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幕辞     
方铭 《职大学报》2010,(1):43-43
1998年,中国屈原学会第七届年会曾由深圳大学承办,在深圳隆重召开。今天,又回到深圳大学,隆重举办2009年中国深圳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这次会议,还有不少新朋友莅临,意味着屈原及楚辞学不朽的魅力,也喻示着楚辞研究、以及中国屈原学会明天会更灿烂。  相似文献   

2.
方铭 《职大学报》2011,(3):33-34
在漳州市、东山县和漳州师范学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东山县委宣传部及汤漳平教授的辛勤筹备,由中国屈原学会、漳州师范学院、东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协办的“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今天在美丽的东山岛隆重举行,我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在此宣布“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开幕!  相似文献   

3.
《职大学报》2008,(1):35-37
一、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致开幕辞   尊敬的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同志、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我受大会的委托,代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主办者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楚辞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屈原学会宣布:大会开幕!……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屈原学会和《职大学报》联合主办、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屈原作品篇第研讨会"7月15日至16日在包头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通大学和香港珠海大学等高校的近20位楚辞专家参加会议。其中,国家级  相似文献   

5.
学者长廊     
《职大学报》2014,(5):F0003-F0003
著名楚辞学专家潘啸龙先生 潘啸龙教授,1945年生, 上海龙华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6-1999年任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兼新闻系主任。2013年任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有《屈原与楚辞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23日通过)《职大学报》2007年工作会议,由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承办,于2007年7月20日—23日在内蒙古阿尔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特邀专家有: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博导方铭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孙中原教授;  相似文献   

7.
《职大学报》2007,(4):143-144
<职大学报>2007年工作会议,由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承办,于2007年7月20日-23日在内蒙古阿尔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特邀专家有: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博导方铭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孙中原教授;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硕导梅桐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逻辑教研室负责人、博士后杨武金先生;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曲冠杰先生.  相似文献   

8.
《职大学报》2013,(6):120-120
方铭,男,1964年12月出生,甘肃省庆阳市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楚辞学》主编、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代表性著述有:《战国文学史》、《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合著)、  相似文献   

9.
阐释屈原与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介绍屈学或楚辞学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治楚辞学的态度与方法,回顾中国屈原学会成立二十年来的业绩、学风和会风。  相似文献   

10.
《职大学报》2015,(1):125
徐志啸(1948—),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特聘飞天学者,西北师范大学讲座教授。1接受甘肃天水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聘书2在泰国皇太后大学演讲3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4与著名楚辞专家周秉高教授合影5聆听复旦大学导师陈子展先生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铭 《职大学报》2013,(5):124-124,F0003
褚斌杰教授,1933年生于北京,1950年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游国恩先生助教。1958年调中华书局任编辑。1979年调回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深圳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际汉诗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诗经学会副会长,白居易学会顾问等。九三学社社员。褚斌杰教授因病于2006年11月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3周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在漳州师院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与会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即将圆满落幕。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历史将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屈原学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  相似文献   

14.
就屈原的作品的创作年代问题举行这样高规格的专门深入的研讨会,这还是第一次。在中国屈原学会的历史上,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也是可以载入屈原研究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屈原作品写作年代的断定都非常具体,初看起来结论未必是那么坚实,但这样的文章往往会提出新问题,会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引导大家的争论,正是在这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才能把《楚辞》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化。  相似文献   

15.
游国恩是中国楚辞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时的关键性人物。他奠定了现代楚辞学的基础,成为我国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屈原作品篇数、次序自汉代以后就无定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游国恩对屈赋作品篇数的认定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认为屈原作品总共十二篇,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后最终确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游国恩根据史实和作品文本详细考证了屈原作品的先后次序,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屈原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楚辞》是由楚国艺术家如屈原发展起来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与《诗经》发挥了关键作用。《楚辞》是通过《文选》、《楚辭集注》、《古文眞寶》和其他文献传入朝鲜半岛,同时被朝鲜诗歌文学采用,贯穿从三国时代到朝鲜王朝的整个时期。朝鲜诗词艺术家和学者运用《楚辞》创造出了各种朝鲜诗歌去表达变化多样的艺术观点。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研究了《楚辞》中的汉文学对朝鲜的汉文学影响力。第一方面,本文研究了《楚辞》在韩国传统文学中的运用并给出了实例验证。通过研究文献,作者认为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情境动机是楚国学者与朝鲜学者境遇的相似性。朝鲜和楚国都是不安定的,艺术家也有类似的经历。除了这个情境动机,主观动机是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更重要的原因。朝鲜学者和楚国学者的思想在不安定的腐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超脱于社会。这些相似的情境和主观动机催化朝鲜学者采用《楚辞》尤其是屈原的诗歌去表达美丽的悲情。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中所表现的屈原的反中庸思想,与儒家的中庸思想背道而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决不仅仅是儒家的思想文化,其中也还有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他的反中庸思想。如果儒家的中庸思想可以视为主张灵活性的话,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反中庸思想就是要坚持原则性。灵活性与原则性、刚与柔,相反相承,完美结合,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健美的一面。中国屈原学会的同仁,应该大力宣传、普及楚辞作品,大力提倡屈原反中庸的精神,为使我中华民族精神更加健美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韵文学会、《文学遗产》编辑部、陕西省文史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唐宋诗词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5月 15日至 19日在华山与西安两地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及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的 1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厦门大学著名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蔡厚示先生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王水照先生 ,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先生等光临会议并作大会学术发言或吟咏诗词。与会学者提交论文 80余篇 ,近百万字。会议期间 ,先…  相似文献   

19.
黄凤显 《职大学报》2013,(6):112-1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2013年西峡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经过5天紧张而有序的学术讨论和学术考察,在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衷心感谢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中共西峡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这次大会的高度重视与鼎力支持,使本次会议得以在屈子故地举行,让与会学者身临其境,探寻胜迹,缅怀诗哲,发思古之幽情,感千年之沧桑;  相似文献   

20.
以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及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楚辞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九个分支学科与六个层次的研究格局。近十五年来,更以每年“著作十五部、论文二百篇”的频率向前推进,经国务院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级学会——中国屈原学会已拥有近三百名会员,而省级以上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亦举行十七次之多。面对这门古老而热烈的“显学”,不少学人有目不暇接、耳不及闻之忧。为了传播信息,促进研究,特编印《楚辞研究信息快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