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超 《天中学刊》2002,17(6):117-118
一定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在一定的音乐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远古的音乐美学思想,起源于人们用音乐宣扬道德教化,用音乐吻合事物本源这一社会功利性的认识。如《夏书》曰:“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这里,九歌所颂的“六府”已被明确视为“百物”之本源。到了春秋时期,逐步形成了儒家、道家两大音乐美学思想,到三国两晋时形成了以嵇康为代表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应从孔子谈起,孔子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孔子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及爱国诗人屈原等大家,都通过自己的言论和作品,阐述了不同的音乐美学思想,使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前所未有地深化.这些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的音乐发展影响深远,是我们今天构建新的富于民族性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学术空气最宽松、最活跃的时期,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丰富,提出了许多音乐美学范畴的重要命题。音乐美学思想最为丰富的,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其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是以礼为本,以“中和”为准则,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审美准则。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与自律论美学思想的斗争中和影响下诞生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叉化促进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孟子》是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在其探讨政治思想、哲学伦理、治世之道的言论中,不乏有关于音乐的经典语录。孟子在阐述"礼"与"仁"的关系、民贵君轻、与民同乐等观点中亦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功用,对于后世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有着深度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通才。沈括以其一生的音乐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以乐教为基础的情感论美学,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具有卓荦不群的历史地位。文章从沈括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对沈括音乐美学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寻,并从学术“效果史”角度对沈括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也直接影响音乐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其音乐思想研究欠深入,评价也失之偏颇。故有必要对其重新评价。一、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自先秦始,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各家学派在思想领域展开激烈的论战,同时在音乐思想上也各持己见。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只有儒、道两家。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从《国语》《左传》等史料看来,在西周、春秋时期就趋于成形,至春秋孔子时,已粗具规模,荀子的《乐论》又加以补充,至西汉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基本成熟、定型。这一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最主要的代表有:以《乐记》为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学派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的音乐思想为后世音乐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儒家"仁"、"德"、"礼"思想基础出发,对孔子乐教思想、音乐美学思想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并简要分析了其音乐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自古希腊以来,经过了前后约两千多年的曲折发展,各音乐美学流派和音乐美学思想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按照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对各个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作一简要的归纳和梳理。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音乐史、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奠定了儒家音乐理论的基石,对我国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孔子的音乐审美标准和创作实践原则两方面来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