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我概念与品牌个性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强  毛雨  白璇  曾峥 《软科学》2008,22(6):38-41
研究了不同类别商品的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具有外显性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理想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而具有内隐消费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现实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企业不仅要深刻认识品牌个性塑造的重要性,还要将品牌个性的塑造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相结合,对于能够实现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的品牌象征意义要进行识别、塑造并强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外大量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的总结,对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从自我概念、享乐与抑制冲突和认知价值差异的心理机制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现场激励和企业经营策略调整上如何对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驱动城市餐饮食物消费的重要动力,然而旅游城市食物浪费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探究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本文构建了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消费与浪费模型,利用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旅游城市159家餐饮企业2293份消费者餐桌食物浪费现场调研一手数据,实证分析了旅游城市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特征,尤其是旅游者和非旅游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餐饮消费者每餐人均浪费量为79.52g。从消费者类型分析,旅游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96.54g)高于非旅游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73.79g);从就餐原因看,当就餐原因为朋友聚餐时相比其余就餐原因容易造成更高的食物浪费量;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是影响其食物浪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受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对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即随着教育水平和年龄的增加,消费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另外,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容易产生食物浪费行为,不同消费时间、不同就餐频率群体的食物浪费同样呈现出显著差异。减少餐饮食物浪费,倡导低碳、绿色和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政府、餐饮企业、消费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行动。  相似文献   

4.
不同区域类型低碳消费行为模式及引导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4种不同区域类型低碳消费行为模式和应当采取的引导策略。研究表明:关注区域具有低碳区域高碳消费的行为特征,引导策略应从思想教育和行为能力两方面进行;困难区域正经历由高碳向低碳消费行为模式的转变,引导策略应由政府引路、企业主导、消费者参与;挑战区域消费者低碳行为的不确定性,需要从政策、法律和社会风气方面引导;理想区域已走向低碳消费,要从低碳产品供给和低碳文化建设方面给予固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信息来源、类型、具体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消费者行为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消费者行为研究要有正确的认识;研究方法本身的科学性;消费者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容  唐小我  王俭 《科研管理》2011,32(12):26-32
电信业资费套餐的发展历程,很好地体现了模块化的服务创新产品设计思想的变迁。对消费者需求行为的研究成为电信服务产品设计研究的重点。但国内电信业消费行为研究的缺乏却使得运营商进行产品设计时缺乏这方面的理论指导。本文根据电信业的消费特点,研究了资费产品设计中各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费中各定价要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不同,在进行电信业服务创新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消费者偏好和多业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洪革  佟立志  井月  陈丹 《软科学》2013,27(1):74-79
利用哈尔滨市952个城市居民样本数据,选择13个因素作为识别生态消费行为的基础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考察消费者行为的维度结构,结果表明生态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不仅关注环境,而且还关注消费对自身的影响;根据不同个体的消费习惯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差异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总样本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坚定型生态消费者、主流型生态消费者、偶尔型生态消费者和非生态消费者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和环境价值观、心理学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生态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异质性偏好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消费者行为的传统研究是建立在"代表者行为"假设基础上的。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消费者偏好是同质的。但这与现实不符。为了能更准确地刻画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偏好,本研究根据 Jorgenson(1982)的异质性消费加总理论,建立了中国的异质性偏好消费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人口特征的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营销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今天,谁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谁就最有可能获得成功。迄今为止,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者行为做了细分。本文试图借助于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因与外因,并在参照国内外学者对消费者消费行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细分,从而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我概念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健康的自我概念会对大学生心理、行为产生正面影响.自我概念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直接关系,应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情智协调、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倾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不健康行为。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类型;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介绍了国外消费教育;最后明确了我国高校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行为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还受到消费者价值观的影响.而且这是一种内生的、根本性的影响。因此,价值观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已经成为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管理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价值观、价值观测量、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和价值观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读者呈现了这方面研究的理论演进过程和重要成果。从而揭示了价值观在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中国当代消费者行为出发,在华东地区进行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奥运赞助营销的效果。实证结果说明中国企业在制定奥运赞助策略时要考虑中国当代消费者行为的特点,中国境内企业推行奥运赞助策略对于"消费者忠诚度"和"企业形象"可能会有显著提升,尤其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较大,奥运赞助对于"消费者感知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在线消费者网络,基于消费者网络的产品扩散、电商变革等方面对在线消费者网络驱动下的产品扩散研究进行述评。认为未来研究应关注消费者网络产品扩散的影响因素,新兴模式及中国情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网络行为涌现及供应链协调,以及考虑消费者网络效应下的平台间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丽明 《科技广场》2012,(2):156-159
电子商务市场与传统实体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导致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网络零售商不得不重新寻找适合网络销售的营销策略和营销工具。不同的网络营销策略的制订和网络营销工具的取舍决策,都应基于对网络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和分析研究。本文分析了网上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网络营销策略,对进一步开展现代企业电子商务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杰  罗京 《现代情报》2017,37(1):89
在线信息已经成为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主要信息来源。以移动互联网为背景,将在线信息分为卖方主导信息、买方主导信息和第三方主导信息3类,研究不同类型在线信息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构建了消费者搜索在线信息过程模型。研究表明,卖方主导信息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信息需求,买方主导信息被消费者用以判断卖方主导信息的风险性,而第三方主导信息则对买卖双方主导信息提供辅助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理解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的主要动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和网购顾客消费体验对在线评论行为作用模型,构建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影响的动因模型,并提出若干假设,最后通过数据采集,采用AMO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者——网站关系、在线评论数量、在线评论质量、在线评论接收者专业能力、在线评论接收者涉入度、在线评论接收者感知风险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在线评论者资信度和在线评论的时效性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消费者和网商营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贾亚娟  张新奇 《资源科学》2022,44(10):2060-2073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提高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率是实现绿色物流与资源可持续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1151份消费者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分析环境认知(环境关心、环境态度、环境责任)、感知利益对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政策宣传、便利程度对环境认知、感知利益与消费者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进而通过ISM模型探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结果表明:①环境关心、环境态度、环境责任、感知利益均对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②政策宣传、便利程度不仅对消费者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还在环境认知、感知利益对消费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③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网购次数对消费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④逻辑层次关系显示,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表层直接原因是环境认知和感知利益,政策宣传、便利程度是中层间接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网购次数是意愿与行为悖离的深层根本因素,而且深层和中层因素均要通过表层直接因素才能对消费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影响。因此,提升消费者环境认知能力、完善消费者参与回收的激励政策和回收设施以及加强政策宣传,对于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