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洪艳荣 《教育探索》2021,(10):67-72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不仅关系到自身道德生命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挺拔、价值理性的稳健,还关系到知识理性的建构、家国使命的担当、社会责任的澄明.大学生身份认同需要经由"我"与自我的伦理自反、自我与他者的伦理承认、自我与普遍性规范的伦理内化而生成反身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普遍性身份认同.当前,大学生身份认同中的伦理文化、伦理精神、伦理抱负与伦理气质匮乏,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隐忧与道德风险.以伦理文化自信为价值线索与哲学依据,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伦理元素嵌入、大学课堂教学的伦理向度自觉、大学实践活动的伦理设置、大学实体的伦理文化建设等维度培育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是必要且紧迫的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2.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伦理的四大目标:提升工科学生的伦理敏感度,使他们了解伦理的内涵、作用、范围和限度,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把伦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将工程伦理课程设为必修课、加强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成果测评方式等措施增加工科大学生的伦理知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伦理判断力、道德推理水平;增强工科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通过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认证标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伦理价值观,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按照认证标准去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通过强调工程实践活动中的设计责任、监督责任及检验责任,强化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责任教育;通过进行工科大学生伦理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对预防各种伦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间接经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里学到的经验)和直接经验(参加具体工程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经验),培养工科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组建专业教师团队,把工程伦理列为必修课;以工程伦理章程为标准,规范工科大学生的伦理行为;将网络资源嵌入工程伦理教育;把工程伦理知识融入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3.
共生理论视角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主要基于生态环境的资源稀缺性、区域共轭性、时间永久性、权属公共性等四个方面的考量。据此,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时,应着力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平等观、生态阈值观、生态补偿观、生态责任观教育,并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熏陶、社会实践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内化生态伦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教育伦理理念的缺失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教育伦理理念的缺失情境中,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单向度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责任的虚无等重要因素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对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灵的塑造应当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活动的不懈追求,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强化高校教育职责,迎接社会变迁挑战;丰富高校民主精神,建设民主开放课堂;规范高校教育行为,实施正确价值导向;拓展高校教育阵地,释放家庭教育能量.  相似文献   

5.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自媒体近年来也在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媒体,使人们的交往情境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受自身心智尚未成熟、网络监管不到位、媒介素养教育缺位、自媒体平民化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世界很容易产生伦理危机,诸如个性心理扭曲、自我人格异化、自我道德沦丧等问题。为此,各个高校、自媒体从业人员和社会有关部门都应积极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完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更加突出。以网络伦理为切入点,突出剖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表现,深刻分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法律、技术、内容、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规范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自身的发展和网络伦理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伦理规范总和的辅导员职业伦理,为辅导员队伍的和谐建设以及辅导员工作的公正、高效提供了道德精神支持和制度保障.在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冲突的教育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面临伦理价值失衡、情感危机、片面追求业绩等问题,从道德制度建设、提高伦理道德素质、自我道德管理等层面提出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工程恶性事件不断出现,反映出工程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本文就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国内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进行探讨,通过高校相关课程设置、学生认知状态分析,认为与未来工程紧密相关的在校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提出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应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责任伦理教育意义重大.针对大学生进行责任伦理的教育要着眼于不同层面的关注.文章从重建大学校园文化,营造全新育人环境;实践中注重整合中外责任伦理资源,加强道德认知教育;制定责任伦理教育的中长期规划,搭建责任伦理教育体系;探索教学做相统一的育人模式,创设责任伦理教育评价新机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全人教育新理念五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7,(4):85-88
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自创业教育产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相关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大学生创业缺乏正义感和诚实守信等伦理意识。目前学界对于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研究虽已起步,但对于创业伦理教育的内涵、特点、机制及运用实施等核心内容都莫衷一是。透过经典创业模型要素的视角来对经典创业模型要素与伦理的关系进行剖析,高校创业教育新的伦理目标要求得以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应当建立系统化的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董建宏 《文教资料》2009,(30):199-200
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薄弱,高校生命伦理教育刻不容缓。生命伦理教育应该教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正确对待生命情感,形成坚强的生命意志。高校应从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团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加强网络教育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伦理困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选择,从伦理学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剖析,探索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伦理困惑的影响因素,并从伦理教育角度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矛盾心态和各种非理性道德心态,找出高校德育的切入点,从而针对大学生的伦理困惑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增强我国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证调研法对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存在的伦理问题有网恋问题、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问题、浏览不健康网站问题、网络黑客问题、网络道德规范、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等问题。对引发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有网络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制约原因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性伦理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也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意义重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包括综合的内容模式、“四位一体”的主体模式、全方位的载体模式在内的大学生性伦理教育的系统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性伦理教育,使大学生性伦理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5.
吴彤 《成人教育》2009,29(9):82-83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信息伦理缺失的严峻现状,凸显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实施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优势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卓越计划"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积极有序地开展高校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也是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今后就业的客观需要,更是贯彻"卓越计划",为培养造就高质量各类卓越工程师提供后备人才资源保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出现种种伦理危机,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冷漠和虚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大力创新,认清自身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培养合格的网络道德主体,构建与传统德育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网络伦理教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缺失的现状,文章在开展信息伦理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伦理素养结构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应达到的信息伦理素养要求,并就大学生信息伦理素养培养的内容和模式提出了看法,希望在实践层面上为高校的信息伦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教育和科学家、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科学家和工程师应遵守科学活动本身的伦理规范;另一方面,应该对科学的社会后果进行伦理评价。必须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从教育体制、教育研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结合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中可采用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对研究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