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庄子.天下》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学术思想史,而且对于研究庄子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历代都有学者关注此篇,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硕果累累。对《庄子.天下》篇的研究过程进行历时性回顾,能为新世纪庄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对庄子后学诸流派,治庄学者历来各执一端,聚讼纷纭。明清以来,对庄子后学进行分类的学者数不胜数。刘笑敢同志新近出版的著作《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集庄学研究之大成,也在对庄子后学的分类上作了很有意义的突破性尝试,认为庄子后学可以分为“述庄派”、“无君派”和“黄老派”。本文则试图根据作者自己的粗浅研究,对庄子后学流派作出新的划分。 一、关于划分流派的逻辑线索 根据刘笑敢同志的有力考证(本文作者硕士论文前半部分亦对此有补充说明),《庄子》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在内篇中,庄子对真理和终极价值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从爱莲心的庄学研究看以西评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的爱莲心,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和英语世界中庄学研究最高产的学者之一。他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心和直觉心的二分、对一致性的追求、对逻辑性的讲究等方法来探索庄学,看到了国内学人不容易看到的庄学的另一番景象。其庄学研究方法对于整个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转变过程中,庄棫、王耕心、李慎传等师友交游是十分重要的动因。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普遍强调庄棫的作用,而低估王、李的影响。事实上,王耕心与李慎传促成并见证了陈廷焯词学思想的转向,他们有关性情和比兴的论述成为陈氏后期提出"沉郁说"重要的理论源泉。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陈廷焯词学转向的外因,并加深对"沉郁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刘红蕾 《考试周刊》2007,(29):59-60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因其独到的功能主义和社会意义学视角,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把语篇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从语篇与语境的互动关系中揭示语言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对报刊英语新闻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的理解,以韩礼德语法理论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为依据,对一则英语新闻进行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和主位结构的分析,有益于对英语报刊新闻的深化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其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关注。“逍遥游”是精神的自由自在,是对人的个性的一种高举。我们通过梳理历代庄学研究者对“逍遥游”内涵的理解。从整体上考量庄子思想中“逍遥游”内涵,再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以探视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深层心理原因,得出庄子逍遥游思想是对现实从精神上的一种超越,庄子建构的理想国只是一个存在于文本之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声音是学术语篇的基本特征,是作者在学术界实现身份认可、交流的重要渠道.文章以Hyland的"voice"互动模型为基础,以学术语篇中声音构建的语言手段为切入点,分析了学术语篇中作者的声音和读者的声音内在的关系及功能.研究发现:作者的声音与读者的声音在语篇层面存在互动并相互制约,且以作者的声音为主导,进而形成学术语篇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庄子解》集中体现了李贽的道家思想,也体现了李贽对庄学的贡献。李贽从文章学角度对《庄子》内七篇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总体把握各篇主旨、揭示各篇脉络、划分段落,从篇、节、段、句等不同层次,解析《庄子》章法;评述《庄子》中的人物事件,复述《庄子》中的有关段落,评述与复述相结合疏通《庄子》义理;大量征引郭象《庄子注》和宋人《庄》注,借鉴成说,但又能发明新意。李贽的解庄之词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体现了李贽解庄时的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成都籍寓台学者王叔岷,受巴蜀文化"重道"和"俗好老庄"传统的影响,以毕生精力聚焦于庄子研究,对台湾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庄学"弘扬,尤其是对缝合长时期孤悬海外的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裂缝以及推进台湾地区的文化归根,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文化以儒道互为表里以及中国人骨子里属于道家的现实,王叔岷的"庄学研究",就成为20世纪现代中国文化建构中极其珍贵的内容积淀。老庄道家的"真人"、"真性"、"无待"、"独化"等"至人"最高境界和生命终极目标的追求,可以救治高度发达的科学理性桎梏生命活力的弊病。《庄子》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合一"思想,对今天的环境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8.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