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师制是因材施教、促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导师制,不是以科研为目标,而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学生导师制作为"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管理制度,在学生导师制的探索过程中,应该避免不足,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导师制的管理机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导师制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有所不同。本科生导师制侧重于学生的品行培养,指导学生全面成才;研究生导师制侧重于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以指导学生的学业为主。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影响高校的办学思想,促进高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阶段,“年级主任—导师制”应为目前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开放性导师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培养和真正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前提之一 ,是建构起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指导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此 ,非常有必要在批判、借鉴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制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要求 ,尝试性提出并积极建构“开放性导师制”。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实施,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制度设计的思路、目标和内容论述,重点介绍了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组织机构、体制建设、工作运行机制、质量监控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的整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三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了校企"双主体"地位,实现了人才培养总体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闭环"控制,开展了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的"双融合"教学。开展"技师班"、"导师制"培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仿真型、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厂中校"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师联动、三能合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普遍推行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满足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需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了解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切实加强教育“育人”功能,实现“品德与学问俱进”的目标。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要努力解决导师师资匮乏问题、提高对导师工作的认识、明确职责,建立完善的导师制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指导下,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水平为根本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推进教学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产教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企业需要,又有成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从“入学教育与导师分配”“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学习实践教育”“因材施教,施行科学专业的个性化引导”“注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德育教育”“重视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等七个方面开展工作。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不但提升了导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指导能力,也极大促进了本科生全面个性化健康发展,实现了教研融合和师生相长,为今后学校“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与思考。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及实际效果分析,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为目标的情况,提出"导师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导师指导+项目导向+学生选课程包+团队梯度"模式,依托工程研发中心,使得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有效开展,通过在学院的实践,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博雅教育理念施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科生导师制在以“一制四化”为重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综合环境构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尽如人意,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赛相长、科教融合及本-硕协同育人来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回归与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对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培养的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依据“健康中国”建设所需人才类型,采用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细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并对原有人才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进行丰富与补充,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及对本科生的个性化辅导等方式,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所需专门人才,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很多高校本科生采取辅导员制度的单轨模式,在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政治、品德、纪律等)的同时,却忽略了学业指导.采取本科生日常管理和学业指导的“双轨思路”,即采取辅导员制度和“非普遍导师制”并行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非普遍导师制”采取以学生兴趣和师生双向选择为原则,以产学研融合发展为基石,以培养创新型、能力型人才为目标,采取“学校+院系”双层评价模式,以“非普遍”始,以“普遍”终,达到辩证普遍的目的.“双轨思路”下的“非普遍导师制”有望为当今本科生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开展了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期望能对一流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项目组前期构建的“学科特点—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本科生兴趣”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培养体系进行四年的实践。实践表明:该培养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业、保研等方面作用明显,其成果为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导师制培养体系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校组建英才班,开展英才培养,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培养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尝试。通过英才班的建设,探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思路。英才培养要实施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体现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能力,以学生成才为本,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中突出导师制管理,突出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机械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分析,以企业项目案例(企业对新入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为切入点,引入“1+N”导师制,构建“1+N”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导师工作团队遴选考核机制,完善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评价体系,旨在为我国高等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将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成具备高素质“工匠精神”的优秀毕业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导师制”,在我国高校本科培养模式中的“辅导员-导师制”是指在坚持和加强“辅导员制”的基础上,学校聘请校内优秀的专业教师或党政干部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5—10名的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诸方面给予指导,突出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研铁岭师专英语教育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剖析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导师制”开展人才培养的思路,明确了培养实用型教师人才的原则。从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背景、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教育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然而,这一模式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对此,文章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作用,以期推动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在高校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