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转化的数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数形结合包括代数问题几何解和几何问题代数解两个方面,前者初中阶段有解析法和构造几何图形法,后者包括方程法和函数法.本文从两方面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有些代数问题 ,如能根据其代数形式的特征 ,巧妙地构造、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 ,利用解析几何的有关公式、性质以及几何位置关系进行分析、探索 ,可起事半功倍之效。这对于拓展学生思路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起到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用几例 ,本文列举如下 :一、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构造两点间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之一 ,若代数问题具有这一公式的特征时 ,则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几何构造。例 1 求函数 y =(x 2 ) 2 1 (x- 1) 4的最小值。分析 :(x 2 ) 2 1与 (x- 1) 4的代数形式和两点间距离公式 (x2 …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问题,从由形化数和由数化形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由形化数一块内容中主要用解析法、判别式法、复数法、面积(体积)法、代数三角法五方面通过代数方法解决某些几何问题;在由数化形一块内容中主要论述运用构造法和函数图像法解决一些代数问题。  相似文献   

4.
平面曲线的参数方程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有专门讨论.这部分内容在求轨迹方程中作用较大.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加深对它的理解,应掌握它的几个主要特性.一、函数性求轨迹方程一般是求形如F(x,y)=0(1)的不定方程,这方程表明了曲线上各点的坐标之间的制约关系.从函数的关系上看,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的制约关系是以隐函数的形式出现的.但有时不易求出F(x,y)=θ,也就是说不易发现x和y间的直接关系.或x,y之间不可能用直接关系式表示出来.如能选取辅助变量即参数,可以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若选取一个参数时,从函数的观点看,就是把x与y的对应关系.选用一个中间变量t,反映为x与t及y与t的对应关系,则求得形如:  相似文献   

5.
函数概念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而函数思想是建立在函数概念之上的。初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个概念,往往难以透彻理解。这里谈谈怎样学好这个概念。 一、结合实例正确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及其相对性 对于函数概念。初中代数中的定义是: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个值,y都有唯一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常量和变量是对“某一过程”而言的,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  相似文献   

6.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形状及位置关系的。它的特点是通过坐标法,建立平面上每个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把曲线与含有两个变量的方程联系起来,使“形”与“数”紧密结合起来;使几何图形代数化,图形性质坐标化。即所谓几何解析化。  相似文献   

7.
圆是几何的重要学习对象,向量是连接代数、几何、三角的桥梁.对于圆中出现的平面向量问题,求解过程中,可以以圆为辅助条件,根据向量运算求向量内积的最值;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求向量长度的最值;以圆为隐形存在,向量的运算和性质是主导,求条件最值;并探讨了求向量的夹角取值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里,求直线型经验公式的方法是选点法和平均值法。(注1)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经验公式,近似程度都比较差(用偏差平方和来衡量)。众所周知,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的直线型经验公式,能使偏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是最佳近似公式(注2)。自然会想到,如果能教给高中学生理解并会使用用最小二乘法求直线型经验公式,这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问题的难点是,最小二乘法原理的证明,涉及到《高等代数》中的许多知识,特别是《欧氏空间》一章中的不少概念和性质(例如欧氏空间,欧氏空间的子空间,向量空间的基,向量与子空间的正交、距离及向量在  相似文献   

9.
在微分几何的曲线论教学中应注意强调或补充:应将曲线r=r(t),a相似文献   

10.
解析几何是近代数学的转折点,其中用矢量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得到了广泛普及.本文着重旨在讨论空间向量在求空间角和距离这两方面的应用,希望为中学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中的恒成立问题,涉及到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恒成立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函数类及变量分离类.一、函数类1、一次函数 给定一次函数y=f(x)=ax b(a≠0)若y=f(x)在[m,n]内恒有f(x)>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直线)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f(m)>0,f(n)>0.若在[m,n]内恒有f(x)<0,则有f(m)>f(n)>例1、对于满足|m|≤2的所有实数m,不等式2x-1>x2-1)恒成立,求x的取…  相似文献   

12.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软件“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凹凸函数的定义和几何特征出发,归纳了它在初等数学中的一些性质,结合实例总结了它在求最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状和数量关系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数学中的数与形,都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在数学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数形结合十分紧密.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的一样:“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学的两个基本特点即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高等数学在研究方法上,是代数法或解析法与几何法的密切结合.这都决定了在微积分中,数形结合的必然性,在数学中,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解析几何通过直角坐标系使点和数对,曲线与方程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把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与形紧密的结合起来。通常作为动点的轨迹曲线,以及变数方程的相互转化,可借助数的运算来解决形的问题,反过来又可通过形的直观性能形象的解决数的问题。在坐标系下各种几何对象的代数表示法有多种多样,在掌握了问题的标准思路下,根据题目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解法。尽可能减少运算量。寻求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应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可以简化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虽然它不是解析几何中解题的主要方法,但解析几何的研究却离不开平面几何的知识。它能培养我们认真分析图形的几何特征,养成综合应用知识的习惯,提高解题的技巧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初等数学范围内,求函数的值域,不像求定义域那样,有一定可依据的法则和程序,要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特别是观察函数解析式的运算和结构特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求。有如下的一些基本方法:(1)直接法一些函数可根据它们的定义域及对应法则求得值域。例1:求函数y=|x|-1的值域,x∈{-2,-1,0,1,2}解:y∈{1,0,-1}(2)配方法二次函数或转化为形如F(x)=a[f2(x) bf(x) c]类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用配方法。例2:求函数y=x2 4x 3的值域解:配方得:y=(x 2)2-1∴所求函数值域为y∈[一1, ∞](3)分离常数法根据某些函数解析式的运算和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函数求值域问题(含求最大最小值),是在实数范围内来讨论的。在中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专门课题,散见于根式,二次函数,幂、指、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平均值不等式,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问题中,然而在近年高考中,年年都考这一知识点。 函数求值域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平时教学中遇到这一问题必须抓紧抓牢,将求值域的方法规范化。而在总复习阶段,作为一个专题,前后联系,左右贯通,使学生解这一类题形成一定的思维习惯。下面就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谈一点体会,供参考。 在中学阶段,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可归为七类:(一)观察综合法。(二)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法。(三)根的判别式Δ法。(四)平均值不等式法。(五)数形结合法。(六)换元法。(七)等价变形放缩法。  相似文献   

18.
在含有两个独立动态元件的电路中,单网络变量的电路方程是二阶微分方程,这样的电路称二阶电路。用时域分析直接求解二阶微分方程时、费时、费力、难度较大,须建立电路方程,求特解、通解以及用初始条件确定积分常数等。若使用拉普拉斯变换,将时域函数转化为S域函数,待确定响应后再用拉氏反变换得到时域响应即最后的解。这种分析方法不用求特解,通解及确定积分常数,求解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9.
函数建模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有价格和利润的最值问题和面积最值问题,用二次函数模型就能迎刃而解。自建直角坐标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也是对学生函数建模能力的重要考察。  相似文献   

20.
“轴对称问题”是高中数学对称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函数和解析几何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所以图形的对称性往往都转换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性来研究,因而点与直线成轴对称便成了轴对称中的重中之重了。研究对称性问题,解析法是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坐标平面内,求一已知点关于一直线的对称点的过程一般比较繁琐,就这类问题,有没有特殊规律可循呢?一、通法浏览已知点M(x0,y0),求点M关于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0)的对称点M′的坐标。解:设点M′(x′,y′),由M与M′关于l对称得,线段MM′被l垂直平分。(1)当A≠0且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