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静 《大观周刊》2011,(35):154-154
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是,长期以来,一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活动的进行,致使学生害怕写作,不会写作。  相似文献   

2.
胡青霞 《大观周刊》2012,(18):215-215
什么是写作?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适应时代的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梅 《新闻世界》2012,(4):239-240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过程,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甘建红 《大观周刊》2012,(39):313-313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广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思路,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大大增强,新的《普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书面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苏兆贤 《大观周刊》2011,(23):265-26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体现,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其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魏建华 《大观周刊》2012,(14):214-214
写作,即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作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李明英 《大观周刊》2012,(41):370-370
一、从定位与价值中感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施蛰存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改》中也提到“语文教育就是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8.
李惠敏 《大观周刊》2012,(19):215-216
《语文标准课程》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个性表达,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习作应关注现实,注重交流。要让孩子爱上习作,会写作文,就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从阅读和小练笔上都要有所积累,因此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9.
吴德山 《大观周刊》2012,(50):251-251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现实中.一提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痛,觉得此事太难了,而老师对此亦往往感到有些棘手。学生作文没少写.教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会写作。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针对这种现况.教师应该怎样使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10.
徐国胜 《大观周刊》2012,(32):275-275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分。我们知道,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表达能力最丰富、也是音乐性最强的语言之一。它对我们广播人来讲,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取之不竭的宝藏。充分的认识汉语的音乐性,不仅可以提高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的认识层次和审美层次,更对我们广播文稿的写作实践有着现实的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日浏览一本写作小册子,对其中的一段引文兴味甚浓,以至觉得只此一段的精义,似乎超过了整本书。借花献佛,摘录于此: 1967年,奥地利哲学科学家波普尔发表了题为“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的演说,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世界1·2·3”理论。他把宇宙分为三个世界:  相似文献   

13.
编辑审选活动的地位及认识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阎西林 《编辑学报》2003,15(6):395-396
审选活动是编辑工作中最基本、最实质性的活动。编辑审选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价值认识”。与作者在研究问题、进行写作中的“事实认识”相比较,它具有不同的认识特征。通过研究编辑审选活动中的认识特征,以及价值认识在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中介性质,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写作中的模糊语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写作具有产生、贮存、交流、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信息的社会功能,它相对于应用文写作,特别是文学写作来说,具有以科学性为生命,进行逻辑思维,讲究真实、准确、简明和规范的特点。然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所有类型的写作又具有共性,即它们都是人们以语言为工具、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过程的思维活动的书面表达形式。因而,在科技写作中,与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一样,也广泛地使用着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5.
《巴黎评论·作家评论》中的作家访谈,堪称世界文学巅峰的对话.书中深入探析作家的写作世界,了解作家的写作历程、学习作家的卓越创作思维,是一部浓缩了杰出作家真实创作经历的图书,它对作家创作过程进行的独特解析与真实展示,值得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16.
从事散文写作,和写作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也要在思想、生活、技巧三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加强生活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改进自己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段。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篇优秀散文作品的完成,主要在于作者在这三个方面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这里,我围绕这三个方面,结合散文创作的特点,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覃一 《新闻采编》2000,(6):15-15
新闻写作,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思维成果文字化、文章化,写作中的“知”与“行”既是一个思维创作的过程,又是一个矛盾的转化、解决过程。“知”是写作的基础,“行”是写作的最终目的,写作中遇到的知之不多和知却不善表达就是“知”与“行”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因此,要解决表达不准确而造成失误的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写作中“知”与“行”,这样,才能使认识成果清晰地、条理地用文笔的形式表现出来。 “知”是写作的基础。这里所谓的“知”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外物的认识,二是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范长江说过一句激昂的话:“广博的知识,丰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写作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礼 《图书馆论坛》2003,23(6):100-102
在首先提出倡导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写作道德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写作认识、写作作风、写作技能、写作态度、写作意识、写作精神六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写作道德的内容,并提出了提高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写作道德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巫莹 《青年记者》2008,(8):79-80
人物通讯和以人物为写作对象的,己叙文(文中简称人物记叙文)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记叙性文体,两者有诸多共同点,如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都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强调细节制胜、都强调文章有感染力等。但是,两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搜集素材的方式、情感表达、作者的角色以及写作时机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节目形态不同于报纸、广播等媒介,而电视新闻的写作与其它媒体的新闻写作更具有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才使得电视新闻更直观、更容易让人接受、理解。本文通过电视新闻写作中的一些要领,帮助我们的记者,特别是刚涉入电视传媒的记者对电视新闻写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的电视新闻更具可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