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暖回忆     
小时候不像现在,有自己的书柜,书柜里的书还琳琅满目。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几姐妹就只有学校里发的课本,还有学校统一订阅的《广东第二课堂》和爸爸买的屈指可数的少儿故事书,受父亲的影响,几姐妹都喜欢看书。课本和少儿故事书看了几遍,看多了有时觉得乏味;唯有《广东第二课堂》,每个月都换一本新的,让我们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2.
父亲     
《父亲》这篇短文里所写的都是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以至于作者当时都没有来得及在意过,就如我们日常的粗心那样。但正是这些小事,在父亲过世之后回忆起来,却是那样扣人心弦,突然变得珍贵而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在1947年7月1日答《艺知识》编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二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在创作《背影》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从先生的一番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只在真实”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唠叨进行曲     
自从读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脑海里总是闪现着“父亲”那蹒跚的背影,还有那袋蜜味芬芳的橘子。“父亲”那笨拙的脚步虽然有点滑稽可笑,可那却是父亲对儿子爱的丈量。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天地》2014,(6):15-15
我们的锐角网上,“暮鼓晨钟思念”同学说,今年过年时,她和父亲一起去他从前住过的老屋,在他的箱子里,翻出N本父亲中学时代无比钟爱的武侠小说,竟然还有一本当年的《中学生天地》!她说:“我顿时震惊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关注《背影》一文中的父爱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及其变化。作者在《背影》中通过对父亲生活的描写观照了自己的生活,而生活的不易让他更好地理解了父亲。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也是自己的背影,更是千万个父亲的背影。  相似文献   

8.
大鱼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把这部《大鱼》——讲述父子情深的美丽故事奉献给天下所有父亲。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先看一下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谈论《背影》的一段字:1928年.我家已搬至杨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人民政协报》1998.10.25)  相似文献   

10.
超越     
有些事情看似无法超越,其实早已超越。李进生一直想超越我,这是他写进作文里的。11岁那年,李进生成了我的同学,他父亲从部队转到地方,他们一家随他父亲从省城来到了我们县城。我对省城来的人一直比较羡慕,心里有些敬畏,但很快这种敬畏就消失了,因为我发现李进生并不能让我敬畏。最早是我们进行了一次珠算考试,我得了100分,他得了0分。虽然后来老师解释说,李进生原来的学校并没有开设珠算课,他一点基础也没有,成绩不理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家伙简直就是一个傻瓜。后来学校组织了一次作文竞赛。题目是《让我敬佩的一个人》,我们…  相似文献   

11.
书虫的故事     
我自小生长在军队大院里。每天早晨,听到的第一种声音就是军人的起床号。高音大喇叭里千篇一律的红色歌曲.震得人耳朵发麻。不过。周末总有电影看。电影就在大操场上放映,翻来覆去地放《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孩子们都戏称其为“老三战”)。另外,还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什么的,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面的跳芭蕾舞的“小天鹅”。  相似文献   

12.
章子怡     
《中学生读写(初中)》2006,(11):M0002-M0002
凭借在《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出色表演,章子怡成为名导演张艺谋继巩俐之后发掘的又一颗新星。在《我的父亲母亲》之后,章子怡先后在李安的《卧虎藏龙》、成龙的《尖峰时刻2》和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影片《艺妓回忆录》里出演主要角色,演技逐渐被国际影坛认可,如今的章子怡已经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国际影星。  相似文献   

13.
父爱     
古往今来,母爱曾被多少人歌颂、赞美。耳熟能详的就有高尔基的《母亲》,孟郊的《游子吟》。父亲如巍峨陡峭的泰山,母爱如涌动着的泉水,每一滴都流进我的心田,那样的舒服。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心永远那样高高在上,似乎高不可攀。  相似文献   

14.
西汉的酷吏,《史记》、《汉书》的《酷吏传》已有精彩描述,学术界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西汉的酷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西汉酷吏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他们多活动于京畿地区,尤其是京师所在的三辅地区。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论及。揭示西汉酷吏在京畿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西汉京畿制度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西汉酷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16.
四根羽毛     
《双语学习》2010,(11):16-17
你可能不知道,《四根羽毛》是根据1939年的一部经典之作重新摄制的一部电影,改编自A.E.W马森的小说。费弗沙姆是一名英军军官,他所在的部队要奔赴苏丹镇压穆斯林的一次叛乱,而他决定不随部队赴苏丹。为此.他的父亲(一位老兵)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未婚妻埃思尼(凯特·哈德森饰)唾弃他.  相似文献   

17.
15年前,我初踏校门,跟着当教师的父亲就读于那所贫穷落后的小学.那时的我年幼无知,课余时间常在父亲简陋的办公室里玩耍;而年轻的父亲——一位不甘平庸、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的小学教师,时常默默无闻地伏案写作.兢兢业业地备课、上课.在父亲的办公桌里,存放最多的就是《河南教育》,父亲几乎拥有每一期的《河南教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家里有三位老师,父亲、我,还有我大哥的女儿。在我们三个人的心里有个不谋而合的喜好——读《山东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着比较严格的等级规定。这种等级规定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死的称呼也是有较严格等级区分的,但是在古籍中具体使用时,我们发现又不十分严格。本文试图以《左传》一书为研究对象,探讨《左传》对于“死”类动词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我父亲喜欢书法,迄今在豫北一带,有很多人家的门匾、墓地的碑文,还有些桥梁上的铭文.都是我父亲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