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外科技期刊对播客的应用实践,为国内科技期刊利用播客进行转型和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国外代表性期刊利用播客进行学术知识传播的应用实践,同时结合我国科技期刊自身的特点,总结国内科技期刊应用播客的可行策略。【结果】国外科技期刊利用播客推动学术资源开放获取、增强出版机构用户黏性、扩大学术知识服务范围。我国科技期刊应抓住播客产业迅速发展、科技期刊“走出去”、国家鼓励知识开放共享的良好机遇,从搭建知识服务场景、拓展盈利模式、规范播客运营、打造激励机制、强化社交属性、增强用户互动等方面打造有特色的播客内容。【结论】在融媒场景下,我国科技期刊不仅可以利用播客推动学术知识更广泛的传播,还可以开辟一条创新转型路径,从而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促进知识传播向知识服务转变,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下,探索科技期刊融媒体时代学术成果传播及交流的创新路径。【方法】总结分析《遥感学报》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实践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期刊同仁提供可借鉴的思路。【结果】通过搭建立体化融媒体宣传交流平台、不断优化融媒体出版内容、调动不同角色人群的积极性、深入遥感的前沿研究领域产生密切合作以及做好遥感科学研究和遥感应用场景对接与服务等举措,《遥感学报》的影响力、领域认可度以及服务遥感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结论】科技期刊的融媒体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融媒体时代学术成果传播及交流的路径。同时在实践中也需要紧密关注本领域学科的发展、提高融媒体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以及提升期刊编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元宇宙技术背景下科技出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以人工智能(AI)技术为核心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内容大爆发带来的科技期刊行业的范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方法】对元宇宙AI多模态、跨模态内容的相关概念、理念、特点、工具、应用场景等进行理论探讨,以《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多模态数智内容融合出版实践范例为模板,剖析科技期刊元宇宙出版与传播的可能路径。【结果】借助多语种即时交互技术,科学共同体可实现“母语化创作,母语化阅读”,即科技期刊从以语种为焦点逐渐向以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学术内容的生产、组织、审核、评价、确权、传播、存储和应用为核心转移。AI赋能的“多模态数智内容编辑器”可解决元宇宙多模态内容的碎片化与孤岛化问题,是编辑与传播多模态内容的利器。【结论】元宇宙为科学共同体引入全新变量,多模态、跨模态传播生态让全球科技出版面临全新的发展格局,科学研究进入第五范式“元宇宙科学范式”,科技期刊发展进入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内容时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实践案例表明“多模态数智内容编辑器”可以解决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碎片化与孤岛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总结出可行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以期使科技期刊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更加丰富和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功能、更加多元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面向学术用户,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融媒体传播能力。【方法】以满足用户的学术需求为理念,分析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融媒体传播实践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从服务、平台、内容、效率4个维度提出普适性较强的科技期刊传播策略。【结论】增强服务意识、建设传播平台、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率是增强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和学术服务的重要手段,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大数据优化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助力科技期刊发展。【方法】 结合《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的出版实践,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流程存在的不适应性,提出可以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专家选择和编辑校对4个环节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改进现有工作流程。【结果】 利用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出版服务商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能够及时发现学科热点,精准组稿,精确选择审稿专家,提高编校工作效率。【结论】 科技期刊应当在出版流程中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以提高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中国科学院院刊》为例,阐述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的意义与实践,助推我国该类刊物参与对外传播体系构建的进程。【方法】 通过梳理创新发展、科技期刊发展、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的国家战略及政策,分析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对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体系的意义与路径。【结果】 目前国际影响力较高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经验对中文科技智库期刊有借鉴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国际传播实践进一步证明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恰逢其时且有据可依。【结论】 中国科技以英文期刊为承载传播于世界是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必然步骤,而中国科技以中文期刊为承载被世界认可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内容与平台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刊》传播内容与传播平台的分析与阐述,为我国中文科技智库期刊的国际传播提供可供借鉴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产业发展角度来审视和解决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内容分析等明晰中国科技期刊全产业链的内涵与构成,以此为基础从资本、组织、技术等方面阐述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中国科技期刊全产业链的构成覆盖科技期刊内容的供应、编辑、出版、传播和应用,出版产业在组织、资本、技术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结论】科技期刊全产业链不仅突破将期刊产业链局限于编辑、出版环节的桎梏,还从市场客观需求的角度来架构和调用一切要素以更好地发挥产业链的功能作用。以此高度来审视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薄弱环节,需加强科技期刊政策供给与创新、激活和优化链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建构基于全过程的技术链。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引入二维码,实现接触点创新,促进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文献,对科技期刊应用二维码的现状和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二维码的应用建议。【结果】 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具有起步晚、数量不足、形式单一和功能欠缺等缺点。当前二维码应用主要集中于传播科技期刊内容、识别官方网站、社群互动、宣传推广发行等方面。科技期刊应用二维码时要熟练掌握制作技巧、分享拓展应用、优化数量位置、增加辨识力度和灵活运用活码。【结论】 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有待推广,功能需进一步拓展,标准需规范化。今后应当借鉴二维码在其他行业中的实践和创新,使其更好地为期刊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传播力角度客观真实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提出符合科技期刊传播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标体系。【方法】以传播学5W经典传播模式为框架,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实践调研法,对我国科技期刊传播链各环节要素进行梳理分析,设计构建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标体系。【结果】总结分析科技期刊传播链及传播要素,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5个方面,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科技期刊传播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客观的科技期刊传播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在《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2)》中应用,验证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该体系在指标相关性研究、新媒体传播指标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持续研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中国药理学报》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为例,对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意义、方法与努力方向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的66篇科技新闻,总结《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结果】此项工作对于科技期刊科普大众、服务作者、扩大期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新闻的选题必须科学价值与新闻价值并重;发表前后做好与科学家沟通工作;新闻撰写重点突出医药特色;处理争议性议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商业利用科技新闻要公平公正。多媒体、多渠道、多语种的新闻发布是我国科技期刊扩大国内外影响的努力方向。【结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是科技期刊发挥科普功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国内科技期刊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并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应用软件对中国知网中以“科技期刊”为关键词的高被引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来源、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国内科技期刊研究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05—2007年和2011—2014年两个时间段,《编辑学报》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主要刊载期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者主要关注期刊编辑、变革与转型、影响力提升与评价体系等议题。【结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实践为主要导向,重点探寻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和发展路径。未来研究应加强学术合作和理论探索,以问题意识为驱动,持续关注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中国科学院院刊》为例,阐述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的意义与实践,助推我国该类刊物参与对外传播体系构建的进程。【方法】通过梳理创新发展、科技期刊发展、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的国家战略及政策,分析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对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体系的意义与路径。【结果】目前国际影响力较高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经验对中文科技智库期刊有借鉴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国际传播实践进一步证明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恰逢其时且有据可依。【结论】中国科技以英文期刊为承载传播于世界是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必然步骤,而中国科技以中文期刊为承载被世界认可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内容与平台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刊》传播内容与传播平台的分析与阐述,为我国中文科技智库期刊的国际传播提供可供借鉴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胡笑梅  吴思函 《情报科学》2017,35(12):50-54
【目的/意义】探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中产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对推动中国产业创新和推行双 创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中国产业进步的根本动力。【方法/过程】在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视角下分析当前中国产业信息需求以及现有模式在满足需求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的 产业信息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产业信息服务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向飒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091-1096
【目的】 为提升大数据时代学术出版系统内部生产管理流程的效率和对外信息服务的能力,探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流程的重构和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方法】 综合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流程的推进和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工作。【结果】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加速学术传播,推动出版流程各个环节之间数据传递和支持,从而重构智能化的学术出版流程,实现出版流程的选题策划便捷化、编辑加工流程自动化、生产印刷流程按需化以及营销发行流程精准化,还可以大大提升学术出版的知识服务能力,实现知识服务的行为智能化、思维智慧化、场景可视化、途径多元化和传播生态化。【结论】 出版流程和知识服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是学术出版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学术出版系统从低层次传播到高层次服务的价值功能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出反映科技期刊行业宏观发展趋势的科技期刊景气指数,以综合监测、评估、预测科技期刊行业运行动态。【方法】 借鉴宏观经济学理论,采用合成指数编制原理,考虑科技期刊行业政策、收益、从业者、学术质量等多维指标,编制科技期刊景气指数,并基于1999—2016年国家统计局、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年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等多源事实型数据对我国科技期刊行业发展景气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行业发展景气指数仍处于上行周期,仅增速出现波动。经过多阶段的快速提升,行业景气指数迈上新的台阶,并将继续保持扩张趋势。【结论】 景气指数能够反映科技期刊行业发展的实际,可以为行业发展景气程度的评估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Cell出版社多期刊投稿模式,系统分析该模式在优化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科技期刊创新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Cell出版社的多期刊投稿模式的工作流程、优势和不足。【结果】多期刊投稿模式借助由多期刊并行投稿、多编辑协商、多组审稿人评审、多轮目标期刊簇构建的“四多”流程,提升稿件与期刊的匹配度、丰富作者的投稿路径选择、助力期刊留住优质稿件、优化投稿体验和服务,增强出版集团影响力,但该模式也存在编辑工作量大、浪费审稿资源等问题。【结论】可借鉴Cell出版社的多期刊投稿模式,探索创新我国科技期刊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有条件的期刊可通过打造期刊集群、扩大编辑和审稿队伍、建立一体化出版平台等方式,探索多期刊投稿模式。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环境下科技期刊应对变革的发展策略和实践建议。【方法】 以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环境变化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调研法、数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科技期刊所在的数字化环境进行了阐述。【结果】 分析了由科学研究范式和学术交流模式的演变带来的期刊在出版业务和出版内容上的转变,以医学科技期刊为例,提出了科技期刊应对变化的发展策略和实践建议。【结论】 数字化的大环境,科技期刊应该从出版业务流程和出版内容多方面转变思路,构建更加健康的信息服务生态,顺应趋势加强期刊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借力于技术平台,更好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助力地方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潜能。【方法】 从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传播、科研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纽带作用。【结果】 科技期刊可为地方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服务,但目前存在重发表、轻应用,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结论】 科技期刊应以地方科技创新需求为目标,采取加强区域内期刊合作等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应对开放科学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挑战,提出构建开放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并以平台思维运营之,以期为中国学术期刊在开放科学下的发展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参考。【方法】通过采用文献调研、网络分析、案例分析、思辨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法提出构建一个以平台思维运营的开放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结果】中国学术期刊在具体的开放科学实践中存在多元出版格局未建立、重传播渠道建设轻知识内容服务、开放同行评议任重道远、学术期刊平台运营思维欠缺等不足。【结论】以平台思维运营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包括多元融合出版、开放学术交流、科研全流程支持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述《中国光学》自转型更名后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刊经验,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光学》的创办背景出发,详细论述了《中国光学》打造精品期刊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吸引资源、充分调动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约请优质稿件、组织专刊、提升编辑水平、数字出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结果】 经过初创期的快速发展,《中国光学》于2017年9月先后被EI、ESCI数据库收录。【结论】 坚持提高学术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关注领域前沿,可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接触国内外知名数据库,采用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传播期刊,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