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洋 《中国教师》2024,(2):127-128
<正>“接、化、发”原本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理念,即接招—化解—发功,我将其运用于班主任工作中,以更好地助力班级管理实践。我执教的高一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叫小闫,他在日常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同学关系紧张,常发生矛盾。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如果简单粗暴地用校规进行约束,无疑会让他更加逆反,因此,我以“接、化、发”进行了转化。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小学生的逆反行为及其危害,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我们怎样看待学生的逆反行为,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又是什么呢?逆反现象的产生,不仅是一个行为问题,还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问题,它的客观性远远大于其主观性。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的品德问题或思想意识问题,而应该从更多的方面看待它。其一,从家庭环境看,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无形中家长对子女过度宠爱,使学生某种程度上具有既以自我为中心,又内心孤独的不良特性,导致一些心理问题。诸如适应不良症、嫉…  相似文献   

3.
文中详细交代了奥茨死前的情景——奥茨理性地选择死亡,以免因自己的病体拖累伙伴行进的速度。这时“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既不能阻拦,又不能面对,这是矛盾的,无法选择。这就是悲剧。奥茨勇敢地走向“死神”,这是壮烈,是伟大;伙伴不敢阻拦,不能握别,这种矛盾则是悲哀。体味“悲剧”要体味这种两难的不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老师与学生有了沟通 ,便可以理解、信任、坦诚、宽容 ,许多问题便也迎刃而解。但是 ,一个排斥的、封闭的心灵 ,沟通又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有关爱学生的热情 ,细心地关注他 ,耐心地教育他。我们付出爱心、细心、耐心后 ,就一定可以沟通。  我新接的班里有一名学生 ,我掌握着他的第一手“材料”是 :纪律散漫 ,无心向学 ,逆反心理很严重。“不能让他有一次的逆反行为。”我这样想着 ,不动声色地观察他 ,每天把他的所作所为详细记录在本子 ,同时着手了解他的“历史”与家庭。  几天过去了 ,我找了个机会当众郑重地对他说 :“你椅子左边的…  相似文献   

5.
王卫佳 《教书育人》2002,(11):36-36
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叫钱小鹏,学校的“名人”,颇具号召力,体艺方面突出,但行为很不检点,影响极坏。为了防止积重难返,一出现问题我就找他谈,不惜时间不惜精力地谈。可是,不管我怎样苦口婆心,他还是我行我素,甚至有逆反行为。  相似文献   

6.
人的行为是指个体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问题行为”则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的不正常行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差生”中有,好学生中也会有。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学习与纪律方面的问题,而是一种包括  相似文献   

7.
人的行为是指个体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问题行为”则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的不正常行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差生”中有,好学生中也会有。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学习和纪律方面的问题,而是一种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可忽视的综合性问题。班主任如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课本中《简易逻辑》内容,许多同学对其涉及到的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感到不易理解,以下就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谈一下自己的认识。1.命题的否定命题之间有反对关系,也有矛盾关系。互为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具有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逻辑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间具有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逻辑关系,即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间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一个命题的否定是指该命题的非命题,因此,一个命题的否定与该命题是矛盾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如下列命题:①“实数都是正数”与“实数都不是正数”;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孔子颇含讥讽,郭沫若对孔子则大加颂扬。鲁迅将批孔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反击复古逆流、剖析国民劣根性相结合。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批孔,但从未一棍子打死孔子。郭沫若对孔子的态度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几个阶段。二十年代初,孔子是同歌德一样属于“球形发展的天才”;到了中期,就发展为“共产主义者、大同主义者”,马克思的“老同志”;此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文献法、分析法对“90后”大学生体育实践课逆反行为进行了阐述与分析。造成逆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重视体育的社会氛围,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有待提高,大学体育教育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对体育课的认知不高等。应对“90后”大学生体育实践课逆反行为必须从大学生总体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在“五四”时期是天津地区学生爱国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他不仅在政治战线上为改造社会、拯救民族作了百折不回的斗争,而且也是一位在文化战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他曾经撰写了许多政论性的文章,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学生和民众的觉悟;他也曾运用诗歌这个武器,娴熟地驾驭刚刚萌芽的新诗体,写出了一组内容精深、诗情浓郁、语言晓畅的优秀白话诗。这些诗篇,闪耀着“五四”时期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光芒,表现了周恩来同志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史学家眼里,唐太宗是神武聪明的一代圣君:他从谏如流,任人唯贤.但事实上,他任用武人的政策却不能简单地用“唯才是举”来概括,其中还多少有一种矛盾、暧昧的心理在起作用.这一点从秦府旧将的命运即可看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他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①“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③据此,一些人就认为五四运动反封建很彻底,已经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其实,毛泽东在这里用的“彻底”一词,与“不妥协”或者“坚决”的意义相同,是讲五四运动在反帝国主…  相似文献   

14.
以简单归纳的方法或人为地复杂化的观点去考察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原因均不能令人折服,且有悖于史实。袁世凯攘权并非孤立的政治现象,正如马克思分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样,是当时各种矛盾和斗争为他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逆反言行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有自己的主见,对老师的话也不一定就言听计从,有时还放肆地和老师对着干,弄得老师难堪,下不了台。如果老师的作法伤及他的面子,即使是对的,他同样不买你的帐。所以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学生的逆反言行。一忌威吓手段。一旦学生出现逆反言行,老师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他想一想,换个场合再论理,给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切不可情绪激动,大声呵斥来压制,也不能用罚站和打扫卫生等变相体罚的手段,更不能以向家长告状来威胁,这…  相似文献   

16.
五四的主题     
什么是五四的主题,什么是五四的精神实质?有人提出是“救亡、启蒙”。在“救亡”与“启蒙”二者的关系上,有人提出“救亡压倒启蒙”,还有人提出“救亡、启蒙谁也不能压倒谁,两者都很重要”。我认为,用救亡和启蒙两个词来概括五四的主题显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科学的提法应是五四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这才是五四的主题。当然,反帝反封建并非始于五四,从鸦片战争起,我国人民就一直在反帝,也在某种意义上反封建,但五四运动比起过去来说要彻底得多,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要深刻得多。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是中学阶段极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学生对学校、教师所倡导的道德、伦理、规范进行逾越的故意行为,因此调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调整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理解、沟通、治疗与干预等几种手段。一、理解——打开学生的心门理解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理解学生逆反的原因,其次是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增…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问卷对2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不同气质类型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现状及差异以及青少年的气质类型对其逆反心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性别上看,男生在行为逆反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情绪逆反上则显著高于男生,男女两性在认知逆反方面无显著差异;从年龄上看,初中学生在认知逆反上显著高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在行为逆反上则显著高于初中学生;青少年的抑郁质对其情绪逆反有显著预测作用,胆汁抑郁混合对认知逆反有显著预测作用,胆汁质对行为逆反有显著预测作用,抑郁质和胆汁质对逆反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幼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同他人的思想区分开来,他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也不能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他们自我中心化的一些外在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  相似文献   

20.
《家》的巨大反封建性主题在作品问世之后就被文学界所认可,尤其是觉慧“离家出走”更是被人们视为具有反封建性的直接而有效的经验。然而,当我们用今天的语境,重新对“离家出走”这一行为本体进行现代审视时,其所谓反封建性的局限就显露无遗。从行为主体的本质看,它是喜剧,缺乏斗争的力量;从行为本体的文化特征看,它带有时代批判的局限性;从行为本体的叙事功能看,它仅仅是“是现实”的描摹,未能传达出人生的本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