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含水矿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了解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研究滑石在动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热重(TG)数据对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Friedman法和FWO法,分别计算滑石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以Friedman法求得的活化能为初始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热分解过程最可能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滑石在830~1 050 ℃内发生热分解,此过程为n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344.2 kJ/mol,指前因子A为4.9E12 s-1.  相似文献   

2.
利用程序升温法在NETZSCH STA409 PC/PG综合热分析仪上研究了草酸钾-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动力学,测定了样品在氮气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和DSC曲线,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对其热分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钾-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19.5 KJ mol-1,其热分解机理可用扩展Prout-Tompkins模型(Bna)和2级Avrami-Erofeev模型(A2)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最近提出的-种新的动力学对称X(5)及现有的实验数据对Sr同位素核,特别是98Sr核的低能正宇称态的能谱和电磁跃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的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研究也表明,98Sr核的低能态具有X(5)动力学对称的特性,即98Sr核可能是一个X(5)核。  相似文献   

4.
在25~40℃范围内用分光先度法研究酸性介质中Ce(IV)离子氧化环己酮(Re)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Ce(IV)为一级反应,对还原剂环己酮为一级反应;表现速率常数随[H ]的增加而增加,随[HSO4-]的增加而减小;无盐效应;反应中有自由基的存在.据此,提出了Ce(IV)氧化环己酮的反应机理,能很好地解释全部实验现象,结合反应机理找到了本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活性物种Ce(SO4)2 ,并求得30℃时,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kn=3.12 mol-1Lmin-1.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考虑了状态依赖时滞性微分方程x′(t) = −A(t, x(t))x(t) + B(x(t))F(x(t −  (t, x(t))))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得到了该方程存在与不存在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直使化学老师们感到发怵 ,原因是在一般条件下 ,该实验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 ,成功率很低。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的反应条件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 ,使该实验的成功率几乎可达到 10 0 %。  一、该实验成功的 4个关键点1.温度要高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在常压下于敞口容器中进行的 ,根据热力学定律 ,可以计算出该反应的标准焓变ΔH°、标准熵变 ΔS°和标准自由能变 ΔG°。以下表各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可知 :物质 Δ H°2 98( k J· mol- 1)Δ G°2 98( k J· mol- 1)S°2 98( J· K- 1·mol- 1)…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Au/Nicr薄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扫描俄歇探针(SAM)分析了真空和大气环境下350℃20min热处理后,Au膜表面结构及化学组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采用混合量热法测量常压下水合物分解热的实验方法。混合量热法是根据能量守恒对整个系统进行热量衡算进而计算出水合物分解热的一种方法。并采用此方法测量了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水合物和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水合物的分解热:常压下,相变点在4.4℃时,THF水合物分解热为(275.622.64) kJ/kg; 相变点在8.4℃时,HCFC-141b水合物为(348.483.08)kJ/kg,与相关文献数据对比相对误差分别为2%、6.2%。考虑到THF与HCFC-141b各自物性,得到混合法分解实验中THF水合物和HCFC-141b水合物与热水的最佳质量比分别为1:2和1:2.5。  相似文献   

9.
由于 NO、Fe( OH) 2 极易被空气氧化 ,因此在做Cu与 HNO3反应生成 NO及制备 Fe( OH) 2 的实验时 ,只有在无氧环境下才能成功。利用注射器创造无氧条件 ,进行如下实验 ,效果很好。一、Fe( OH) 2 的制备1.装置 (如图 1)图 12 .实验过程及现象图 2( 1)在 10 0 m L注射器中放入两片铁片 (约 2克 ) ,抽入约 2 m L煮沸过的水。如图 2直立注射器 ,将活塞推到底部 ,赶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 )将乳胶管插入煮沸过的6mol/ L 的稀硫酸中 ,抽入约10 m L稀硫酸 (硫酸稍不足 )。此时Fe与 H2 SO4 反应放出 H2 。注射器稍向上倾斜 ,放出一部分 H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1-苯并噻唑-3-(2-硝基-4-甲氧基)-三氮烯试剂,研究了该试剂在表面活性TritonX-100存在下与Hg2+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pH10.2的硼砂一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汞与显色剂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63×1051.mol-1.cm-1.汞量在0~1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工业废水中汞(Ⅱ)的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主动式气体采样、2,4-DNPH二硝基苯肼吸收、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研究了西安市冬、夏两季三所普通居民住宅室内、外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冬、夏两季西安地区住宅室内空气中醛酮类污染物浓度水平均较高。其中,夏季室内、外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总质量浓度为85.86±30.33 µg•m-3和78.86±31.40 µg•m-3,冬季为85.40±28.50 µg•m-3和53.77±16.39 µg•m-3;室内均高于室外;甲醛、乙醛、丙酮为最高组分,三者为总质量的75~80%;三所住宅中,2号住宅(H2)醛类污染物严重,表明装修材料(木地板)与吸烟均有一定程度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国控点采集176组PM10样品,分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并采用TEOM法同步监测PM10质量浓度,其中在卧龙桥国控点同时测PM2.5质量浓度。全市PM10年日均浓度为119.2mg•m-3。PM2.5年日均浓度为68mg•m-3。PM2.5与PM10质量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M2.5/ PM10日浓度比值范围在0.31-0.95间变化,平均比值为0.62。OC和EC浓度分别为20.4 mg•m-3和4.0 mg•m-3,其相关性不好表明碳的来源复杂。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各季OC的 37.1%,45.8%,58.0%,44.7%,表明杭州空气中存在一定的二次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小叶章枯落物在不同水位梯度上的分解动态和硫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450天的分解试验中,小叶章枯落物在不同水位梯度上具有相同的分解模式,均为快-慢交替变化的模式,干物质残留率沿着水位梯度从洼地边沿到中心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分解速率表现为逐渐增大,水分条件是影响小叶章枯落物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水位梯度上枯落物中硫的浓度呈波动性变化,这种变化和干物质损失率呈线性相关,分解450天后,枯落物残体中总硫浓度沿着水位梯度从洼地边沿到中心依次为:0.588、0.508、0.404、0.359和0.306g.kg-1,均低于初始浓度,且沿着洼地边沿向中心依次降低。S的释放模式为淋溶-固持-释放,其中枯落物残体中C:S是决定其释放模式的主要因素,当C:S高于1620.34~2430.81时,外源硫被固持,当C:S低于805.17~1070.47时,枯落物中的硫被释放,但硫的固持量或释放量受水分条件的制约,沿着水位梯度由无积水到常年积水区即由小叶章湿草甸到漂筏苔草沼泽(由B到F点),硫的固持量依次增加,释放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TEOM系列1400A大气粒子(PM2.5)监测仪于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3月28日对太原地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在线观测。对观测期间2417个PM2.5小时平均浓度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时平均浓度的平均值是247.6µg/m3(193.7 µg/m3)。在50-100µg/m3之间的PM2.5浓度出现的频率最高,PM2.5小时平均浓度小于400 µg/m3的频率为84.1%。PM2.5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太原市区PM2.5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通过3d 后向轨迹分析了影响太原地区气团的主要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00 m高度上空的后向轨迹可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值为342.6 µg/m3,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这类轨迹主要是来自太原的西南方向;而来自东边方向的第1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为261.1 µg/m3,也比来自西北方向的2、4类轨迹PM2.5浓度高。观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影响严重的日期,太原地区PM2.5浓度会极大地增加,从而对大气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论证了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阐明强降水会造成湿位涡物质异常,异常高度主要出现在850~500 hPa之间。用NCEP/NCAR 11的分析资料对1999年6月下旬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位涡物质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间大气的湿位涡物质异常区域与降水带的位置和走向基本对应,主要位于梅雨锋及其南侧,与等 线的走向保持一致。依据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原理,等压面上等 线间的湿位涡物质异常区的移动示踪了暴雨区的移动,这可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动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Let G be a finite group, ZG its integral group ring and n(G) the nth power of the augmentation ideal (G), denote Qn(G) = n(G)/n+1(G) the augmentation quotient groups of G. In this paper we give a set of generators for n(G) related to the Sylow p−subgroup of G. At last the structure of Qn(D2tk) for dihedral group D2tk is discussed and Qn(D2tk) ∼= Qn(D2t ) is proved.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观测人工模拟马鞍山废矿石pH酸性环境对紫穗槐和黄檀种子萌发的影响,比较废矿石不同pH环境下种子萌发的变化,分析其酸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紫穗槐和黄檀是适应于当地pH值为2.4以上的废矿石酸性环境的低敏感树种,这二种植物对酸性废矿石环境的适应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生理生态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