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复生 《大观周刊》2011,(23):43-43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采用“以华治华”的方针,通过建立伪政权来加强对占领地区的统治。伪军最初的来源即是日本建立伪政权的需求。伪政权若失去了伪军的依靠,基本上就失去了后盾。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日本已着手建立伪政权和伪军,在日军主导下陆续出现由伪满洲国、伪蒙古政府及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等三个伪政权组成的伪军。而在抗战爆发之后,无论是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维新政府、汪伪政权这样中央性质的伪政权还是各种基层伪政权都在日本的操控下组建了各种军事力量。由于日军对伪政权的不信任,日军一直力图直接控制伪军。  相似文献   

2.
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在臭名昭著的汪伪政府建立以前,日本扶植的伪政权重要的有三个:张家口的“蒙疆联合委员会”、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它们各处一方,都是日本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与掠夺的工具。伪维新政府只存在了两年。汪伪政府建立时,伪维新政府不仅政府名义被取消,而且作为伪政权实体也不复存在。大概因为这点,关于伪维新政府的史料相对地少些,大多还是附在汪伪政府的史料里面。  相似文献   

3.
《档案天地》2005,(3):34-38
伪河北省公署成立于1938年,是隶属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后改隶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省级傀儡政权。其成立后几年间,惟日本侵略之命是听,在政治经济化等各方面对广大人民进行残酷统治,大肆掠夺河北经济资源,实施奴化教育,协助日军对抗日军民进行镇压,干下了大量罪恶勾当。为揭露其反动统治,特公布有关伪河北省公署组织实施统治的史料一组。  相似文献   

4.
郑瑞峰 《兰台世界》2016,(4):109-111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控制中国东北的工业、农业、金融等重要经济部门,建立了伪满洲兴业银行,对资金进行掠夺,以建立起殖民地经济,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本文就伪满洲兴业银行的产生背景、建立、发展以及消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华以后,于是年12月13日在北平扶植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3月28日在上海扶植起“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后迁南京)。为使该南北傀儡政权合并成立“中央政权”,于1938年9月拼凑了“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作为建立“中央政权”的过渡。这里选编的该组史料,可供研究日本侵华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兰 《北京档案》2005,(8):38-39
日军占领北平后,北平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华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日本侵略者扶持了"北京地方维持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等伪政权机构,并通过政治高压和军事手段实行殖民统治,把千年文化古都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模范治安区",变成了北平人民的活地狱.  相似文献   

7.
此文改写了史学界认为东亚操觚者大会只召开过3届的定论,证实早在1940年2月21日即所谓日本建国2600年纪念日当天,即由日本东京市政府出面召开过一届会议,中国境内包括伪满、伪华北临时政府、伪华中维新政府、伪蒙疆自治政府、伪广州市公署等汉奸政权都曾派记者参加,是应为第一届东亚操觚者大会。此届大会因日本事先没有准备具体提案,因此最后并无实质性结果,但是日本政府通过会后周密安排中国的汉奸报人参观、考察各处工厂,向其展示日本的战争潜力,达到了为汉奸鼓气壮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湖南卫视《不一样的美男子》的成功"边拍边播",中国周播剧"伪周播"的帽子总算可以慢慢地摘下,而摘下伪周播后的任务是思考如何让中国周播剧更好地发展。本文着重讨论了中国周播剧发展的特点与品牌价值前景,思考刚刚建立的中国周播剧模式有哪些值得坚持和发展的品牌价值取向,继而针对如何将中国周播剧导入正轨、继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伪满时期留日教育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凡岭 《历史档案》1998,(1):103-110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定年号大同,设都长春,取名日新京。两年后博仪由“执政”披袍“称帝”,年号康德。直到1945年8月,在东北沦陷的十余年间,侵略者在进行军事镇压、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竭力推行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临时政府公报》是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于1912年1月29日创刊,至4月5日停刊,共出58号。 北京《临时公报》是1912年2月13日清帝退位,袁世凯组织北京临时政府时创刊。该公报每日一期,至1912年4月29日参议院移至北京,袁世凯正式组织北京政府,5月1日起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雅虎中国分类体系的类目设置、类目排列、类目展开等方面剖析了其分类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民国时期,银行、邮局及铁路三种职业,在社会上分别被称为"金饭碗"、"银饭碗"和"铁饭碗",而其中从事银行业的人(即银行职员),尤其为不少人羡慕。在如今一些影视作品中,银行职员留给人们的外表印象,常常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出手阔绰"。那么,银行职员真实的生活状态究竟如何呢?最近在查阅民国时期旧期刊时,笔者偶然发现了一本《银讯》杂志,该刊由南京银行业同人联谊社主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上网"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17日,由信息产业部、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设部、农业部、外经贸部、经贸委等首批17个部委的网站组成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主网站正式开通,由此揭开了中国政府上网的帷幕。三年里,“政府上网”工程建设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今后面临的任务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世界记忆工程"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记忆工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其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必要性的认识。1995年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全国委员会成立。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担任委员会主席。1998年11月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成立,郭树银任该委员会负责东亚地区事务副主席。目前全世界已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其中中国占两项,即中央音乐研究院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相似文献   

15.
"美丽中国"理念下"美丽出版"的实现离不开政府部门宏观策略的实施,包括制度性策略、规划性策略、整合性策略和导向性策略,这些宏观策略的使用能对"美丽出版"的贯彻与实施起到引导与规范作用,有利于"美丽出版"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杨建中 《山西档案》2003,4(4):38-40
193 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华北事变 ,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华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之一 ,当时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 ( 1 95 2年撤销 ,原辖地划归河北、山西两省 )、绥远(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在寇深祸亟的形势下 ,拥兵自重的地方实力派阎锡山 ,在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山西受到日本侵略直接威胁的情况下 ,也面临新的抉择。本文仅就阎锡山拒绝日本“华北自治”问题作一简略的探讨。一、日本对阎锡山的拉拢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 ,1 93 1年 9月 1 8日 ,日本驻中国东北的…  相似文献   

17.
简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赛迪顾问公司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况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其中硬件占69.3%,软件占17.1%,服务占3.6%。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的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很好。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经过前一阶段的平稳发展和这两年的重点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1.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金桥、金卡已基本完成,其它金字头工程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年底,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讲坛"节目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电视讲坛”节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节目类型目前的生存状态。文章认为,此类节目顺应了当前中国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其“热”则是几个因素导致的综合结果。文章特别指出,不应给此类节目过高的文化期许与责任负担。  相似文献   

19.
来新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研究领域涉猎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多领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从历史学、目录学和图书馆学三个维度对中国近代的图书事业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括性论述,首开三史合一的先河,将中国近代书史、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三史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边界逐渐模糊,其中的融合共通之处则在加强。笔者以为.这三种文化的交互融通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首先.在共时性上的一种交叉关系,或者说,是种比较明显的横向力量交织关系。其次,在历时性上存在着纵穿关系,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这是贯穿数种文化形态的内在轨迹,不易觉察而又一直在它们横向的沟通上体现着聚合的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三元结构中的“共享文化”。对于“共享文化”的探讨可以在定程度上拓宽电视剧的创作视野.深化创作理念,从而使我们在把握具体的一种电视剧文化形态的同时兼顾多元文化需求方面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