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向华北、华中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根据地人口达到一亿,军队发展到近五十万,党员发展到八十万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兵力进攻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连续的“扫荡”、“清乡”、“蚕食”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使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至1942年,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根据地缩小了六分之一,人口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军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115师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至1945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左”倾错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边战术”,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建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的推进过程中,陈毅领导新四军率先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向长江以北发展的战略基础;率领苏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打开苏北新四军抗日的新局面,使中共中央战略重心北移的目标得以实现。陈毅在军政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赢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成为中央在华中军事指挥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对党中央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0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阴谋从政治上军事上向新四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妄图将我党我军完全赶出华中。为了打退国民党的进攻,坚持华中持久抗战,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阵地,完成党中央关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陈毅同志的指挥下,新四军部队在苏北同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进行了著名的黄桥决战。黄桥决战是陈毅同志光辉的战斗业绩之一。它充分地表现了陈毅同志指挥若定、擒纵自如的革命气魄。这一战役所表现的卓越的军事艺术和政治艺术,正是陈毅同志无产  相似文献   

5.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四年秋,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了向东南发展的战略决策,粟裕同志奉命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渡江南下,成立苏浙军区.接着向浙西敌后进军,因接连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而被迫在天目山地区发起三次较大规模的反顽自卫战役,三战皆捷,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了苏南、浙东根据地,为对日大反攻和战后粉碎国民党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试图从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全盘战略和整个斗争形势出发,来探讨新四军进军浙西和天目山反顽战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苏抗日根据地的盐区开发及其贡献于海根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建立华中敌后根据地后,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在苏北沿海荒滩上招商兴建晒盐场,一度使盐区的产销收入成为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支往,为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往,对华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的措施。提出树立“战斗的、民主的、廉洁的”抗日民主政权新作风,制定颁布一系列惩治贪污腐败的法规条例,确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廉政建设的群众监督机制。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淮北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廉洁和高效,淮北抗日根据地也成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一个缩影。这些廉政建设的经验为当下反腐倡廉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值此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回顾新四军在江苏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宏伟业绩,不禁让我们非常缅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追思其在新四军开辟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过程中的伟大历史贡献。开辟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刘少奇同志富有传奇色彩革命生涯中的精彩一笔。一、临危受命,刘少奇运筹华中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名义上同我军合作,实则对我军采取挤、压、卡政策,甚至不惜“借刀杀人”,意欲对我进行限制和消灭。在江南,国民党划定给新四军活动的区域,只是京沪铁路以南,东西不过百余公里,南北只有五六十公里的一块狭长…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前期,新四军在江南抗战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同时也遭遇到许多困难,如日军的强大、地形的不利、兵员的缺乏等。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在中央正确决策的指导下,华中军民粉碎了敌伪顽的夹击,并全面深入地进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长期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直至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阜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海,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新四军四师东移皖东北是战略的必然选择 1、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状况 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是早创建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位于豫皖苏三省边界,东靠津浦铁路,西濒新黄河(史称黄泛区),南跨涡河,北达陇海铁路,此地扼华中交通枢纽,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是联系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九年初,我江南新四军根据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形式,为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遵照党中央关于“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派出第二支队给二团一部,协同丹阳游击纵队向江北发展,并控制扬中和大桥一带江北沿岸阵地,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奠定了我军开创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苏北位于宁、沪、徐之侧背,地处万里长江门户的北岸,有两千多万人口,盛产粮、棉、盐,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辽阔的苏北平原均为日寇和国民党军队所…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开辟了苏南、皖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苏中、苏北、豫鄂边9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新四军的兵力增长了12倍;武器装备增长了11倍。八路军自诞生到1940年,兵力增长了8倍,武器装备增长了4倍。可见,在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发展速度不比八路军慢。那种认为新四军发展比八路军发展慢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新四军的发展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新四军执行了党中央正确方针的结果,也是新四军与敌伪顽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抗战爆发后,新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战场,由于国民党借“合法”、“统一”等名义压制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以及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不良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合法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敢放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刘少奇到达华中后,全面论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指出了建立和巩固合法政权的具体步骤,使华中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虽然刘少奇忽略了一定条件下合法形式的必要,但他的思想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我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民艰苦奋战八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了民族战争条件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人民战争,使人民革命力量得以聚积、发展和空前壮大。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曾提到当时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提到江南的新四军移师北上,只有项英、叶挺部遭国民党顽固派围歼,而未提陈毅。重建新四军军部时,陈毅任代理军长。许多同学不明白,“皖南事变”时苏南根据地情况如何?陈毅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9.
平北抗日根据地独具的创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实现建立冀热察边大块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一年之后,创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平北根据地创建的时间特殊,当时所处的环境恶劣,而它的地位、作用又非常重要,因此形成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不同于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特色。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成功,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初期,党中央和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方针,在华中受到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王明路线的抵制,因此,不仅整个华中的抗日工作不是从积极地深入敌后打算,就是新四军的几支抗日游击部队,除一部深入苏南、苏北、皖东北敌后外,其余还徘徊于敌寇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边缘地带,背靠国民党大后方,依赖国民党,而不积极地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在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