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利用分形模型测算长春都市圈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随机集聚结构、空间相关性结构,分析得出2015年长春都市圈城镇体系的豪斯道夫维数、 随机集聚维数、 关联维数分别为0.7134、1.3602和0.5617、0.6451,说明长春都市圈城镇体系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验证了分形理论在都市圈城镇体系结构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可以作为都市圈城镇体系结构研究的有力工具;长春都市圈中心城市垄断性强,缺少中间位序的城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长春都市圈城镇体系在随机集聚结构上形成了以长春市为中心呈凝聚态分布的都市圈城镇空间结构;长春都市圈城镇空间关联程度较好,彼此相互联系程度较强.在测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春都市圈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兴平市行政区划边界及多时相TM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e Cognition、GIS等空间分析软件平台,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提取城市建设用地信息,并利用年均扩展强度指数、年均扩张率、城市用地扩展弹性等特征指数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启动促使2009~2014年城市用地扩展强度分别是1999~2004、2004~2009年的4.83、4.67倍;(2)城市用地呈显著的"圈层式"扩展模式及"过渡式"演变结构;以5km缓冲区为分水岭,5km以内,呈"快—中—慢"的空间分异演变模式;5km以外,呈"低—中—快"的空间分异演变模式;(3)2009~2014年城市用地扩展比较集中,且扩展面积比1999~2004、2004~2009年分别增大了4.83、4.67倍;兴平市十二五规划工业园区集群发展与历史文化、依傍渭河一带旅游商贸区的开发使得主要分布在西宝、西兰两条主干高速交通道所形成的象限的第I、III象限.  相似文献   

3.
针对保定市土地利用中明显存在的两大问题:城市用地增长快于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率不高、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整合数据、向职责部门咨询、查阅现行政策法规及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对保定市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拟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使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过程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坦桑尼亚首位城市达累斯萨拉姆2002、2007和2012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运用扇形分析和同心圆分析等方法,以及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等指标,研究达累斯萨拉姆近年来城市蔓延的总体态势和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12年间达累斯萨拉姆城市蔓延特征明显,蔓延程度较高,蔓延速度不断加快,主要表现为非正式聚落不断增长情况下的城乡混合发展,侵占的土地类型主要为裸地,其次为植被;2)2002-2007年城市建成区主要沿交通干道以及在市中心周边进行轴线式蔓延,2007-2012年主要在交通干道间及城市边缘地区进行填充式蔓延,城市空间形态由指状向团块状演变;3)城市蔓延方向性明显,向西北、西、西南和东南扩展较多,东南方向成为新的扩展热点,且表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4)城市蔓延主要受到人口与经济增长、交通条件改善、政策变化及土地制度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设施起到重要的空间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每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和耕地四类,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城市扩展弹性系数、城市扩展方向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6年来宿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扩展强度也进一步增强.1987—2013年,建设用地面积净增50.67km2,扩展速度为5.18%,扩展强度为1.63.城市空间格局由填充式逐渐向外延式转变(即由老城区向外延伸扩展),主要向南、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真实地刻画和揭示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趋势,利用HJ-CCD及 ETM遥感影像获得长沙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趋势指数,定量分析过去10年土地利用空间变化,预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工表面空间位置转移不频繁,未来变化趋势为强劲的涨势,扩张可能来自耕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系统性转入;耕地和林地的空间位置转移频繁;耕地的变化趋势为落势,未来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林地变化趋势为落势,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和草地,转化为人工表面的可能性更大;草地以净增加为主,来自未利用土地转入的可能性更大;未利用土地以净流失为主特征,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现有的城市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模式的现状出发,提出我国城市应该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采用精明增长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同时结合南平城市发展的现状,提出南平中心城区城市新一轮发展方向,实现南平城市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行为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进行分析。以三江平原宝清县为例,通过1954年 、1976年 、1986年和2000年四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和编码技术生成三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对研究区三个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扩张、新生、收缩、消亡和复生的图谱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时段耕地和城乡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除1954~1976年呈增加外,其他时段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1954~1976年耕地以新生为主,新生速率为每年8.77%;1976~2000年耕地以扩张为主。湿地和草地以退缩为主。人类大规模的开垦活动导致沼泽湿地与草地退缩与消失,从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土地利用生态界面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长春全民学习网站是遵照《长春市2010年民生行动计划》建设的、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的教育网页,它是长春数字化学习港的门户网站,它旨在为社会各级各类的求学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利用拉斯韦尔的5w理论对长春全民学习网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促进长春全民学习网成为有益于提高生活品质的终身学习平台,突出现代化网络的优势,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长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在定性描述贵州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对贵州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分形特点,基本呈分散分布.城市之间运输网络通达能力较低,结构还不完善且规模小,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并指出了贵州交通运输网发展滞后的原因和优化空间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消除由于时相差异造成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值的不可比性;用2km格网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表征土地利用格局,以中国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并呈增强态势、市区总体地表温度升高。各用地类型随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地表温度相互间差异变小,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的作用增强,水体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减弱,热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它的出现极大提高了遥感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能力.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准确分类是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提,高分辨遥感影像凭借其自身优势成为最重要的数据源.本研究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与特点、分类方法及其在城市专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回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的代表性方法及其在城市系统中提取建筑物、道路和绿地等专题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进展,最后指出高分辨遥感影像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对城市精细化规划与管理提出新挑战。明确城市空间结构划分,加强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图像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及路网数据,使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和语义信息挖掘方法,实现城市功能区的语义分类。对随机挑选的360处区块进行样本验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语义分区的精度达到87.5%。该方法受区域限制较少,对城市功能分区研究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利用程度4个方面阐释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北疆铁路沿线绿洲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 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对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东北振兴具有战略意义.从各市县相互作用角度,基于吉林中部城市群26个市县的多指标、时间距离和列车班次数据,运用熵权Topsis、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市县空间经济联系与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吉林中部城市群单极化发展突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反映由长春市区向四...  相似文献   

16.
城市扩展动态过程的模拟与预测可以为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传统的各种城市模型不能完整地表示城市动态过程的时空信息和时空关系,通常将空间抽象为均质平原或简单功能区,将时间作为一个变量纳入方程,缺乏对城市动态系统的直接模拟。细胞自动机 (Cellular Automat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本文将标准CA模型的四元组进行了扩展以满足GIS环境下的城市扩展动态模拟的要求,建立了土地持续利用动态模拟模型。运用此模型对包头市城市扩展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模拟和对未来 15年城市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视角出发,以问题为引导,探讨了城市体育空间分异的概念、理论依据、分类特征、驱动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等议题,关注如何通过城市体育空间的公平配置与高效供给,推进城市体育空间建设和优化的科学性。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空间分异是城市体育空间在自然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经过城市选择性更新与滤出、土地出让与住房制度变迁、城市扩张与房地产发展、体育产业化与商业化运营、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作用下产生的。它呈现出了资本化分异、人口分异、空间可达性分异、与城市空间结构契合性分异等特征。提出了行政规划制度化、用地政策公平导向性、供给方式差异化、供给主体多元化、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结构不仅影响区域设施空间布局,同时也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市A级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以唯一的5A级旅游景区天山大峡谷为中心,测算聚集维数以及基于乌鸦距离和乳牛距离的空间关联维数。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A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双分形特征,总体上呈现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中心向四周衰减较快,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多中心并存的格局;系统空间结构具有自组织优化趋势,各景区之间关联程度较高,但总体交通通达性一般,交通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据此提出多中心协同发展模式、大力打造主题式景区、开发精品自驾游路线等建议,形成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依据城市土地价格体系和地价空间分异规律,针对目前常用地价专题地图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土地等价线图,介绍了城市土地等价线图绘制的一般方法.在呼和浩特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绘制了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等价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就城市土地等价线图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