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任整个博物馆活动中,宣教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过去,大家常常把宣教工作比作博物馆的窗口,认为它是博物馆联系观众的桥梁和纽带,鉴于近年来博物馆宣教工作份量不断加重,作用不断加大,甚至有的人根据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三大性质推论,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观众参观博物馆也是在参观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参观动机是推动观众进行参观的直接原因,它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起到了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而且它直接影响参观活动的效果,因而研究和分析观众的参观动机,并试图寻求应对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博物馆而言,宣教和陈列工作对观众的参观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宣教作为博物馆形象的第一窗口,是影响观众参观动机中外部诱因的第一要素,只有明晰观众的参观动机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宣教工作富有生命力,实现馆方同参观者双赢的目的,进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红 《博物馆研究》2006,(3):89-91,75
宣传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精神产品能否发挥社会效果,关键在于宣传教育。特别是在不断强化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今天,宣教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支素质好、觉悟高、水平过硬的宣教队伍,是得到观众认可、博物馆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笔者通过在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宣教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特点是头绪多、可变性因素集中、事情琐碎而庞杂,它的主要任务是以陈列藏品为依据,采用各种方式对观众进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讲解,帮助观众理解陈列内容。如何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减少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宣教工作质量,给当今博物馆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给博物馆宣教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之如虎添翼,更有效率地为观众服务。其中触摸屏技术,便是博物馆采用现代化技术的一项重要成果。  一、触摸屏技术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作用  触摸屏系统在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5.
宣教工作在博物馆的展览开放乃至整体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做好博物馆的宣教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应有作用,达到其预期的教育目的,都离不开必要的宣教手段,那么什么是博物馆的宣教手段呢?从浅显的层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极其简单并无需探讨的问题,在一般人看来博物馆的宣教手段无非就是展出、讲解或讲座等,正是由于对这一问题的简单化理解,导致博物馆的宣教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往往陷入某种困境。这里所说的宣教手段是指贯穿于陈列展览、组织观众、宣传  相似文献   

6.
吴玲 《博物馆研究》2009,(3):92-93,91
博物馆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性文化教育机构,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并且相得益彰。因此,宣传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宣教功能是博物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博物馆宣教功能的发挥主要靠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来实现。因为经过艺术设计和装饰的陈列,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与社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在当今社会和经济迅猛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下,博物馆的宣教工作应随形势而有所变化,这种转变的前提就是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加强藏品研究,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博物物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中心环节。因此,当前把加强藏品研究,提到博物馆的重要议事日程是当务之急。加强藏品研究,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博物馆宣教工作包括两个重心:对内的宣教讲解人员培训与对外的宣教活动拓展,二者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共生关系。"对话教育"理念的导入,将对博物馆宣教人员的培训提升及开展相关社会活动,提供有效借鉴,带来全新启示,产生积极影响。教育是远效的,一切为了明天,而行动应是果断的,改变就在当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历时四年的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新型宣教服务体系的建设。新体系以人性化服务为原则,通过换位思考,从公众角度去设定服务环节,努力为公众提供既舒适又有亲和力的服务,创造能够激发观众热情参与的情感氛围;新型宣教服务工作要求博物馆放下其高高在上的"架子",把"教育"公众,变为"服务"公众;根据新增服务功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研究宣教服务的管理、培训和工作模式以及用人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方法和工作内容的创新,形成一套完备的包括应急(危机)处理机制在内的新型宣教服务管理方案。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手段,从而实现博物馆事业的精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展品是科技馆科学教育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辅导不仅将展品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且实现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效果,是目前我国科技馆提升展览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对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为什么要进行展品辅导、需要什么样的展品辅导等问题,提出了通过串联辅导将分散孤立的展品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而探讨进行展品串联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essay addresses the pioneering work of Victor D’Amico, the first director of education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and an influential art educator. During his tenure at MoMA, D’Amico explored the role of museums in developing creativity through direct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larger social implications of art museum education. Victor D’Amico led the Education Project at MoMA, which began as a part‐time school partnership program in 1937. By the time he retired in 1969, he ha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leader in the field of art museum education. Yet today his influence is little known and seldom discussed. This essay focuses on two important programs he developed at MoMA: his most widely acclaimed and influential program, the Children’s Art Carnival (1942‐1969), and the groundbreaking art education television series Through the Enchanted Gate (1952‐1953).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展品与博物馆教育的关系,提出展品是博物馆教育的基础、展品的教育功能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加以体现、基于展品的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等其它教育的最大特色之一等观点,并围绕以上观点结合英国、爱尔兰、台湾等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实例进行论证,探讨了博物馆日常教育活动与展品相结合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丽宏 《大观周刊》2012,(32):300-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在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由教到学”的哲学转向延伸至博物馆领域。随着关于博物馆学习的讨论日益丰富,观众在博物馆中的行为始终无法绕开学习这一因素成为学界共识。《博物馆学习:作为促进工具的理论与研究》一书从理论出发,对相关的学习理论进行阐述,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实践相结合,试图架起研究人员和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桥梁,从心理学、社会学、 哲学、人类学等视角开展跨学科研究。本书资料丰富,理论介绍全面,可为我国开展博物馆教育和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如博物馆分众类别研究和学习环境如何分众化的启示,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使我们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开展更多聚焦事物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群体是青少年学生。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长效发展良性机制的前提。本文通过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博物馆教育需求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博物馆在馆校结合开发青少年教育项目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关注具体科学知识转向关注核心科学概念,是科技馆展教活动必须实现的转变。科学方法教育就是核心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科技馆教育活动以及馆校结合的课程中,知识领域的课程及活动占绝大多数,科学探究、科学方法方面的内容较少,受众们在掌握具体知识的同时,对科学家如何应用科学思维一步步探究、受挫、转换方法、获得成功的过程了解不够透彻。本文从科学方法的定义、普及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具体实例论证在科技馆展教活动中加入科学方法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并就要注意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博物馆为提升全民素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馆员在教育活动设计或者展览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观众的参观需求以及参观偏好。因此,为了体现“以观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作者从“观众”的视角,对一次博物馆的参观体验进行观察和反思。本次探索发现,由于观众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面对同一件展品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种差异性提醒博物馆馆员在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观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偏好。并且,这种参观视角的多样性也为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场馆是家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场域,而家庭也被列为场馆教育的核心面向。针对场馆究竟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问题,本研究从场馆教育者的专业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和加拿大场馆开展家庭教育的情况,寻求跨文化的经验借鉴。通过对场馆的教育理解和期待、家庭与场馆的教育动机以及家庭行为与场馆支持三个方面的深度比较,研究显示中加场馆开展家庭教育的特点各有侧重。无论优势,还是缺陷,都有共识和差异。在取长补短的意义上,我国场馆和家庭分别获得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