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8):116-117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与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教育内容集中于理论环节,生活相关内容相对较少。道德与法治蕴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与生活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只有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及生活世界领域实施教育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推动学生观念的形成并且展开深入思考与有效探究。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关键,是学生良好行为与品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在其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大效果.此外,教师还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丰富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使教学更具时代特色与精神,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人格的健全添动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的重要科目之一,虽然不属于主科,但以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标准为目的。随着国家越发重视对学生素质化教育的培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越发受到重视。该科目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很多学生虽然听说过其中的内容,但并不信服,常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插入一些贴合教学内容的生活案例,以实例使学生信服,加深小学生对一些道德标准、法律条款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陈金坤 《考试周刊》2023,(35):114-119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道德观念,也要健全学生学习人格,提高学生相关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并且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经验,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对道德与法治的全面认识。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创新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素养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5.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制主要围绕着大课程的纲要,其分别是《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而据我国《纲要》强调,该课程的活动性较为突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品格的培养、树立法律意识、了解国情国策、认识社会生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一直在探索、思考、反思,如何才能教好、教活《道德与法治》课?文章基于教学研究,从三个角度进行有效的探讨,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整体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体验性,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国情与国策、培养其思想品格。因此,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其在真切的体验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与感悟,加强道德内化,从而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高效性。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朱荣峰 《考试周刊》2024,(13):127-13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此原则下应及时转换教育思想,明确课程的设计应顺应教育发展、时代发展,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教学的重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良好的法治道德氛围中茁壮成长。文章立足于对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分析,探寻资源整合、平等对话、情境激趣、拓展教学、深度实践等教学方法,致力于搭建高效课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27):99-100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这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文章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角度入手,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旨在能够助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17):114-115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兼具知识教育、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等多元任务于一体,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如何积极践行新课改要求、如何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这些都是一线教师应理性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紧密围绕生活背景、创设生活环境、探究生活问题,由此激起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在消化与迁移运用,全面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与人文修养。为了更好地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与创新目标,文章将详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实践运用,以推动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教学体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越发重视。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向生活化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对自己一言一行进行约束。在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时,应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设置实践活动时,也应向生活化看齐,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从个人品德、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呈现了丰富的公民教育内容.运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开展公民教育时,教师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应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经验,以学习活动为核心,深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采用学生生活内容构建的综合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蕴含了丰富的育人要素。教师要立足课堂、走向课外、创新渠道,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学苑教育》2023,(31):43-45
生活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意义重大,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多元化的生活案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又可以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通过观察,文章总结了生活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点解决策略,助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法治大国,推行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并明确要求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并在中小学课堂设立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这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积极响应,落实中央精神。学生行为道德的规范,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道德思想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学生传统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跟着老师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少实际情感的培养,导致课程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佳,违背教学初衷。为了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应改变教学方案,多让学生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实现课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与教育的不断发展,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统编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不断发展的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道德法治品质、健康生活品质、终身发展品质等,直接关乎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进行从理念到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核心价值素养为方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以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的聚焦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注重利用《道德与法治》来综合培养学生在法律、公平、自我等方面的素养,科学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侯永武 《天津教育》2023,(32):92-94
<正>“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教学方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事件,总结生活经验,思考其中的问题和困惑,并通过实际行动了解深层原因和具体内涵。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教学建议”提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架构体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能力,有效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后,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才能弄清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与教学呢?从教材整体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一方面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另一方面,教材以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准则,倡导儿童在生活中自律自制、尊重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根据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进行的举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可以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起到促进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本文对如何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