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题目]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36个,加工了10小时,正好完成了全部任务的一半。如果剩下的要9小时完成,每小时要加工多少个? [一般解法]解法一:先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根据李师傅“每小时加  相似文献   

2.
许多数学教师批改作业或阅卷后,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这道题学生不仅做过,我还反复作了订正,可是有的学生还是做错了。”这种现象的确普遍,值得深思。练后还增,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回记忆,牺回问。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死背过学公式、法则、住质,甚至一些应用目的解国模式都翼记熟,而不注意学生是否巳经理解。结果学生进到问题时只会生搬硬套,题目历型稍加变换,就出现差错。例如,有一道检测题:“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需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倡要9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这批单件的子?”一些学生列式…  相似文献   

3.
一节思维训练课上,教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40个,6小时完成了这批零件的3/8。照这样计算,余下任务需要几小时完成?”题目出示后,学生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想出了十种解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并一一作了肯定或否定,但第十一个同学发言后列了一道算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33—134页例10及“做一做”、练习三十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学会解答有关工程应用题。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创新的能力。3 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能正确解答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对抽象工作效率及抽象工作效率之和的理解。教学方法尝试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答 :(1)一批零件有30个 ,5小时加工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  相似文献   

5.
魏宏志 《湖南教育》2002,(20):51-51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编选一些有着某种联系的题目组成题组,在题组中创造一种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在解答题组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变式型。精心设计一些形异实同的变式综合题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解题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10小时完成,徒弟单独做15小时完成,师傅每小时比徒弟每小时多做30个。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15小时,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多行25千米。甲乙两地相…  相似文献   

6.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常见方法有如下四点:一、根据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列方程例1甲乙两人加工264个零件,甲每小时加工5个,乙每小时加工7个,两人合作几小时完成?解:设两人合作X小时完成根据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方程得:(5+7)X=264X=22二、抓住题中关键语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例2一个化肥厂,今年生产化肥2840吨,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2倍还多44吨,去年生产化肥多少吨?分析:抓住题中“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2倍还多44…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课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合适.第一阶段:出示正、反比例基本题各一题让学生板演.正比例题: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9周,需24小时,用同样的速度,绕地球15周需多少小时?反比例题:一批零件,计划每小时加工12个,50小时完成,如每小时加工15个,加工这批零件需用多少小时?板演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引入1 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45 3 67 5 381112 11122 说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 口算 :23×34× 2514 × 1545 ÷4 12÷7 56÷104 列式计算(口答) :李师傅1小时做8个零件 ,3小时做几个零件?34 小时做几个零件?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1)出示例1 :李师傅 34 小时做6个零件 ,1小时做几个零件?(2)审题、分析、列式并回答以下问题。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根据什么得到的?(学生的理由可能有两种 …  相似文献   

9.
[题目]师徒三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120个,徒弟甲每小时加工35个,徒弟乙每小时加工25个。当两个徒弟一共加工720个零件时,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10.
某教师在讲授“分数除法法则”时,出示了一道题目:“李师傅3/4小时做6个零件,1小时做几个零件?”学生看完题目后,教师问:“这道题怎样列式?  相似文献   

11.
[题目]师徒三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零件,徒弟甲每小时加工12个零件,徒弟乙每小时加工13个零件,当两个徒弟一共加工100个零件时,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对待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一般采用订正评讲的手法,让学生知错、纠错,但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角度看,这种处理方法很大程度是外因在起作用,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印象并不深刻。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以错为机,采用变题引思的方法矫枉扶正,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对这一解法,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将原题分别变为:(1)有一批零件,用甲车床加工2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床加工3小时可以完成……?(2)有一批零件,用甲车床加工30分钟可以完成,用乙车床加工20分钟可以…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寻求多种解法,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深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下面谈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一些作法。 一、整体理解题意 例1 某车间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小时加工  相似文献   

14.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知识解题的思维大检阅。正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最近从《小学数学教育》1999年第5期中见到1道一题多题的题目,现结合该道题,就如何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谈点肤浅的认识。题:某修路队要修一段长300千米的高速公路,前4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5,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需几天完成?类似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题经常可见到,或许是限于篇幅,大多只列举数种解法,未深究思路,且数种解法的排列呈现无序。教师看后心里没个谱,学生更是无从掌握。这…  相似文献   

15.
[题目]有一批零件,用甲车床加工1/2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床加工1/3小时可以完成。两台车床同时加工,几小时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16.
题 某厂要加工A、B两种不同型号的零件,其中A型1800个,B型640个.现有工人100名,每人每小时可加工A型零件5个,或加工B型零件4个.现将工人分成两组(每组至少有一人),每组工人只加工一种零件.问:要使加工这两种零件所需的时间之和最短,应怎样分组?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一题发展、一题多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例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需6小时才能完成,徒弟单独做需12小时才能完成,师徒二人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 这是一道典型的工程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6 1/12)。在此题的基础上,我不断变化条件和问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相似文献   

18.
一题多解,是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请看以下一组一题多解的例题。 例一、两个工人共同加工一种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4个,乙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甲每小时加工的多1/3,两人一小时一共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法1:24+24×(1+1/3) 解法2:24×(1+1+1/3) 解法3:24×〔1+1+(1-2/3)〕〔思路:乙每小时加工零件比甲多1/3,也就是多(1-2/3)〕  相似文献   

19.
[题目]加工300个零件,王平一个人独立完成。 他在前一半的时间里每小时加工20个,后一半的时 间里每小时加工30个,王平加工这300个零件一共 用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许多应用题可根据条件的不同组合,得出各种不同的解法.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求题目的一题多解,而且应引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捷径.例如,"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实际只用了计划天数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通常的解题思路是: [1500×14÷(14×?)-1500]÷1500.如果从工程问题的角度思考,可列式为?=40%.为引导学生探求解题捷径,我在学生运用上述两种解法解题后,作启发谈话:"若对题中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