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1982年第11期《诗刊》,在发表吴奔星先生(1913—2004)的新诗《别》时,签发这首诗的诗人邵燕祥先生在致吴先生的信中说:“想不到老先生能有此清词丽句。”这是吴先生的熟悉者,对《别》的印象。原与吴先生不熟悉者如诗人田永昌先生,阅《别》后见到吴先生时的印象,是感到“很难将那些年轻的诗(指《别》等)和前面的(老)人挂起钩来”。显示了老诗人与流于笔端的“清词丽句”的“年轻的诗”之间的巨大反差。年届古稀而能有此看似委婉动人的“言情说爱、倾诉相思”之诗者,古往今来,究属罕见。那它会不会是一首李商隐式的、名为相思实乃咏史的诗作…  相似文献   

2.
一1982年第11期《诗刊》,在发表吴奔星先生(1913—2004)的新诗《别》时,签发这首诗的诗人邵燕祥先生在致吴先生的信中说:“想不到老先生能有此清词丽句。”这是吴先生的熟悉者,对《别》的印象。原与吴先生不熟悉者如诗人田永昌先生,阅《别》后见到吴先生时的印象,是感到“很难将那些年轻的诗(指《别》等)和前面的(老)人挂起钩来”。显示了老诗人与流于笔端的“清词丽句”的“年轻的诗”之间的巨大反差。年届古稀而能有此看似委婉动人的“言情说爱、倾诉相思”之诗者,古往今来,究属罕见。那它会不会是一首李商隐式的、名为相思实乃咏史的诗作…  相似文献   

3.
波德莱尔的《情侣的死亡》是一首具有奇异美以及和谐音乐性的十四行诗,爱与死亡是此诗的两大主题。诗中的"爱"具有双重性——既是肉体上的又是精神上的,既是对情人的又是对诗歌的。"死亡"则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道路,是理想和永恒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一 “五四”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国诗坛带来了继往开来的变化。它打破了旧的传统诗歌形式,挣脱文言的束缚,创作出现白话诗,“体现了借着外来的启悟而与旧影响的疏离。”西方的十四行诗便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传入我国。第一个把西方十四行诗介绍到我国的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译过多首十四行诗,叫“商籁体”,并用汉语试作了十四行诗。他早在1921年5月写的《爱的风波》,就是他的十四行诗的处女作。这首诗后来收入《红烛》时改为《风波》,诗的形式比较整齐,每行大致都是十个单音字,四或五个音步,但内在节奏还不够明朗上口。然而它确实起了先河的作用。他自己说:“我作《爱的风波》,在想也用这种体式,但我的试验是个失败。恐怕一半因为我的力量不够,一半因为我诗里的意思较  相似文献   

5.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曾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而正是由于他的一些短诗,他才为当代大多数读者所认识。《明亮的星》是济慈十四行诗的代表作,是英国悲剧诗人济慈在身患鲍症,情知将不久于人世这一背景下所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诗人希望永生,更渴望不朽的诗名。诗人对诗歌、生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眷恋让人动容。诗中所流露出来的诗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使我们认识到济慈远不比传说中那样脆弱。该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此诗是济慈的代表之作,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本诗充分说明了济慈对各种感观的调动能力。诗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生动的意象,如:“明亮的星”、“流动的水”,“雪”、“爱人的酥胸.”等等。这首诗共有七点精妙之处。正是他对这些独特的写作手法的把握才使他无愧于“文艺复兴时期旗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渊明诗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这一方面赏析了《饮酒》诗。对《饮酒》组诗思想性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抒发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愤;表达出对黑暗现实和颓靡世风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7.
《断章》是一首精简的短诗名作,由于这首诗的精炼和含蓄,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首诗的释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义着重表现在后两行诗中的“装饰”词上,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1]。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对《旧元夜遐思》一诗情境(A爱B,B爱A)的拓展,甚至是反拔,B爱C,而A爱B;B想念C,而A想念B。诗人也许想说:诚然我很爱她,可是,如果她爱的是别人呢?这就把诗人在爱情上持‘矜持‘态度的原因,无意识地透露出来了。[2]还有人认为“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的‘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33-134
托马斯·怀亚特是把十四行诗这种诗歌形式引入英国诗坛的第一人。他的十四行诗大多取材于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的精髓。他的著名诗歌《别了,爱》充分体现了皮特拉克十四行诗的写作风格,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写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对托马斯·怀亚特的这首诗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析,以期寻找它所体现的英国诗歌的时代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威廉·莎士比亚与兰斯特·休斯两位诗人既处于不同时代又位于不同国度,作品风格迥然不同,他们的作品《十四行诗第一百四十八首》与《自由列车》之间的不同之处亦显而易见。但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为两首诗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性。笔者从叙述视角、背景、主题、人物、思路发展、基调、结构与韵律等方面比较和对比两首诗,研究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两首诗进行深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现行人教社编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选入了陶渊明的两首诗——《归田园居》和《饮酒》。《归田园居》一组共五首,这里所选是第一首。这组诗写出彭泽令归隐之初,抒发农耕的欣喜。《饮酒》一组共十首,这里所选是第五首。这组诗写于归隐后的十二年,诗中透出对时势和身世的感慨。作为中国的高中生,借此一窥古诗海中“隐逸诗”、“田园诗”祖师的风采是很有必要的。但文中的一幅插图令人遗憾。图欲画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人形象。只见诗  相似文献   

11.
王维在凉州创作了六首诗,《双黄鹊歌送别》、《凉州郊外游望》、《使至塞上》、《出塞作》、《凉州赛神》和《灵云池送从弟》。其中《双黄鹊歌送别》与《出塞作》两首诗,人们对它们的解说,颇多异词。对此,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提到中国儿童歌曲,没有一首比《卖报歌》流传更广的了。不少两鬓斑白的老人童年时都曾唱过这首歌,并且永生不忘。小学生、初中生、甚至带稚气的幼儿,也都喜欢唱这首歌。那这首歌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呢?《卖报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于1933年创作的。聂耳特别爱孩子,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的37首歌曲中,有6首是为儿童写的,占了他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除了《卖报歌》以外,另5首儿童歌曲的曲名是:《小野猫》、《牧羊女》、《雪花飞》、《小工人》和《卖报之声》。《卖报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所有的诗歌中<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最有名的两个诗集,呈现出由"两种对立状态"组成的世界.<小黑孩>是<天真之歌>中的一首,讲述了一个非裔美国人,也是这首诗的讲述者,回忆在他孩提时代,母亲曾经告诉他关于爱和平等的事情.小男孩的童年梦想就是所有的人将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平等平等的爱,然后享受生活快乐.爱和平等正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朱湘的新诗主要收入四个集子,即《夏天》(1925年)、《草莽集》(1927年)、《石门集》(1934年)、《永言集》(1936年)。其中《永言集》收入了其它三集以外的诗作,不是朱湘某一新诗创作阶段的结集,而其它三个集子分别代表了朱湘新诗创作的三个不同时期。《石门集》中有朱湘英体十四行诗17首,意体十四行诗54首。这些十四行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看,都代表了十四行诗移植到中国的重要实绩。这些诗创作时间约在1930年到1933年间,虽然《石门集》在诗人死后半年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宋敏求所编《孟东野诗集》是今天所见一切孟郊诗集的祖本,其存疑诗亦复不少。其与聂夷中重出诗中,《劝酒》“白日无定影”和《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二首》其二“日往复不见”两首,作聂夷中诗为是;其《怀南岳隐士二首》为僧贯休所作的可能性更大;《感怀八首》所述多有与孟郊生平不合处,其二、其六当为孟云卿之诗;与顾况重出的《婵娟篇》,却不可轻易否定,它可能是孟郊早年受吴中诗派影响,学习吴楚民歌的结果;《读张碧集》虽非孟郊所作,但孟郊推尊李白、主张风雅的一贯主张并不会因此而坍塌。目前辑补的孟郊诗只有《望远曲》与《观音岩》两首较为可信。孟郊共有组诗28题155首,宋敏求《孟东野诗集·后序》云得孟郊诗“五百一十一篇”,可今天所见各本均不足此数,原因很可能在于组诗的拆分计数上。  相似文献   

17.
王红 《教学随笔》2013,(16):137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诗歌《羔羊》(The Lamb)与《老虎》(The Tiger)分别出自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首诗都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所持的不同的态度。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布莱克的思想产生了巨变,从幻想"天真世界"的欢乐到面对"经验世界"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吴奔星的旧诗具有含蓄与明朗兼容并蓄的风格特征,他的含蓄诗风借助意境的情景交融传达诗性的生命体验,以联想与想象为特征的虚实美学融入浓烈的乡土情结,通过立象尽意演绎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而他的诗中在自然情怀的抒发和爽朗幽默的个性塑造方面则体现了吴奔星旧诗的明朗诗风。吴奔星的旧诗是他的“诗学是情学观”的诗学理论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9.
《北方图腾》是我省著名诗人朱雷的一组图腾诗,创作于1985年,发表于1986年2月号《作家》杂志上,同年2月号《诗选刊》配以点评于头题转载。组诗以其选材的独特、风格的别具一格,立即引起诗界的关注和不小的反响:称赞者有之,追随者有之,也有一些质疑者和观望者。《北方图腾》的创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