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漠视和"主客体二分"的思维范式的束缚.主体间性理论以其崭新的语境和独特的视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可行的路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在线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灌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灌输"永远不可或缺,关键是以何种方式有效地实现灌输."主体间性"理论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拓展,为灌输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角与强有力的理论"器具".传统灌输教育由于单一主体化模式的凸显、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淡化、教育模式与"生活"的疏离,存在着明显的"主体间性"缺失.以主体间性为视阈观照灌输教育,应在"平等性"中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在"互动性"中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创造性,在"实践性"中解决受教育者的现实难题,不断增强灌输的渗透性和贴近度,使灌输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困境,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表现出逆反心理、在实践上难以将"知"转化为"行",这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大学生的功利心渐强、官员贪污腐败导致大学生的政治热情低落、东西方文化碰撞导致大学生文化迷失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导致其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在新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定的目标,因此,必须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心理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心理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所设计和建构起来的包含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操作方法和环节、师生关系、方法策略等方面的综合性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保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此"三贴近"为突破口,将实际工作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文章着重探讨了社会实践和情感交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受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关系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体作用发挥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应通过转变观念、改善关系、创新模式和优化环境等措施,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提出后,已经运用到很多学科中去.以往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过很大成绩,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及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这种"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被更为合理的"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取代.倡导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和人文关怀的"交往式"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成为消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惑的手术刀.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扬弃,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改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主体性内涵和当代价值出发,探讨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科学把握"主体——主体"双向的互动交往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与时俱进的主体性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大学生主体呈现出愈益丰富的内涵和类型.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重视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评价机制建设,在大学生工作体系创新中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观进行了重构,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对象化活动转向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为主体,彼此结成主体际关系,因此,主体间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从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应着力于双主体之间"互识"和"共识"的构建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反思高校在疫情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理论任务.疫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又不同于以往的、一般形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它借助疫情的特殊性实现了对网内、网外关系的超越.它也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网络翻版,而是将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行化趋势、教育主体从灌输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换推到了顶点.它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抓住了"00后"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但将隐性的"隐"替换为了引导的"引".因此,疫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师作为彻底的引导者的一次全方位启发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由于长期灌输式地教育,缺少体验感悟过程,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疏离状况。"移动课堂法"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突破和创新,对促进新常态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实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主体式灌输”转向“选择性激活”的实践教育模式.恰当的教育途径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规范化,而且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概括经验,从而变成连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对提升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它对建立由理论基础、组织网络、责任主体建设和教育方法建设构成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观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情感性、针对性、主体一主导性、情趣适度性等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尝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提供了情感化实践教学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并在助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转向.高校以学工成长发展联合阵线、大学生社区挂职和志愿服务为实践教育形式,创建虚拟环境中的二元主体双向互动模式、双重环体中的多维主体双向互动模式和现代公民文化环境中的结构性互动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次江 《文教资料》2010,(16):202-203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社会进入转型期,大学生主体转变为"80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时如何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注重其工具价值,而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有所忽视.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将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大学生目标定位价值的体现.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性与能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承载价值的彰显;大学生对教育方法的认同或选取又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教育方法的实践价值;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凸显,更使其形成了教育过程的自育价值.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参与,则最终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为此,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范式、主体定位和实践指向层面,尽快实现主导范式的人学转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9.
90后大学生当下的网络交流模式呈现出五大特征,这不仅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我们要根据"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型网络社区在我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这一新领域的新的教育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上都存在极大的优势.在教育形式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新颖,更富有质感,增加了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在教育模式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民主性.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是哲学基础,因此,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既要充分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又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良体系,二者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