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同样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也集中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语文能力及今后的文化修养。“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这语文味是学生朗朗的书声,是师生对字、词、句、篇的深入探究与理解.也是教师全情的投入。是课堂上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智慧的闪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  相似文献   

2.
魏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财富。本文拟就魏源经济思想中的农“本”商“末”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 (一) 在封建社会,所谓“本”是指农业,“末”是指手工业与商业。“本”“末”概念在战国既已形成。战国韩非子说:“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织组锦锈刻画为末者  相似文献   

3.
《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神明”何解?较有权威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云:“神明,指人的智慧。”北大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和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中册)均因袭前说:“神明,指智慧”。统编高中二册语文课本也据此注解为“精神和智慧”。诸家所以持相同的说法,原是有所本的,大约是依据梁启雄《荀子简释》的注解。他说:“《内经》:‘心者君之官,神明出焉。’《内经》所说的‘神明’是指心的精神,《荀子》所谓‘神明’是指心的睿智。”粗略一看,这样理解似可自圓其说;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上面种种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儒”是“伎艺”在身的“术士”。至于“术士”之“术”为何,后人有种种猜想:有的说是求雨之师,有的说是吹吹打打办婚丧喜事的人,还有的说是掌握“六艺”的人。这在《论语》中也可以找到佐证。在该书中,不少场合也将“道”释成伎艺。《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里的“道”,也是指伎艺。子夏的意思是:虽然学习小技艺,也可以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要想做远大的事业,就不行了,因此君子不这样做。这段话与孔子对于夏说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小人儒”者,即拘泥于“小道”者;所谓“君子儒”者,即“致远”者。这样一分析,就比较清楚了。一、孔子之前的“师”与“儒”是两股道上  相似文献   

5.
这里谈的“本色”,是对元杂剧评判时的用语,是从审美角度、戏剧批评的角度而言的。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里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先生所说的“本色”.是指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杂剧的创作特征,这特征即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个”剧中人的情态,突出了他的戏剧语言有独创性(自待伟词),个性化。关于戏曲“本色”的说法早就有了。明王骥德《曲律》:“当行本色之说,非始于元,亦非始于曲,盖本末严沧浪之说诗。”其实,“本色”的渊源更早,在刘概《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6.
拜读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总禁不住要对那位极“博学”、“正直”的寿老先生发点儿微辞:因为当童年的鲁迅满怀着希望去请教他“怪哉”一虫是怎么回事时,他那冷冰冰的三个字 “不知道”,实在是挫伤了一颗探求知识的稚嫩的心。 依作者推测,“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所以“不愿意说”,愚以为诸如“怪哉”之类的稗官野  相似文献   

7.
反“右”倾斗争是指1959年7月从庐山会议开始反对以彭德怀同志为代表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斗争,这是“大跃进”之后的又一次失误。本来,1958年底,中央和毛泽东已觉察了“大跃进和公社化中的一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纠正措施。如1958年11月初,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就针对公社化运动中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问题,提出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界限的必要性。他说,我国现在仍是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人民公社化仍是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狭隘的“道统观”是当前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痼疾。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一批因写了“阴暗面”、“消极思想”、“错误言论”等内容而被判低分的作文。南京金陵中学高三女生费滢滢,曾在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中获金奖,出版过多本散文集。但在2003年高考中,作文只得了25分,原因是“跑题”了。所谓“跑题”,就是没有论及话题。费滢滢的高考作文《人情与季节》,用四个中国传统节日来表现现代人因感情淡薄而忽视古代传统节日,因人情疏远而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肯定地说,费滢滢的作文完全在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之内,符合…  相似文献   

9.
浅谈“说课”□吴庆芳说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活动形式,是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学研究与改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所谓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说课者面对听者讲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小鹏 《河北教育》2008,(11):42-43
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陈述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说”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诸项。近几年来,“说课”这一教研形式已经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也是各地优质课比赛的重要内容。不过,“说课”不难,“说”好不易,想把课“说”精彩,得有“真招”。  相似文献   

11.
《<呐喊>自序》“到N进k学堂”的注释说:“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后一句不确。首先,从有关记叙看,“k学堂”应该是指矿路学堂,而不是水师学堂。课文写道:“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终于到N进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也就是说,在这所学堂里,他才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明,学到新鲜的科学知识。据鲁迅的《自叙传略》和《琐记》,他到N(南京)是先进了水师学堂(这可能是编者误注的原因所在),“做三班  相似文献   

12.
《拿来主义》中有这样的句子:(1)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中师课本把“大度”注为反语。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所谓“反语”,一般是指反其义而用之,无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  相似文献   

13.
“言”者,话也。话说得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叫“言近旨远”;说话夸张,超过了实际情况,谓“言过其实”。“言外之意”,是指没有在话里说出来的意思,这要靠听者去感悟。有则笑话,说的是南宋时有个叫张俊的奸臣,此人平日贪财好货,做尽坏事,由于官大势大,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宋高宗请大臣们喝酒,叫一班艺人来说笑取乐。其中一个艺人走上场来,说他用大钱(中  相似文献   

14.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呢?据老师解释:所谓“见异思迁”,就是说,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心。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做事三心二意,胡思乱想,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永恒的毅力,往往是“东山望见西山高,这山看见那山好。”也许有人会说——真是大惊小怪!“见异思迁”有什么不好? 没有什么不好?也罢,那就请听我给你说这样一个故事——张宝贝学艺。这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候的事儿。曾有个叫张宝贝的人,人们管他叫“不成事”。他这个人一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靠父母留下的家产过日子。一天他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东瞻瞻,西望望,真是目不暇接。他来到一个卖画的面前,见那个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幼年在绍兴就读于寿镜吾先生的私塾,私塾里挂着一块木制横匾,白底黑字,上书“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梁同书所写。梁同书原来写的是“三余书屋。”为什么取名“三余”呢?这是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他的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思是说冬季是农闲季节,可充分利用,晚上一天闲  相似文献   

16.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应该说,感情真挚是中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学生写作无视“真情实感”,为文矫揉造作,满纸假话、空话、大话,靠虚情、矫情、滥情为文。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可见抒发真情实感是为文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浇铸情真意切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兴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  相似文献   

18.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我”,教材是这样注释的:“美我,以我为美。”我认为这样注释是不正确的,这实际上是把“美我”当成了意动用法。我们知道,所谓形容词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说课”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是世纪之交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度地重视“说话”,科学地设计“说课”,认真地组织“说课”,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不揣冒味,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向广大同仁请教。一、“说课”的内涵及种类1.“说课”的内涵。所谓“说课”,就是说课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课的解说或是对别人的课的评说。它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的特定的场合,说课者在课前或课后,面对听课者解说自己所执教课文或是课后评说被听课者所执教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20.
书与“输”     
广西某市一家经营服装的商场禁止携带图书者入内,而商场的一负责人竟说此举是他们的所谓经营“理念”的有形体现,意即他们不想“输”。开业后一个上午,一位男青年从该市书城买了书后,到街对面新开的这家服装商场购物。在大门处,保安人员见其携带着书,指了指“携书者不准入内”的红色牌子将其拒之门外。这个男青年对此很不理解,于是双方发生争执直至斗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