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教育与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但传统的教育是传递社会化工具的命题并不能真正揭示出教育与化关系的本质。教育不只是传递化的一种工具,它应是社会化的一部分,在社会化中应具有主体地位。对于社会化而言,它不应只是占有、传递,而应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建构、生成,这才是教育与化关系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鲁讯化方向是在本世纪民族发展过程中反复被证明的命题。其在新时代的内涵为:破“恶声”论,创新求变,是中国现代化革新的精神路向;强调“立人”思想,为中国现代化生成变革的基本立足点,人格魅力和化品格,是新时代民族化的前进方向与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3.
化诗学,于世界之交崛起于美国,是一种广义的诗学,属于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交叉性学科。中国引进“化诗学”以后,其化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之差异,其概念内涵与外延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化诗学之崛起,是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下一个重大的社会化现象,代表着世界人社会科学领域中前沿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中国学的化诗学研究,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不同的学术基点来构建辉煌的化诗学大厦。其研究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相似文献   

4.
化是指除了未经改造的自然环境之外,凡人类创造出来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后人学习与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产品。它的功能有正向与反向之分,而其正向功能包括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导进功能两方面,先进化是相对消极、落后、阻碍社会进步的化而言,它发挥的是化的正向功能,因此,包容性、科学性、人民性是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学府化作为高校之内涵被纳入到燕山大学综合发展模式中,其所建构的学府化应是生态型学府化。在现有基础上有工科化、理科化、科化三种主要样态,蕴含着科学精神和人精神两种维度,各化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极具互补性,其精神指向是:规范、求实、重效、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谓“网络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是一种技术与社会现实,更是一种化现实,网络就是一个新兴化形态;二是化本身是以网络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的,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化之网中,网络化可以说是人类化发展的网络化形态的最典型体现。简言之,就是“网络的化”与“化的网络”。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化。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代学校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加强现代学校化建设,明确其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生成性等特征,明确学生化、课程化、网络化、学校物质化和制度化等基本内容,明确方向性、整体性、主体性、选择性等原则,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建设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战国后期楚人统治吴越地区百年,秦汉时期的太湖流域与东南地区学人传承《楚辞》,并开创汉大赋传统,形成汉代的辞赋之学。东南地区的楚化是汉代,尤其是西汉的化主流。但是,东南的学最终归向了吴越传统,《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地方史书的完成,吴越之地又回复了吴越化的本色。这就告诉我们,有深厚传统的区域,化很难被颠覆。区域化标记与化圣地是我们研究化必须关注的两个重要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期交坛权力话语之一,新写实小说无疑已经成为参照型历史本。究其发生与演进,自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与化渊源,并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纪末中国小说的化品位及基本路向。值此世界之交,透过峥崂表象以检视其生成背景,进而省察其无倾向、无英雄、无技巧、无深度等“四无”式本品格,对于当下的小说新创而言,显然不失为一种启示性回眸。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了关于“数学化”的探索与研究。然而,正如一位朋友在短信中所言,既然承认“数学是一种化”,再提“数学化”,凯不是有语词重复之嫌?我的回答是:这里,我更愿意视其为一种意义的重申和叠加,因为原来属于化范畴的数学,  相似文献   

11.
张世波 《学科教育》2004,20(1):19-22
信息技术化是信息技术教育中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信息技术化冲突是普遍地、必然地存在着。信息技术化结构是复杂而多元的。本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化的生成状态,为建构信息技术化的秩序与均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语境下,地方电视面临境内外电视媒体以及各种媒介传播的重压,对地域化的开掘、张扬成了地方电视自救的重要手段。地域化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与表征,找到地域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契合点.并承载这一本土资源,是地方电视之特色经营。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它以人的哲学为灵魂和目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应有之义。文化哲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性,最终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其过程就是人的文化生成的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需要坚持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生成;优化文化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位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有着割舍不断的恋农情节,其化性格无疑与之息息相关;他通晓中国历史化,深诸中国社会状况,青年时又接触西方化,并能通过审慎的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灵活地结合起来;他上承程、朱理学,下继杨昌济的伦理学和修身思想,致力于贯汇宇宙大本大源和“心力”学的探寻。以上三个方面就构成了毛泽东化性格的三个最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5.
江海文化结构与文化大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海化既有长江流域的源远流长,又有沿海岸线化的博大精深,其构成源自水流化的浸润,南北化的影响,移民化的交流,战地化的积淀,艰苦创业的铸炼,化是一个民族根系,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加强港澳经化建设,把南通市建成化大市,是我市新形势下重要任务。为此,须理清江海化建设的思路,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化大市建设中显示化投入的大气,展现独具特色的“灵气”,焕发社会发展进步的朝气,奠定长期发展的底气。  相似文献   

16.
隐逸化对学内容的影响,就题材言之,它扩充了学的表现范围;就主题论之,隐逸化也拓宽了学的表现对象。当然,此二,有时是不可截然分开的:隐逸化对其影响多层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学是化场的基本构成单位之一,但化与学的关系却并非仅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学场对于化的存在和变化起着复杂而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学凝固、保存和复活过去的化,并使之与当前化碰撞、交流,进而提高当前化。所以,学场与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两种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国审美化研究是非常热闹的一个领域,在大众化,流行化的概念、性质和生成机制,全球化语境与当代审美化研究,审美化理论建设,审美化的功能、意义等方面可谓众说绘纭、各陈己见,对当代审美化进行了多方面的审视、梳理和剖析,它所表达的理论期待,可望推动今后的审美化更加健康、合理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对先进文化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化是包含多个层面的复合体:先进化以邓小平理论为其理论核心,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实践手段,以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化为基本出发点,以与时俱进为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20.
语言观即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语言观与化观有密切关系,对语言影响较大的有基督教化、儒家化、佛教化。尽管印欧系语言采用拼音字,加上语法复杂的形态变化本不具备寻求共性的客观条件,但由于基督教化的一元倾向,凡是起源于基督教化围内的语言理论一般都倾向于寻求单一本源的解释倾向。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等众多语言理论都具备一元化倾向。佛教化由于自身的内省和所依存语言与基督教化同属形态丰富的语言,因此在语言观上与基督教化圈基本一致。在儒家化圈内则与崇尚实用、注重道关系的儒家化相适应,中国传统语言学则以字、语义、语音和作法为重心,体现为多元语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