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语言运用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习情境创设大都比较重视,但由于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解读不够,创设出的情境很难调动学生语言运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紧扣“真实”“语用”两个关键词进行情境创设,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应该如何设计呢?  相似文献   

2.
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义 《成才之路》2011,(10):24-2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整个语文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的内涵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曾指出:“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学生仅仅靠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学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观.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郭家科 《学周刊C版》2010,(6):155-155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课,一周就那么几节课,语文课本每学期就那么几篇范文,仅靠课堂上那么点时间学课本上的几篇范文是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大的提高是很困难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阅读”一词越来越多地跃进我们的视野,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温儒敏从事语文的课标研制、教材编写和教学探讨多年,结合语文课改的经验思考,凝聚统编教材编写团队的集体智慧,形成了守正创新的语文教育观:一是教材观,基于守正,立足创新,在统编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强调凸显主体性特质和结构组合的创意设计,使统编教材既让师生觉得实用,又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二是教学观,着眼于语文教学最优化,聚焦语用,抓实语用教学,探究教学的最优化策略;三是读书观,强调“读书养性”,拓展读书学习新场域,以素养阅读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语文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小学各学段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类型、素养发展要求不尽相同。纵观语文课标设置的六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其他学习任务群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并能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语文实践活动层面看,能持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阅读策略层面看,  相似文献   

7.
调色盘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目前,农村高中生大多视野狭窄,思想保守,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高考,把语文与生活及自身的发展割裂开来,这就导致了他们普遍对语文兴趣不浓、重视不够,语文课也往往局限在课堂里、课本上。实际上,语文是情感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是美的综合反映,语文课不是课堂“小语文”,而是生活“大语文”,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从思考语文教育功能及定位,调查、研究语文课改并提出语文建议,探究阅读与写作教学问题,讨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与出路,评析大学文化衰落现状这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课改“不能淘空语文”;课改与高考“相生相克”;对课改要补台而不是拆台;“文笔并非作文教学第一要义”;“多读比多写更重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新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提到很多,如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从以上我们可知“语文课标”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新要求,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探索,“语用”一词得到了凸显。语文天生就具有美的属性,语文课,学的是美的文字,学的是美的语言,学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艺术,“审美语用”由此而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审美语用”这一主张,发掘美、顺应美、涵泳美,试图阐释、探寻出更多语用之美。一、美的发掘:厘清基于“审美语用”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目前,农村高中生大多视野狭窄,思想保守,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高考,把语文与生活及自身的发展割裂开来,这就导致了他们普遍对语文兴趣不浓、重视不够,语文课也往往局限在课堂里、课本上。实际上,语文是情感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是美的综合反映,语文课不是课堂“小语文”,而是生活“大语文”,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以学生为本、快乐语文”就是指语文课上,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因为“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对标”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并应用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与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等共同融合,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推动了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标”进行研究,并分析如何让“对标”为教学活动服务、为教研服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整个语文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可见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用理念的中学语文“情境学习”,要从学习者需要出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语用技能为要,以语文素养为本,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展开,真实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涵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此,语文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需合理“矮化”,尽力截取真实生活情境,并充分接纳时代变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我国语文教学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此做些粗浅的探究,以期抛砖引玉,求教大方。一、语文素养的内涵就语文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研究而言,语文素养的内涵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第一,…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语文的性质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任务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课标列出8个基本点,又在总目标中具体化为1 0项内容。总之,目标之多,任务之重,是显而易见的,但不管怎么说,不管语文课的任务有多少,我总以为,中学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或基本任务)是学习语言,也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任何时候,…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将“读写结合”理念贯彻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关联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内容的确定和高考方向的把握。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学写语言鉴赏札记”作文教学为例,将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置于读写结合视域下推进,借助任务驱动,在阅读中提炼技法,在写作中深化阅读。在“学写语言鉴赏札记”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路径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让语文学习充满思辨张力:关联写作情境,任务驱动阅读;关联选文特点,提炼读写技法;关联学习方式,促进师生联动;关联课后作业,升华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关于外国文学名著阅读的选择。改为用举例的方式提出建议。完全可以由语文教师补充推荐,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列出的外国文学名著未推荐中译本,课标教材“名著导读”介绍的外国文学名著也大都未推荐译本;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外国文学名著教学,知识开发相对系统,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无疑对语文教师外国文学名著阅读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其中明确规定了语文高考的必备知识,第一项就是语言文字知识。同时“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更是体现出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语用板块的备考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高考的“依学设考”,充分备考,进而“以考促学”,使得学生真正获得高考需要的能力,符合高考的选拔要求。下面将通过试题分析来探究新高考语用考查的重点,同时给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作文“怎么考”,应从语文试卷整体结构上进行考虑。 一、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的整合以往“语文应用板块”所检测的语文“能力”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偶然性。例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试卷的第六大题第15、16、17三个小题,分别考的是:改病句;抒情句仿写(“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拟新闻标题。不知道这命题的依据是什么:15题,能改两个病句,不等于就不会写病句;写不写病句,写病句的概率有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