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应该包含相互递进的三个层次:一是结果层次;二是能力层次;三是化层次。创建优质的学校化,是提供“优质教育”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学校化不单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发展的潜能、趋势和自我更新的机制。优质学校化的创建,应该是学校化的整体优化。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实现学校化的优化:一是从学校化“分支群体”的维度,即校长化、教师化、学生化、行政人员化、班级化的优化;二是从学校化自身的“静态结构”维度,即精神化、制度化、物质化的优化;三是从学校化的“动态结构”维度,即学校化的水平、持续发展潜能、创新能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四、如何创建优质的学校文化创建优质的学校文化是一个校本化的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也没有一个万全的良方,但应该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策略。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之见。(一)从学校文化整体出发进行局部建构创建优质学校文化,其目的应是实现学校文化的整体优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实现学校文化的整体优化:一是从学校文化的“分支群体”维度,即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行政人员文化、班级文化等;二是从学校文化自身的“静态结构”维度,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三是从学校文化的“动态结构”维度,即学校…  相似文献   

3.
实现优质教育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从不规范的学校到规范的学校;第二个层面是成为一所有吸引力的学校;第三个层面是从有吸引力的学校到有创新性的学校。这三类学校是不同意义的优质教育,我们社会都需要,它们是不同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戴军 《今日教育》2008,(6):20-21
学校在城乡教育统筹中,是构建均衡、公平、优质教育,培养学生,成就教师的基本承载主体。建设优质学校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这种优质有别于传统的以学校硬件的优劣、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的优质,而是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个性彰显三个维度来打造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优质学校。北碚正是借助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创建市级示范性特色中小学校、实施“C—R北碚模式”等机遇,来建没优质学校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学校优质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利用信息化助推乡村学校优质发展是符合教育现代化诉求的战略举措。通过VRIO模型,从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组织四个维度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四个针对性策略,即V策略:打破资源限制壁垒,促进乡村学校适切化发展,加强信息化与教师队伍深度融合,构建“已需整合”机制,促进乡村学校优质发展;R策略:发掘乡村学校乡土优势,推动特色化发展;I策略:重视乡土文化亮点,构建“两化”结合新生态、新技术赋能乡村教师创新,提升其创新能力;O策略:协调乡村学校组织体系,打造和谐运行空间。  相似文献   

6.
“优质学校”建设是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推进中小学“优质学校”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受教育者整体和数量上讲,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从受教育者个体和质量上讲,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积极创建“优质学校”,才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是从关注学校局部工作到注重学校的整体特色风貌,是学校从变革的初步阶段转型为成熟阶段.学校文化是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核心,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共性,体现了学校的共同育人价值观,也展现了学校的独特性.从学校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出发可构建学校特色结构——精神风貌、运行管理制度和物质活动,将隐性的学校文化转化为显性的指标,有利于学校厘清学校特色的层次及关系,为学校特色建设的自主实施、评估、调整打下基础.学校文化的建构过程就是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学校应当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沿"顶层设计—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经验提炼—特色学校"这两条路径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实践.  相似文献   

8.
学校生活的主体是学校人,即老师和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内容是文化知识的交流传递和个体精神的生长生成。优质学校生活最基本的层面是学校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积极交流、共同分享。优质学校生活的更高目标则是学校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学校人积极向上的生存状态,以及学校活动中创造性的文化知识生活。那么,如何打造优质的学校生活呢?办学理念:学校优质生活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入口处留下校训“:你们到这里来的惟一目的就是学会过有目的的生活。”美国亚特兰大城附近的布鲁克伍德小学的校长汤姆·巴特勒这样说“:在我…  相似文献   

9.
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工作宗旨、发展基础、育人目标、社会意识、评价方式、师生关系、人环境、教育策略、发展条件等十个方面,提出了优质学校教育应该具备的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学习型学校、发展个性、开放办学、发展性评价、师生合作、校园化、辨证施教、研究性教育等十大现代特征,并且分别从概念内涵、问题提出的背景及实现途径等三个方面出发,初步探讨了创建优质学校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市布心小学为个案,通过对学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配制改革实践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一、人尽其才,为学校优质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二、物尽其用,为学校优质发展提供充足的物力资源;三、财尽其效,为学校优质发展提供合理的财力资源;四、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五、善于开发、充分利用各类隐性资源:六、学校通过发展规划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整体化、有序化和制度化;七、建设具有活力的管理机制,追求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八、学校要真正树立效益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