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有位老师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你看到的是什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05,(9):44-44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3.
白纸与黑点     
彭婧 《早期教育》2007,(5):35-35
有位老师在一张白纸上点了个黑点,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黑点在白纸上是那样的刺眼,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纸大家都没有看见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数学幽默     
有位老师走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5.
关于角度     
关于角度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齐答:一个黑点。老师惊讶地问: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一块白板都没看到?角度不同,关注点就不同,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的时候,是看到了那个黑点还是那块白板呢?也许,你觉得这位学生学习不认真,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懂礼貌、有爱心;也许,你觉得这位学生调皮捣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他讲信用、爱集体;也许,你觉得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我听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给大学生做心理讲座时,首先在黑板上挂上一张大白纸,然后用黑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点,问大家看到什么。在座的人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心理咨询师又问:“只有一个黑点吗?”大家沉吟一会儿,又纷纷说:“还是一个黑点。”心理咨询师不无遗憾地说:“为什么看不见这样大的一张白纸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2,(Z3)
一天,在非洲加纳的一所中学里,有位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吗?”学生们都盯着那黑点,大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听了很沮丧:“难道你们当中,就没有一个看到这张白纸吗?把目光老盯在那黑点上,黑点就会越来越大。在生活中,你们看问题可千万不能这样啊!”然后,老师又拿出一张中心画有白点的黑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这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大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好极了,孩子们!盯住生活中那些美丽的白点,并把它们深深地刻在心扉上,成为推着你前进的动力,那么,你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8.
“有不同意见吗?” “没有。” 某市数学优课评比活动中,授课老师每讲完一个问题,总是习惯地问一句:“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总是整齐地回答:“没有”。听到学生的回答,不禁忧从中来。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有何个性而言?他们还会独立思考吗?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创新能力,什么不同想法都没有的学生,还能进行创新吗?我不由想起了一位推销员讲的一个例子: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一个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黑点。”“难道你没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的。”接着老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画有一个白点。“你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太好了,”老师高兴地笑了,“无  相似文献   

11.
爱如白纸     
一位妈妈总爱在孩子面前历数他的缺点。一次,父亲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点,然后拿着纸问妈妈:“你看上面是什么?”妈妈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妈妈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妈妈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了,从此以后,她不再当面数落孩子,孩子果然进步得飞快。其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天性未泯的孩子们呢?明白了这点儿,我们就应该认识到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只注意黑点,你眼中就是一个黑色的世界,如果你注意的是白纸,那你就有一个洁白、宁静…  相似文献   

12.
王燕 《现代教学》2015,(6):69-70
一位教师曾经在一张大大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黑点,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黑点!"小小的黑点大家都看见了,而大大的白纸却被视而不见。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是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从闪光点人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  相似文献   

13.
黑点·白纸     
若一个人拿了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许不屑一顾,转头就走了,或不假思索地回答:“黑点。”仅仅只有黑点吗?难道比这黑点大数百倍的白纸就没看  相似文献   

14.
从前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做实验。他拿着一张白纸向周围的人问道:“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带着惊诧和难以置信的神情回答道:“这是一张白纸啊!”人们在下面窃窃私语,怎么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呢?然后,这个人提起笔在纸的中间点上了一个黑点。他再次举起了这张纸问:“这回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说看到了一个黑点,其实黑点只是整张白纸上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那大部分还是白纸。可是人们往往只专注那一个小污点而忽视了它本色的纯洁。也许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是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笑话     
许愿丁丁(大声地):“让我过年的时候能有一大盒巧克力吧。”妈妈:“你喊什么呀,许愿是默默地在心里说的。”丁丁:“我知道,可是在隔壁的爷爷听不见呀。”奶奶和孙子奶奶看见孙子在地上到处爬,弄得衣服脏得要命。她生气地对孙子说道:“看你的衣服把地板上的灰尘都擦干净了,你叫我对你说点什么好呢?”孙子:“奶奶,你应该对我说‘谢谢’。”到底谁笨“哥哥,鱼为什么不说话?”“笨蛋。你能在水里开口吗?”换个位置老师:“小明,你怎么总是人在教室,心在操场啊?”小明:“换个位置就好了,我可以人在操场,心在教室。”画画儿…  相似文献   

16.
教例:二年级《葡萄沟》师:大家读第二自然段第3句话。(学生自由读)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葡萄成熟了,什么颜色都有,红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生:我看到了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挂满了架子。师:大家看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你们喜欢这些葡萄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葡萄的喜爱有的陶醉地读,有的用彩色笔画,还有几个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师:(板书“五光十色”)现在大家知道“五光十色”的意思了吗?生:五光十色就是有许多种颜色。生:五光十色就是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师:…  相似文献   

17.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8.
有个故事:在加纳的一所学校,一天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黑点。老师问全班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黑点”。老师启发道:“你们如果把眼光聚集在黑点上,黑点就会越来越大。”接着,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上面有一个白点。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齐声答道:“白点”。老师总结道:“在生活中,我们要把眼光放在‘白点’上,向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几节初中语文课,令人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看不到学生提问。这种情况值得反思: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就没有问题了呢?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比,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你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20.
阿辉同学: 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实在忘不了那次作文课上你的“意外”举动:当我把作文题《我也很棒》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写作文时,你显得惴惴不安,不知所措,眼神中一片茫然。然后,你踯躅地走上讲台,悄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换个题目写吗?”“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