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璐阳 《新闻世界》2014,(3):139-140
践行广告道德,本是媒体建构其公信力的要求,但是近年来,我国商业化媒体的广告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目前我国《广告法》中对于媒体广告道德自律的规制,以及学者们对媒体的建言,基本上忽略了商业化媒体践行广告道德的困境。这些困境来源于财政、利益、监管、机制、从业人员、政治等方面,在内忧外困背景下,唯有对商业化媒体正确定位,尊重其运行规律,并培育广告道德氛围,方能使其走出困境,完善广告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2.
媒体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皆为矢量,其和为综合利益。根据媒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位置关系,综合利益可分为两类:综合利益有效与综合利益无效。应对外部性和无谓损失的措施可以实现对综合利益有效的追求。将经营型媒体交给市场,将公益性媒体交给政府,应为新一轮媒体管理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王雪 《新闻传播》2009,(7):64-64
近年来假新闻在媒体上蔓延,严重损害了受众的利益,新闻道德的缺失使得媒体遭遇信任危机.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媒体有必要加强新闻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完善相关制度,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道德恐慌现象时有发生。在这一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事件的叙述者以及发表各方意见的平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传媒所建构的新闻和图像为道德恐慌提供了认知基础,因此很难想象如果媒体缺席,道德恐慌将如何发生和发展。媒体在社会道德恐慌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媒体制造了社会道德恐慌,还是道德恐慌藉由媒体的传播而迅速蔓延扩散?本文从恐慌事件的制造者、恐慌事件的传播者、社会利益的诉求者和商业活动的推动者四个方面对媒体在道德恐慌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还原媒介在道德恐慌中的真实角色。  相似文献   

5.
王雯雯 《新闻世界》2013,(8):146-147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内容更加广泛,传播效果更加突出。但是由于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受经济利益驱使,导致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愈加明显,我们要对新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重新定位和思考,并提出措施以达到道德示范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文杰 《传媒》2015,(24):76-78
近年来虚假广告案件频发,严重危害社会发展,不仅损害了广告受众的利益,还使部分经营者遭受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甚至成为广告业发展的桎梏,降低社会道德底线.媒体在广告传播过程中担任发布者的角色,如果忽视管理,就会加速虚假广告的传播,造成虚假广告泛滥的现象.因此,面对虚假广告的传播,媒体存在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虚假广告中媒体的法律地位、媒体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以及媒体如何面对法律责任制度缺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经济、政治、行业自律与他律等方面分析造成台湾媒体新闻道德缺失的原因,强调媒体应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坚守自己的新闻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8.
王成祥 《今传媒》2011,(8):52-53
通过分析广告对传媒报道的渗透及其消极影响,平衡媒体经营中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寻求媒体发展中,如何摆脱经济利益对传媒报道的束缚,保持报道的独立性,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反映公众意志,同时树立媒体良好形象,以品牌魅力吸引受众,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9.
禄秦剑 《今传媒》2012,(8):55-57
通过分析广告对传媒报道的渗透及其消极影响。平衡媒体经营中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寻求媒体发展中,如何摆脱经济利益对传媒报道的束缚,保持报道的独立性,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反映公众意志,同时树立媒体良好形象,以品牌魅力吸引受众,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0.
焦雅奇 《新闻窗》2012,(3):93-93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新闻记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媒体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媒体及新闻工作者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而屡禁不绝的假新闻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新闻道德,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假新闻所表现出媒体公信力与新闻职业道德与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从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新闻道德的不良现状,其具体特点表现为:报道跟风,群体造假;新闻寻租,追求不正当利益;“把关人”作用降低,影响事件进程;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更正、道歉不及时;新技术造假严重。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人们每天都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收传递的信息,在瞬息变幻的社会节奏中,筛选和过滤对于个人发展与生存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信息内容。但是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加速转型的变轨阶段,思想选择的多元化、经济利益的复杂化、社会道德的裂变化等宏观与微观的缠绕纠葛.使得媒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既要坚守又要反攻。而有些传媒在喉舌与利益的博弈之间所呈现出的轻担当重实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但是同时也会出现许多有关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群众带来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然而随着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体开始被商业化气息所笼罩,媒体开始为了自身利益报道许多虚假或者夸张的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工作者应该拥有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本文就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讨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离公平正义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协调方式之一,舆论监督是在同一文化价值体系中对违背公共价值行为的道德约束.舆论监督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从外部因素来看,分别是:政府的影响、政治势力的影响、经济势力的影响、自身利益以及专业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它又受到舆论形成机制、媒体反映舆论机制和舆论时代局限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对“贫困父亲为救女写信遍求中国富豪”的报道为文本,从新闻伦理道德的视角分析了该报道行为的道德越位与失范。报道中,记者对新闻效应的追求超越了记者对社会道义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新闻事实的本质,看似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却践踏了富豪的道德利益;而媒体在捐资救人方面的冷淡,明显地出现道德失范,把自身也推到了与富豪一样尴尬的局面中。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道德构建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媒体道德构建的重要性入手,论述媒体道德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构建媒体道德有关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燕 《新闻传播》2012,(5):108-109
民主制度是人们追求政治道德的产物,也是媒体工作进行的基本准则,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实现民主也是为实现媒体道德义务向我们发出的伟大呼唤。解开媒体道德困境的谜底,加强媒体道德建设以推动国家民主,重塑媒体道德的建设和国家民主的实现,是本文试图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2015年底一审宣判,这个一度震动传媒界的案件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如今,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如何确保媒体市场化经营合规合法,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传媒的市场化改革将媒体自身利益交织进各类商业利益关系网,增加了媒体行为的复杂性.对此,媒体人和大众都应该具有理性认识.考虑到市场化改革后的媒体商业属性趋强,媒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新闻报道实现公众利益的原则不免发生冲突.本案中,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媒体经营者沈颢扮演的双重角色上.当实现公众利益与追求媒体商业利益的责任集于一人之身时,二者孰轻孰重?如何调整二者关系,依法规范媒体的商业行为,保障公众利益,成为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阮拥军  王勇 《今传媒》2012,(12):46-49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近年来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新闻媒体在社会预警责任、人民喉舌责任和舆论监督责任方面存在缺失。导致媒体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媒体片面追逐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社会责任,一些新闻记者热衷追逐金钱,追求舒适,难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媒体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需要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新闻界的优良传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媒体的产业化转型强化了整个行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其结果是媒体经营者不自觉地将服务目标人群偏向那些经济收入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生活时尚和消费潮流方面居主导地位的强势阶层。那些由于掌握社会资源很少、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差、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权益,则容易被媒体所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媒体的经济报道非常受读者欢迎,特别是一些财经信息类的报道,还能给读者带来实在的利益。地市媒体做好经济报道,可以提高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