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写文学概论的议题就一直是我国学界的一个学术热点。为何要重写?怎样重写?我们认为,文学概论作为原理性的著作其涵盖面理应包括文学活动的整体。而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绝大多数则将文学理论活动排除在了文学活动的范围之外,从而使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同时,也使理论体系丧失了现代性品格与实践性品格。所以,我们新编文学理论教材,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与文学实践活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编文学理论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才能确保自身体系的现代性、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文学概论课程的知识框架面临诸多质疑,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其方法之一就是把现在的文学概论课程分解为两门课程:"文学概论"与"文学理论"。新的"文学概论"课程侧重于文学知识、文学理论知识的介绍,而新的"文学理论"课程则侧重于讲授表明一定文学价值立场、知识立场的某种文学理论的一系列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1 关于教材 本学期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有25节文学概论录像课、《〈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较为深入集中的阐释.与文字教材不即不离,相互配合。学习指导书提出教材各部分要求,提示要点,引导自学。参考资料包括人物、名词解释、经典作家论述和部分作品片断,是为学习教材扫除障碍,也使理论得以化解.与文学作品实际更好结合。将文字教材、录像课、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结合起来学习,易使感性深入到理性,从现象追寻到本质,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做到对文学理论真正弄懂弄通。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研究、文学鉴赏都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我们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科学性最强,更应担负起它的指导重任.在大学文科教学中,“文学概论”这门课,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原理的概述,是中文系(科)的主要基础课,可是,至今人们还不曾见到一本令人满意、深受欢迎的教材.笔者认为,“文学概论”教材应该具备这样四个特点:一、彻底肃清了“左”的影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各个章节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既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文学的本质论,又恰如其分地加强了作家的创作论;三、高度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又称“文学概论”,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又是师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点基础理论课程。可是长期以来,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如何尽快编写出一种既具科学性、系统性,又适用于师专教学的文学概论教材,已成为教材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界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材、教法诸多方面,就教材理论教学改革而言,目前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过于僵化教条,与文学现实发展脱节,并导致了教学中的枯燥乏味。这种对《文学概论》理论教学的认识,在理性批判层面上,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理论内容认识论上,把理论内容简单等价于教条,没有意识到文学理论既然是以“生气灌注”的艺术为客体,其理论阐释必然与艺术的审美、生气具有血脉纽带关系;二是在理论与实践关系论上,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与张力关系,把文学宴跷活动堵氇干弹论之上,导致了人为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7.
对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比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说“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也认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其他的很多文学理论教材也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有极少数的教材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概论新编》(林焕平主编)就提出了“文艺的表现感情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等院校中文系专业基础课《文学概论》教材的选定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早在六十年代蔡仪老先生编写的《文学概论》教材,体系是完整的,论证是严密的,应该说是有权威性的,但由于受时代的历史条件所限,其中所涉及的观点与范畴已不能完全适应我们今天变动了的现实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人们观念的更新。八十年代翻译了国外的文学理论书籍,如美国韦勒克、沃伦二人合编的《文学原理》,苏联波斯米洛夫编著的《文学原理》。前者不重体系的建立而是侧重对文学形式的研究,后者则是对六十年代苏联的季莫菲耶夫理论的深入与匡正,它探讨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本性及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体系是严密的。可以说上述著作的译介对修正与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学理论是极有价值的。 九十年代出现的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把文学看成是一种活动,在强调意识形态属性同时突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力图强调文学本质  相似文献   

9.
周薇 《文教资料》2012,(11):43-44
《文学理论教程》是国内高等院校的一本通用教材,作者对中国古代文论在《文学概论》教材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就该教材是如何吸收中国古代文论内容,以及古代文论在该教材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史笛文·邦尼卡斯尔撰写的文学理论教材《寻找权威——文学理论概论》具有以下鲜明特色:独具个性的体系框架;凸显批评理论的核心地位;以生为本的著述立场。该教材弱化了文论知识的系统性,更注重学生的文学兴趣的诱导和诗性智慧的启迪,更贴近课堂教学。这些特点对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灿 《现代教育》2005,(5):37-39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就是讲授文学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学习《文学概论》,应着重对文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掌握和理解,并注意文学理论系统内各种观点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层层递进地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设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发生期、仿苏期和自主期。文章在对各期的比较中初步勾勒了我国文学理论艰辛而辉煌的前行路线,特别以新生代学人葛红兵的新著《文学概论通用教程》为视点,较为全面地归纳了该著的若干特点。进而认为,该著独特的建构方式与鲜明的学术个性,可能预示着我国文学理论尤其是教材建设真正开始走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13.
文学概论课程由于理论的枯燥和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致使学生难懂、老师难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直进行着的文学概论教学改革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往往侧重于增加作品赏析的分量,无意中偏离了文学理论教学的目标。从可操作性实践环节设计入手,改善文学概论课堂教学结构,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由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三位学者合著的《文学概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独标一格,其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文学概论》要讨论的对象——文学的本体,进行了多层建构,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文学本质的单一的解释,使文学本体呈现为立体构成,“文学”的形象因而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多重文学本质、多样文学功能、多种文学类型构成的文学本体论,在文学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开展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样的文学本体观,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确定文学活动的取向。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生态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文学专制时有发生,与缺乏科学的文学理论的指导,尤其在文学的本质功能方面缺乏理论自觉有很大关系。多重的文学本体论,为新世纪的文学修造了一座立交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可以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韦勒克是形式派美学的集大成者,但又有所超越,其文学理论具有文学研究重点转潮时期的特点。本文从韦勒克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出发,深入探讨韦勒克文学作品层次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渊源,剖析其具体内涵,并试图指出层次论的基本特色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文学概论讲义》(以下简称《讲义》)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在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时为学生编写的文学理论教材。它是一位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的作家在文学理论领域里广泛探求,深入钻研的智慧结晶,是一部富有创见、不落前人窠臼的理论力作。首先从批评方法看是独树一帜。在《讲义》中,他对中国传统论文方法作尖锐批评:“中国人因为有这么长远的历史,最富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加以传统的思想势力很大,也最  相似文献   

17.
1960年代两部全国统编教材得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生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56-61,110
由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由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是1960年代全国统编教材。从结构体系上说,这两部教材突破了苏联教材的框架模式,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教材的开始;从内容上说,改变了以往过分重视文学外部规律而忽视内部规律的状况,对文学的审美属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表达方式上说,也是中国化的。虽然受时代影响,留有时代印痕,但它们成就是主要的,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从20年代算起的话 ,我国20世纪文学理论教材的发展已有80年历史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内容不断充实 ,体系不断演变 ,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反思和明辨 ,将有助于我们进行当下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本文拟将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分别加以阐释。一、草创期(1918—1949) :在未开垦的土地上 ,前辈们努力耕耘 ,开掘出道道犁沟……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课程 ,最早是由北京大学在1918年开设的。从那时起 ,人们就开始编写文学理论讲义和教材。由于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因而难度很大 ,…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对《文学概论》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因为年龄关系,理解能力有限;二是将文学理论与文学经验完全分离开来;三是对文学理论的逻辑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这里,我想就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文学理论的逻辑关系和文学理论的考试类型等三个问题作些论述。 首先,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值得重视。 文学理论是介于文学与哲学之间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文学理论的双重特性,即文学的经验性与哲学的思辨性。如果说大多数学习者对文学经验并不陌生,那么,对哲学思辨则有些不适应。正是由于人们忽略或者回避文学经验与…  相似文献   

20.
一 理论背景 文学概论,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必修的文学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历来为高校中文专业教学所重视,这一点从文学概论教材的大量编写和出版的情况中可以得到证实。据粗略统计,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有意识地组织编写文学概论教材以来至今,在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就编写、出版了以《文学概论》、《文艺学概论》、《文学新论》、《文艺学新论》、《文学的基本原理》、《文艺理论教程》、《艺术生产原理》等各种命称命名的各类文学概论教材近百部。其中,仅从1980年到1986年的短短六年时间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概论教材就有20多部。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各院校自行编写使用而未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