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是新时期俄罗斯教育发展的优先方向,满足了俄罗斯恢复大国身份、巩固“俄罗斯新思想”、实现公民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国家发展诉求.目前,俄罗斯德育体系正处于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历史时期,表现出极富特色的三重向度发展转向,此种转向突出体现了国家历史的同脉性、民族传统的继承性和东西方文化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莫斯科”题材是俄罗斯思想有关“现代性”思索的重要载体,是审美把握这两座城市文化编码的重要途径。它以鲜明的“俄罗斯化”特征,艺术地折射了300年来俄罗斯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民族性与现代性、信仰与理性、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徘徊与选择。  相似文献   

4.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早已同俄罗斯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俄罗斯民族文化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东正教文化.在经历了苏联解体、持续不断的政权危机、经济危机后,东正教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复兴.这种复兴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对我们理解俄罗斯民族精神、分析俄罗斯民族性格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圣愚就是对基督盲目炽热的信仰,圣愚人物被看作是一些内心完美而外表丑陋的东正教信徒之类的人物.尽管学术界对于圣愚的准确概念一直保持着不一样的态度,在各种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圣愚”更是常常被理解为“弱智”、“白痴”、“疯子”的形象,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就是圣愚所具有的宗教性质.一般认为,圣愚文化是俄罗斯的本民族文化与拜占庭愚人的古老传统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是一种极具宗教性质的现象.然而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畴,并且渗透到俄罗斯文化的方方面面,从俄罗斯的绘画和文学到俄罗斯的现代电影,我们都能够看见圣愚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在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反映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的词汇,例如等包含的性格含义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对作品主题与人物性格的把握,而恰恰是在这些词汇中包含着俄罗斯民族的独特理解.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可以用来概括,可译为“粗旷”,“粗算”一词集中概括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及在俄罗斯语言中所反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对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文化经典和价值观念曾屡次遭受批判与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代学校德育的“文化断裂”与“经典缺位”现象的产生,即传统文化经典在现代德育体系中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处于“缺位”的状态.当前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集中体现为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和德育理论研究等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排斥,最终导致经典阅读和经典教育在学校德育体系中丧失立身的基础,从而深陷于“断裂”与“缺位”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8.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景观文化课”已有25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内容和可行的实施策略。该课程以“景观”为载体,充分发挥“景观”独有的全息性与整体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文化”为基础,将课程的各项功能牢牢建立在文化传递的基础之上;以德育为核心,借助“景观文化课”开展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母体。德育课程作为文化之一分子,必然要受制于并促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反思,我国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具有教育出发点和基础性质的民族精神一——“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德育教材内容应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相契合。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超越灌输与启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树立“德育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18—21日在福州召开。会议围绕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德育观念的更新,市场经济与德育改革和德育原理学科建没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于继承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问题 会议代表普遍认为,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随着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