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泽钦 《教学考试》2023,(49):64-67
<正>自2021年广东卷物理自主命题以来,经历了两年过渡期,迎来了新课标新教材下的首年命题。如何立足新课标新教材,落实高考改革的“四层”“四翼”,来实现高考评价体系所要求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以2023年高考广东卷物理第11题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启示以期为新时期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本文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四章第四节明确提出的高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1个实验内容,再对比旧课标(2003年版)选出了如下几个不同的实验见表1。表中实验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比旧课标,新课标的实验内容为新增或实验内容的表述要求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部分的“实验探究”主题分析,对2022年版《课标》实验教学变革进行了探讨:比较了2022年版《课标》和2011年版《课标》的学生必做实验,分析必做实验内容的变化对教学的影响,反映了2022年版《课标》对“教什么”问题的回答;探讨了核心素养对学业要求的统领作用,分析了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育人功能的侧重点,并以案例的方式给出具体实验学业要求的分析范式,反映了2022年版《课标》对“教到什么程度”问题的回答;根据教学建议分析了2022年版《课标》给出的实验教学建议和案例,挖掘了2022年版《课标》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反映了2022年版《课标》对“怎么教”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从实验地位升级、实验数量增加、实验要求变化、实验目标、增加教学提示等方面对比、分析了2011年版新课标和2022年版新修订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中学生必做实验的变化。梳理这些变化,并揣摩这些变化的意图和可能带来的变化,对夯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挥实验独特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丰富育人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初正式颁布。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更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体现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加强对评价改革的引导。本文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炼、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结构调整、学生必做实验要求及学业质量水平探索四个方面进行了要点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21年部分高考创新实验题的分析,总结了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创新的四种典型思维.依据2021年部分高考创新实验题的分析以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的四个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基于观察与实验的一门基础性科学,实验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始终围绕能力培养,并针对不同学习阶段提出了渐进式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完成以物理实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首先需要建立实践导向的实验能力框架,以此来指导教学和评价的开展与改进...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标准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对于教材编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想深入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需从其后蕴藏的课标要求入手.本文通过对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3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关"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一节...  相似文献   

8.
<正>(接2018年第10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旧课标")为基础,在整体课程模块建构中,凝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本文重点介绍新课标必修模块在内容要求上如何以旧课标为基础进行统整与重构,并为新课标必修模块探索议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二、课标解读课标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修改和变化以外,2011年版新课标更多地在于坚持和强化实验稿课标的精神和实质。本文从另外一个视角对2011版新课标如何坚持和强化实验稿课标的精神和实质作了几点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新课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