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戏剧、小说都是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历史大潮中,被引进法国的。19世纪是法国汉学家译介、研究中国戏剧的自觉时期;中国古典戏剧担当了中西(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先锋角色;19世纪法国汉学界引进中国小说,以传奇、才子佳人小说为主,20世纪突破了这一单一化格局,注重于长篇巨制的翻译介绍,以小说作为认识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参照,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活力。但它们承袭的依然是前辈所确立的纯文学的文化观照传统。对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的探索,以都市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白话小说的兴盛、发展,是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小说研究最具理论功底和学术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长河小说是20世纪初欧洲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高尔斯华绥的三部曲小说《福尔赛世家》既有世纪初长河小说的特征,又有自身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结构与学习价值 (一)知识范围与结构 19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主题,主要涉及19世纪以来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和戏剧,以及近代中国的“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和现代中国的“双百”方针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在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革新,对20世纪以来的小说表现方法、技巧和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在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解构了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与摹写、通过情节和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传统,转而探索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他反对传统小说"僵死的模式",而是用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活场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了现代主义创作隐藏在现象之后的生存含义。  相似文献   

6.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部文学名著,它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以高超的布局结构和艺术技巧,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在16世纪中期,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在西班牙崛起,这就是流浪汉小说。这种小说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略有相通之处。它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视角观照、分析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  相似文献   

7.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12,27(6):110-114
应劭《风俗通义》是中国第一部风俗民俗学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民史",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先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迄今关于应劭与《风俗通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应加强《风俗通义》的社会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是19世纪美国的畅销小说,也是西方乌托邦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对美国、欧洲乃至中国的乌托邦文学创作和社会政治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才刚刚展开,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欧洲小说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至文艺复兴初期为"前小说时代",是欧洲小说的孕育生成时期,此时的神话、史诗、戏剧、骑士传奇以及原始小说等叙事文体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对后世欧洲小说的孕育生成产生重要影响;文学复兴初期至18世纪为"客观小说时代"之初级阶段,是欧洲小说的诞生、发展时期,以"故事为中心"的游历小说是此时小说的主流类型;19世纪为"客观小说时代"之高级阶段,是欧洲小说的高峰时期,其主流小说类型为"人物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为"主观小说时代",是欧洲小说的嬗变转型时期,以"思想、意绪为中心"的种种现代、后现代主义小说是这一时期小说的主流类型.  相似文献   

10.
孙新 《文教资料》2011,(12):19-20
汪曾祺小说以自然风景为背景,叙写故乡的风俗,表达对美好的人情和健康的人性的憧憬;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融合在一起,加深了人们对当地风俗的印象;独具特色的风俗描写背后传达出温馨与和谐的人情、仁爱与率性的人性。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自然纯朴的民风民俗和美好健康的人情人性,共同构成汪曾祺的风俗小说世界。风俗描写在汪曾祺的文学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使他的小说焕发出巨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同学少年》2011,(7):52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等。他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欧洲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9-41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文艺思潮,在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出现了大量以描写自然为主要题材的作家,从生态哲学的视角看,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生态书写,展现出自然的原初性、生态的和谐美以及生态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作家热捧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今天,哈金却反其道而行,直接走向深广久远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致力于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来创作“伟大的中国小说”。哈金笔下的人物具有普遍的救世情怀、反省意识和忏悔精神、爱的迷茫和无奈,其作品对于俄罗斯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作家热捧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今天,哈金却反其道而行,直接走向深广久远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致力于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来创作"伟大的中国小说"。哈金笔下的人物具有普遍的救世情怀、反省意识和忏悔精神、爱的迷茫和无奈,其作品对于俄罗斯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不仅在观念形态而且在文本形式上出现了很大变化,就小说而言。对叙事的自觉无疑是重要的方面。叙事者以病态的方式组织叙述是现代小说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对20世纪一些此类小说进行了比较阅读,抽取一些基本的范型。并尝试概括此类文本的写作特征、写作动机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区域文化的各子系统中,风俗与“人”更为贴近,它是透视人类社会的“广角镜”。文学,尤其是叙事艺术的小说,通过对风俗文化表层和中层的描写,深入到璀璨的人性世界中,写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流程。区域风俗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层多面的:风俗地域性的特点对文学个性化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价值;风俗和文学都堪称“人学”,在这一点上,它们发生了深刻的联系;风俗是历史的沉积这一特点与文学的认识功能相通,尤其对小说史诗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美学的角度观,风俗本身也是一种美,对审美为本的文学来说,风俗美必定成为它所着力表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田园诗以表现山水田园及民情风俗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它曾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学类型。20世纪,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田园诗逐渐消亡,代替田园诗的是具有浓厚历史感的史诗。像《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红旗谱》等小说,都在乡村的社会关系的变动之中,去叙写历史巨变。这些小说中的历史风云取代了山水田园,社会关系遮掩了民情风俗。  相似文献   

19.
最普遍的阅读(如抗拒性阅读和接受)是文学经典传播的首要现象,欧洲精英阶层和大众群体对拉伯雷的小说表现出较多的指责与批评,同时拉伯雷却赢得了巨大的关注。每个时代几乎都以完全不同的态度和立场来阅读拉伯雷的作品。19世纪法国的拉伯雷批评,巴赫金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文化分析,现代拉伯雷评论中的争议,都意味着一种或革新或循旧的发现与揭示行为,主要是在当下社会中的借鉴与移用,甚至摹仿和对抗。  相似文献   

20.
一茅盾对外国文学的泽介是与他在二十年代初期从事文学评论活动同时起步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位视野开阔,具有世界文化意识的先驱者,他既“穷本溯源”地对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作一番系统的研究,切实掌握它的来龙去脉,又密切注视着近现代世界文学潮流的嬗变,为中国文学适应时代需要而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寻求可供参照的借鉴。当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