著高于初一;(2)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男生在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维度上,男生在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或中专的学生在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适应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分离策略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困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9%。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邯郸市四所特殊教育学校初中阶段聋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其应付方式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初中阶段聋生采取的应付方式总体比较积极,但幻想、退避、自责等消极方式的使用也占一定比例;初中阶段聋生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女生求助因子的使用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聋生使用的应付方式趋于成熟化、积极化。  相似文献   

10.
对2000—2010年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在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和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因此,学校应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家长应合理调节自己的期望,学生应提高自己应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大一高职生自我评价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评价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27名大一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一高职女生的自我评价不如男生,且在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三个因子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大一高职男生与高职女生在应付方式的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一高职生的自我评价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自我评价的各因子对应付方式的各因子有不同的预测作用。结论大一高职生的自我评价的各因子对积极和消极的应付方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SCL-90量表对278名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发现:(1)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优于普通大学生,但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2)高职特困女生SCL-90总均分以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3)学生干部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两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4)不同年级的高职特困生SCL-90得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2012级新生进行心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部学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五个因子的得分上显著高于分校区;女生各项因子均分,除偏执外,均显著高于男生;我院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校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职校生总体上趋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应付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幻想、退避等消极应付方式;文、理科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有显著差异,文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问卷》对忻州师范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师生的心理辅导需要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地方高师生心理辅导需要程度在性别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辅导需要上女生的需要程度显著高于男生的需要程度。文科类高师生心理辅导程度>理科类高师生心理需要程度>艺体类高师生心理辅导需要程度。除学业辅导维度外,不同年级的高师生在心理辅导需要总分及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地方高师生心理辅导需要及其各个维度在生源地和有无接受过心理咨询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梁宇颂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吉林省四所地方高校的678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高师生体验较高的学习效能感;2学习能力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一年级高于三年级;3学习行为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三年级高于一年级;4学习能力效能感存在专业差异,艺体类得分高于理工类;5学习效能感不存在家庭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和SCL-90对10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女生信任他人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信任我方面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在信任我得分上文、理工科大学生差异极显著,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3)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4)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中阶段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寄宿制学生和非寄宿制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差异,本文采用陈建文编制的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问卷(SAQ),分别对宁波市区寄宿与非寄宿高中的三个年级学生进行施测,调查研究发现:寄宿学生在社交性、内抑性和人际信任上的得分均低于非寄宿学生;无论是寄宿还是非寄宿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社会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寄宿制男生在总分上三年有显著提高,而非寄宿男生和女生均没有这种现象;男生在活力和聪慧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社会接纳和人际信任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师范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疆师范大学731名新生进行测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3%;检出率排在前两位的因子是强迫(5.7%)和人际关系(4.4%);新生九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其中敌对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水平;少数民族学生强迫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女生躯体化、恐怖两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结论新生阳性检出率不高,但在不同因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选取来自城市和农村学校的1546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作为被试,对初中生科学态度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年级学生在"对科学的态度"量表各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对科学的态度越积极;性别差异显著,在科学价值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科学探索及科学学习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显著,各维度上城市学生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2)教材因素是影响学生对科学态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教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